這個消息是3月16日傳出來的,當然這不是小道消息。這是來自白俄羅斯,額,應該是白羅斯駐華使館的消息。

人家只是把中文版本的名稱改變了,其原本國家名稱並沒有發生變化。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別人將其與俄羅斯混為一談,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更不是白色的俄羅斯。

Republic of Belarus是白羅斯正式在聯合國的名稱,按照發音也確實與白羅斯更加符合。所以以後可能叫白羅斯比較科學。


今天早上我在網上留意一條消息,這則消息來自於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為了驗證消息,我特意去到他們使館官網主頁查詢相關消息,打開後清晰看到,官網首頁國旗已經改為白羅斯共和國。我一時間還存有疑慮,以為又有什麼事情了。細看內容才知道,這是他們改名的解釋,同時指出對它誤解的地方,例如他們不屬於俄羅斯的一部分,也不是俄羅斯的某個區;從翻譯的角度,應該為白羅斯更為科學,這樣不會把它和俄羅斯聯邦混為一談。

為了在官網上更加貼近本土化,在他們的官網上還換成了漢字,並通過打鉤、打叉的方式告訴我們哪個是準確的讀法。

連接資料:白羅斯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Belarus),簡稱白羅斯,舊譯別洛露西亞,自稱別拉羅斯。白羅斯人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9世紀末併入基輔羅斯,後屬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立陶宛王國。18世紀末被俄羅斯帝國吞併。1919年成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併入蘇聯,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8月25日宣佈獨立,同年12月19日改稱白俄羅斯共和國,現為獨聯體成員國。

歡迎關注創視角,讓我們一起成長!


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3月16日發文稱:「白羅斯」不叫「白俄羅斯」,世界上沒有「黑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同時白俄羅斯方面要求更改國名,希望中國人民今後使用「白羅斯」這個正確的名稱。

(白俄羅斯駐華使館官方網站截圖)

我們確實有可能會因為「白俄羅斯」這個名稱而把白俄羅斯跟俄羅斯聯繫起來,很多人甚至會問白俄羅斯跟俄羅斯到底是什麼關係,這兩個國家是兄弟嗎?但實際上白俄羅斯跟俄羅斯是兩個差別很大的國家。「白俄羅斯」這個詞當中,「白」是形容詞,「俄」也是形容詞,「羅斯」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古代巴爾特人、芬蘭烏戈人和東斯拉夫人的土地上的國名。白俄羅斯的國名「Belarus」準確翻譯應該是白羅斯。因為我們中文翻譯上的偏差,這讓很多人把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混淆,認為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一個區域或者俄羅斯的一部分,這讓白俄羅斯人非常鬱悶。

(白俄羅斯大使館網站圖)

通過這次改名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出,白俄羅斯非常不樂意自己跟俄羅斯混在一起,白俄羅斯人在心理上對俄羅斯還是存在很強的防範和排斥心理。白俄羅斯是一個位於東歐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為20.76萬平方公里,人口970萬,其國內80%的人屬於白俄羅斯族。白俄羅斯1922年加入蘇聯,和俄羅斯一起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直到1991年重新獲得獨立。

(白俄羅斯位置)

目前白俄羅斯總統是盧卡申科,盧卡申科從1994年至今就一直擔任白俄羅斯總統。不過在西方國家眼中,盧卡申科一直都是獨裁者的角色,美國及歐盟國家一直都試圖改變白俄羅斯的政治體制,所以實際上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一樣跟西方國家的關係都不好。雖然兩個「羅斯」面對相同的對手,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走得很近。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面對俄羅斯強烈的擴張傾向,尤其是在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之後,包括白俄羅斯在內的俄羅斯周邊國家都對俄羅斯加強了提防心理,畢竟俄羅斯曾經對大多數自己的鄰國都進行過侵略和欺壓。最重要的是,普京曾經在2011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支持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合併,並號召青年為兩國合併奮鬥,由此可見俄羅斯的野心。雖然俄羅斯有心,但是白俄羅斯無意,白俄羅斯人可不想再和俄羅斯走到一起。

