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億人裏都有很多沒有達到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國人生活水平。


人均糧食消費:中國人均消費已經超過美國;而且糧食基本是低檔品了,隨著人民收入增加,糧食消費反而減少,甚至開始接近吉芬品的範疇。

人均魚類和海鮮消費:中國人均35kg,美國人均22kg,已經遠超美國。

人均肉類消費:中國人均60kg,美國人均100kg。這需要鼓勵人民增加雞肉攝取(雞肉最便宜),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同時和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搞好關係(順便插一句,中糧集團正在招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俄語專業的畢業生做管理培訓生,未來將派駐上述國家),多多進口牛肉。這些國家的牛肉一斤零售20元人民幣,比國內豬肉便宜。如果中國每年多進口2800萬噸牛肉(即進口滿足人均20kg牛肉,另20kg國內解決),且國際市場牛肉價格不上漲,則大約要花費1600億美元。全球牛肉第一大出口國巴西一年的牛肉產量近1000萬噸,出口量187萬噸;全球牛肉總貿易量1200萬噸,所以想要買到2800萬噸牛肉,感覺幾乎不可能。

人均蛋類消費:中國人均300個,美國人均236個,已經超過美國。

人均牛奶和奶製品消費:中國人均20公斤奶當量(把乳酪、奶粉等奶製品折算成牛奶),美國人均233公斤奶當量,差距巨巨巨大。我們需要急劇擴大國內的奶牛養殖規模,並增加從歐盟,澳洲,紐西蘭,東歐進口牛奶和奶製品;其中全球第一大產奶區歐盟年產1500億公斤奶當量。在這些國家,一升牛奶零售6元人民幣,如果中國每年進口1400億公斤奶當量(人均100公斤,另100kg國內解決),且國際市場奶類價格不上漲,則約需要1200億美元;主要是要買到那麼多奶,幾乎不可能。

人均電力消費:中國人均4900度,美國人均12000度。人均多花7100度電,全社會每年大約需要多交1萬億美元的電費。同時需要把現有的電網規模擴大1.4倍,需要建更多的火電廠、水電廠、核電廠、風電場和太陽能電站。這個建設投資估計是數萬億美元的規模,同時還要建配套的港口(進口煤炭),鐵路、公路、橋樑,遷移庫區居民。如果上高標準的清潔電(比如風電),加上配套的基礎設施,恐怕要10萬億美元的投資。中國的GDP為14萬億。

人均能源消費:中國人均2.35噸,美國人均6.8噸。這需要每年多進口62.3億噸油當量,或者每年多消耗89億噸標準煤(125億噸原煤)。全球每年的原油產量才45億噸!全球每年的原煤產量才80億噸!所以說整個地球也經不起中國人像美國人那樣大手大腳。即使假設全球能源市場可以滿足中國的新增需求,且油價、煤價不上漲,我國每年也需要多花3萬億美元進口石油(我國每年出口總值才2.5萬億美元!)、或每年多花1萬億美元進口/開採煤炭。我國的GDP要達到目前的四倍以上,纔有可能有能力承擔如此龐大的進口開支。

附:

1. 各國收入和物價差異巨大,而且物價和收入正相關,所以比較各國實際生活水平最合適的指標應該是人均實際消費量,比如人均肉類消費、人均蔬菜消費、人均用電量、人均能耗、人均智能手機購買量和人均汽車購買量等。因為資產階級每天能夠消費掉的肉類蔬果等等,並不會比普通人高太多。馬雲的財富是普通中產階級的20萬倍,但他不會喫掉20萬倍的蔬果肉類、不會用掉20萬倍的電力,排放20萬倍的CO2,住在20萬倍大的房子裏,擁有20萬輛私家車。所以實際消費水平更能夠真實反映普通人的實際生活水平。

瑞/美/法日/意/希/中/印等典型國家的人民實際生活水平比較

選取的各國之間的發展水平有梯次,梯次用「/」表示。法國日本那一檔是現今主流發達國家的檔位,所以選取了兩個,西歐東亞各一個。中國和印度之間、印度以下也有很多發展水平的層次,但估計大家並不關心,而且數據較難獲得,就略去了。

如果不看人均GDP,只看人均消費量,那麼普通中國人的實際生活水平應該已經超過了普通希臘人的生活水平,低於普通義大利人的生活水平。而單拿中國和瑞士對比,會發現瑞士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不見得比普通中國人高太多。中國人有這麼高的實際消費水平,其實是社會主義的功勞。

2. 蘇聯解體後主要食品消費變化

土豆是典型的吉芬品,價格越高,消費反而越多。蘇聯解體後,通貨膨脹嚴重,人民實際收入大幅下降。土豆價格實際價格上漲的同時,土豆的人均消費反而增加。而肉魚蛋奶等消費品是正常商品,價格上漲,消費就會較少。


答網友:世界將發生什麼變化?