(普京)

正是由於心理上對俄羅斯存在防範和排斥,所以白俄羅斯人非常不樂意自己的國家和俄羅斯混淆,更不願意別人把自己當成俄羅斯的一部分,所以白俄羅斯駐華使館提出要求,希望我們能夠更正對於他們國家的稱呼,把「白俄羅斯」改成「白羅斯」,這樣他們的國家在稱呼上就可以和俄羅斯平等了。目前白俄羅斯駐華使館官方網站已經更改了自己的國家稱呼。


我也在今日頭條看到這個新聞了。是白俄羅斯駐華使館中文網站發了這個改名聲明。為什麼要改?據他們在聲明中解釋理由如下:

一是白俄羅斯這個中文名本身是翻譯錯誤的國名,是過去參考俄羅斯Russia中文名翻譯過來,Belarus/Belarussia真實的翻譯說法就是「白羅斯」,bela是指白色,rus/russia是指羅斯。俄羅斯中「俄」是副詞,俄語和英語裏沒有這個發音。 白俄羅斯駐華使館官方網站已標註正確和錯誤的名稱

二是顯示與俄羅斯的不同,突出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中國人喜歡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這兩個國名稱呼,對一些閱歷不深的人往往會以為他們是隸屬關係,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一部分,理所當然以為還有「黑俄羅斯」,甚至「黃俄羅斯」,等等。

三是說明白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文化交往特別是民間的更密切了,故此次白俄羅斯才突然想到要改正國名的錯誤翻譯,避免將來更大的被動。

不過據網友今天上午打開白俄羅斯駐華使館官方網站,發現其官網並未將「白俄羅斯」的表述改成「白羅斯」。不知何故,貌似白俄羅斯此次改中文國名立馬就感受到了大哥的皮笑肉不笑?


這個問題的回答還要先從上個月中旬白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的一篇聲明說起。聲明表示,白羅斯的正式名稱為「Republic of Belarus」或「Belarus」,中文翻譯應為白羅斯,並即日啟用。

?

直接向通過大使館向14億中國人民指出本國中文譯名的錯誤,可見白羅斯方面改名之心切。

事實上,這一切都還要先從俄羅斯說起。

882年,東斯拉夫人的統治中心——基輔羅斯建立,它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民族國家俄羅斯、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的前身,羅斯也成為了東斯拉夫人的代名詞。

??10-11世紀基輔羅斯的疆域變化

宋元時期,蒙古人在西征過程中與羅斯地區接觸頻繁,如何用蒙古語稱呼羅斯地區也成了一門大學問。

蒙古語的阿爾泰語系規則,要以母音開頭,本族詞是不能以l、r的音節開頭的。即使是外來詞,一般也要把後面緊跟著的母音挪到最前面重複一次。按照蒙古語的法則,蒙古人便稱羅斯地區為「斡羅思」。

顯然,「俄」不是形容詞,而是音譯過程中被中間語言添加的前置母音。

??成吉思汗

明朝時期,漢人把其翻譯為「羅剎」。「羅剎」本是唐代佛經中翻譯為「喫人肉的鬼怪」。雖然帶有強烈的歧視意味,但這個翻譯也更接近今天俄羅斯的英文名稱。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受蒙古人、達斡爾人等語言的影響,就採用了「斡羅斯」和「鄂羅斯」的名稱,直至最後統一定名為「俄羅斯」,俄羅斯的「俄」就這麼「以俄傳俄」地流傳了下來。

在前蘇聯時期,白俄羅斯就是來自俄語中「白」+「俄羅斯人」的組合。但是到了1991年白俄羅斯獨立時,又開始採用「白」+「羅斯」的組合,就是為了跟俄羅斯有區別。

前蘇聯瓦解後,不少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在尋求自己的民族身份認同,白俄羅斯也不例外。自己究竟是羅斯人、還是白俄羅斯人、甚至是俄羅斯人?這些問題從19世紀就已經開始困擾著白俄羅斯人。

?白羅斯所處位置

與波羅的海三國的大幅度「去俄羅斯化」不同,白俄羅斯並沒有刻意排斥俄羅斯的影響。相反,獨立以來,白俄羅斯都和俄羅斯保持著親密友好關係,俄語在白俄羅斯甚至比官方語言白俄羅斯語更加通行。在外交上,兩國在政治經濟領域展開非常深入的合作,在1997年就簽訂了聯盟條約,一體化程度相當深入。在聖彼得堡通過海關時,白俄羅斯公民還可以和俄羅斯公民一樣享受免簽證的國民待遇。

然而,兩個「俄羅斯」越親密,白俄羅斯自身的身份焦慮就越嚴重。作為在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上都遠遠落後於俄羅斯的國家,白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的獨立形象很容易被俄羅斯湮沒。長此以往,便會出現正如前文的白羅斯聲明中所說的,「幾乎每個曾在中國留學過或工作過的白俄羅斯人都至少一次解釋說,白俄羅斯並不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也不是俄羅斯的某個區域,更是沒有『黑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的情況。

今天,白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通過改名,白俄羅斯無疑可以在中文世界進一步樹立其獨一無二的國家形象。

?

實際上,這並不是白俄羅斯第一次修改國名的外文譯名。20世紀90年代,白俄羅斯就曾要求將英譯名由俄文轉寫改為白俄文轉寫,即由Belorussia改為Belarus,也是為了向英語世界表明,自己直接繼承的是古代羅斯的血脈,而非今天俄羅斯的一部分,與這次白俄駐華使館的聲明如出一轍。

最後向白羅斯方面呼籲一句,既然白俄羅斯已經改為「白羅斯」了,那「契丹人民共和國」又什麼時候可以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呢?

參考文獻:

《唐駁虎:白俄羅斯為何突然要中文去「俄」》,2018.03

梁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名稱的由來及其它[J].史學月刊,1985


謝謝邀請 , 今天我也看到了新聞,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正式通知以後 白俄羅斯的中文名將去掉俄字,改為白羅斯 。這個改名我看之前的回答中大多認為這個改名更加科學,更符合發音等等。

不過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應該一分兩面的看

從翻譯的精準性而言,改名沒有必要。無論是羅斯還是俄羅斯指向的都是russia這個詞,90年代初蘇聯解體到今天,已經將近30年,獨立的白俄羅斯並沒有對這個譯名提出異議。更不用說蘇聯時代也一直用的白俄羅斯的譯名。

雖然俄羅斯的俄字本身來自蒙古語,是蒙古人用蒙語稱呼Russia,漢語又從蒙語翻譯過來沿用的結果,這本身體現了蒙古人和俄羅斯人之間在歷史上的密切互動(包括蒙古西征,俄羅斯征服西伯利亞),俄字本身沒有實際含義,沒有一定要去掉的必要。

從近代交往快,俄羅斯譯名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並沒有因為漢族後來直接接觸到俄羅斯人發現音譯問題後而改變。只有新事物採用了羅斯的譯法,比如俄羅斯甜菜牛肉湯就被翻譯成羅宋湯,其實就是羅斯湯的中譯名

但是從政治角度來說,站在白俄羅斯的立場,卻有修改的必要。

因為白俄羅斯這個譯名會讓人感覺是俄羅斯的附屬或俄羅斯的一部分。雖然,這兩個國家確實有特殊關係。雙方在經濟,政治,軍事領域合作相當深入。筆者前年8月去聖彼得堡進行海關邊檢的時候,只有白俄羅斯人可以和俄羅斯人一樣,享受國民待遇。