資本主義必敗,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必勝!。根據中國的歷史經驗教訓,只有社會主義 一黨執政,多黨議政,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國泰民安。只有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管理方法,人民才能富裕。這就叫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說必勝。


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在乎裏回答了無數關於美國和中國的問題。(廢話)

普通中國人和普通美國人生活方面的差距在哪裡?

現在我們國家人均收入6-7萬人民幣,美國6-7萬刀。差距體現在什麼方面?是不是簡單的7倍換算?

不是的。

美國和中國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體,也是世界上兩個對外依存度最低的經濟體。也就是外貿總額佔PPP的比值,中國和美國恰好都是約20%。(而其他的很多國家,這個依存度就高得多,如韓國70%,德國70%等)

也就是說,我們只需要將產出的物品和服務的10%拿到國際上去賣,然後買回10%的所需要物品和服務。

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經濟活動只有10%是參與全球交換、全球競爭和國際比較的。

然而,這10%的經濟活動卻決定了我們所有經濟活動的比較價值

美國科技強大,主要生產1飛機、2軍火、3醫療器件、4晶元、5軟體;同時資源豐富,生產6石化產品和7農產品;同時作為霸主擁有無以倫比的金融優勢,為全球提供8美元。這8樣東西,幾乎是全球所有其他國家都需要的必須品。所以,美國的東西可以賣得很貴,美國的經濟活動比較價值就很高。

相反,目前中國的主要出口的產品包括家電、消費電子、機電產品、小商品、家居產品等等。我們之所以能大量出口,是因為我們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宏大的規模優勢,因為可以降低成本,做到物美價廉價廉啊,同志們,價廉啊!所以,我們的經濟活動的比較價值就比較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一年出口1.2億個標準箱的物品,價值僅和美國的0.2億個標準箱相當。

當然,好在還有90%的經濟活動是不參與國際比較的。

這90%的經濟活動就包含了房地產、餐飲、教育、交通、醫療、安全、養老、法律等等,各個民生方面。

列舉幾個比一比吧。

房地產方面,個人體驗過美國的獨立式住房,那是一個消費的無底洞。房屋保險、草坪維護(剪草、除雜草、補種、施肥、澆水、打洞、掃樹葉、除樹枝、修籬笆等等)、房屋維護(房頂10幾年一換、牆體水泥發裂、護牆板被風掀、房頂排水溝清理、車道下陷等等)、自來水、排污費、熱水費、天然氣費、電費(24小時不關的大型中央空調),設備維護費(空調、熱水爐子、暖氣,水管堵了,水管工高薪水啊),地產稅,教育稅,按揭,等等,要耗掉一個家庭收入的相當一部分。

很多費用在國內是沒有的。如房屋保險、草坪維護、房屋維護、排污費,地產稅、教育稅。而自來水費、電費、設備維護費國內也少得多。按揭不相上下。(不要拿北上廣和底特律、小石城比,北上廣對口的是紐約)

餐飲:美國的食品相對便宜。可是去飯館就悲劇。又是稅、又是小費,而且味道不怎麼樣。糖油消費獨步天下,造就胖子一大堆。

教育:美國中小學基本放羊。大學能維持得好,因為雄厚的美元招攬了全球的精英教師和吸引了最優秀的學生。花費也不低哦,一年好幾萬刀。瞭解一下學生貸,基本伴隨一個人一生。據說學生貸沒有破產一說,只要活著,就要永遠追繳。而且一旦斷賠,利率會升高很多。

中國的學生,過了高考這個檻,其他還是很爽的吧,一年幾千元的學費和少量的住宿費。基本不存在學生貸。

交通:美國的交通當然是四通八達,但是日益老化,缺乏維護。航空發達,鐵路已經落後。人均0.5輛汽車,汽油便宜。但美國汽車保養支出不菲。中國道路條件也越來越好,但是高速要收費,人均車輛0.2左右。公眾交通便捷,軌道交通發達,航空相對落後。各有長短吧。

醫療:美國先進的醫療科技是為極少數人續命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醫療的最終極目標是為了讓人們健康地活得更長久。在一些收入沒有那麼高、醫療科技沒有美國強的地方,通過改進醫療服務系統、提高醫生隊伍素質也能在這個終極目標上做到和美國不相上下,如古巴。

這方面,中國和美國的人均壽命已經相差無幾。平均下來,美國人18%的收入花在醫療上,中國只有不到6%。美國的初生嬰兒死亡率、醫生誤診率、艾滋病患病率都遠遠高於中國。美國人總體未必比中國人健康。

。。。

總之:美國的實際生活水平和品質,與公知們的宣傳和很多人的幻想並不太一樣

個人認為:美國人的生活不一定是我們中國普通人所期望的生活。所以也就無所謂要去達到美國人的生活水平。

(在美國,就像輪子哥 @vczh 說的,中產階級存不下一分錢。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更像是被資本家掌控的肉票)

當然,回到問題,如果中國也都人均收入6萬美元呢?

啐!中國都人均6萬美元了,世界還在用美元計算啊?

那世界就變成了:中國人均40萬人民幣,美國人均30萬人民幣,好吧!

歐洲日本嘛,估計20萬左右吧!

世界照樣很太平,只是會變天。


奧巴馬已經明確說過了,世界會完蛋,所以美國人的真實想法是中國不能強大。

奧巴馬對中國人民說: 你們永遠別想過我們的好日子?

compaign.tudou.com圖標

在以現在生產力和經濟模式的標準下,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大家一起完蛋。一個是現代發達國家全部跌落到發展中國家,別無他法。

要明白工業要素主要是資源,勞動力,資本,後兩者是可以操控的,是可以再循環的。但唯獨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就算是農業耕地再怎麼技術進步也會消耗土壤養分,遲早耕地會退化成荒地。

可以說現在的工業水平仍是建立在以化石燃料等資源的規模化消耗基礎之上的發達,多一個人使用,就多一分消耗。


明白這一點就看歐盟5.13億人,美國3.27億,日本1.26億,澳洲0.25億,紐西蘭0.05億,加拿大0.37億,一共9.43億。

這是西方世界認可的基本盤,所謂的四小龍四小虎還有拉美後院以及俄羅斯,根本不在人家認可的自家人範圍內。可笑還有不少人爭著去當英國人,奔著想學英國貴族,人家都沒瞧得起你。

就算算上四小龍和俄羅斯,也不到13億,而我國就14億,西方如何不恐懼。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華盛頓共識推出以來,西方人說的很直白,以目前七十多億的人口來看,現有技術條件下只能夠允許世界10%的人口享受發達成果,剩下9成人口負責打工。

我國2035年是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目前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到2021年GDP估計是100萬億。以韓國為標準是3萬,臺灣為標準是2萬。意味著要翻一到兩番,如果完全以內需拉動,這是多麼巨大的資源消耗。


所以我國目前面對的壓力很大,時間也緊迫。第一必須推動新的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能源革命,儘快讓原子能替代化學能

第二,推動一帶一路,鼓勵發展權是每個國家應得的權利。雖然發展必然意味著加速資源消耗,但不僅可以控制市場規模,轉移低端產業和輸出資本及產能。關鍵還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讓我國的發展引擎不單一依靠內需,也讓外需成為一部分,使之轉移西方針對目標。

第三,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我國目前經濟悖論需要依靠消費主義,但都知道現有經濟模式遲早會進入死衚衕。

因為從西方開闢新航路之後,發現了規模化資源提取資本的生產模式,逐步打敗了規模化勞動力的東方,這個模式必然帶來生態破壞和資源消耗。

西方進入金融資本階段把生產和污染都轉移出去後,自身靠著消費主義對資源消耗不減反增,奢侈生活不過是羅馬帝國的翻版。日本通過脫亞入歐勉強擠進去,韓國根本沒資格進去,所以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福利只能加速國內「寄生蟲」的沉淪。


所以我們必須改出這個模式,現在搞「四個自信」尋找新的話語權,就是要尋找出一條新的道路和發展模式,真正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而不是西方轉移污染又打罵別國不許污染的虛偽。

這種模式是以保護資源為前提,充分調動規模化勞動力來實現經濟增長,不僅是造福人類和中國,也為其他原住民國家提供一條康莊大道。

當然不是說就不消耗,這也不可能的。通過短期消耗實現科技增長,最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還得依靠科技進步。

用發展來解決發展的問題,這樣也能避免西方垂死掙扎之下可能的戰爭,也為現代馬克思主義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不過也有可能失敗,失敗的話最好的結果就是韓國。也不是絕路,最終西方也會搞出新的科技革命,只不過和現在也沒什區別罷了,但一個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甘願做牛做馬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