雙方越是聯繫緊密,白俄羅斯的身份焦慮反而會更加強烈,更需要樹立本民族本國家的獨一無二性。如果把漢文譯名改成白羅斯,那和俄羅斯一樣,至少字面上的意義就變成了兩者都屬於羅斯的一部分。白羅斯和俄羅斯在字面上就有了平等的地位。這是白俄羅斯所在乎的。

一些國家基於維護自身獨立地位和尊嚴的政治需要,拋棄約定俗成的傳統譯名,,白俄羅斯並非首例,大家還忘了幾年前韓國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把首都中文譯名由漢城改成首爾(漢城英文名Soul的中譯名),不也是為了人為掩蓋韓國和中國的歷史文化淵源,防止國人認為韓國首都是中國之城嗎?

所以可以說,在要求中國更改傳統譯名方面,白俄羅斯早就有了老師了,這個老師就是韓國


白俄羅斯改名為「白羅斯」,其實非常貼合Belorussia的讀音。Belorussia,意思是純種俄羅斯,白色俄羅斯的意思。翻譯的既有音譯又有意譯。

這次改名還要牽連我們對Russia的翻譯。眾所周知Russia就是俄羅斯,俄語單詞是Россия。但是即使是俄語讀音,還是英語讀音,都沒有「俄」這個音。實際上日語將俄羅斯翻譯成「露西亞」,還有清初,民間把俄羅斯稱為「羅剎」,「羅宋」,在讀音上都比「俄羅斯」這個發音更為契合。

但是清朝中央政權對俄羅斯的瞭解都來自於蒙古,因為蒙古地區緊鄰俄羅斯。而蒙語對Russia和Россия的翻譯為「斡羅思」,所以清朝與俄羅斯打交道的時候也按照此發音翻譯成了「俄羅斯」。雖然讀音不合,但約定俗成了就不再更改了。就比如中國在英文中是China,而不是zhongguo。當事國不計較那麼多。

所以當初對Belorussia也按照舊規矩,Belo音意兼顧,翻譯為白。russia翻譯為俄羅斯。全稱:白俄羅斯共和國。發音中加了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俄」。

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親密盟友,但是對於不瞭解東歐國家的中國人來說,白俄羅斯常常被誤認為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所以這次改名實際上是除了有發音的糾正以外,還有為了和俄羅斯做區分的意義。

白羅斯總統


白羅斯才符合本來的讀音。

我建議America翻譯成阿妹麗葭,

Britain翻譯成白莉婷,france翻譯成風蘭茜,India翻譯成茵蒂,Russia翻譯成露莎,

Nippon翻譯成你胖。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語言,即使在蘇聯時期也是兩個不同的加盟共和國。

俄羅斯原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的主體,蘇聯解體後繼承了大部分遺產,首都莫斯科。俄羅斯境內的俄羅斯人佔五分之四,俄羅斯人的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大部分人信東正教。

白俄羅斯舊譯別洛露西亞,「白」就是從舊譯「別」的諧音而來,原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後成為獨立共和國,首都明斯克。極大多數為白俄羅斯人,餘為波蘭人、俄羅斯人等。白俄羅斯人作為一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其語言雖不同於俄羅斯語言,但同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他們中部分信東正教,也有信天主教。

這應該是常識,但在國人中確還有不少人似不諳這個常識,往往把兩者加以混淆。有人甚至望文生義,把白俄羅斯誤解成「白的俄羅斯」。白俄羅斯應該想消除這個中國人的誤解,故要求改名的,不過現在才改好像反應慢了點。


俄羅斯才應該改中文名,應叫「餓羅斯」,首先太多中國人不知道有「羅斯」這個概念,應該知道「俄羅斯」是個小概念,「羅斯」是大概念,俄羅斯雖霸道地灌輸它就是羅斯這個觀念,但這根本就是指鹿為馬,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最應該懂得,對他人(尤其是近鄰)的東西有著永無止境的貪慾是這個民族的鮮明印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