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4月5日晚间,美国劳工部公布3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超预期增加19.6万人,较上月的3.3万人大幅反弹,失业率维持在3.8%,但平均时薪同比环比增速分别录得3.2%和0.1%,均不及预期。

  本文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美国薪资增长乏力问题的评述,文章来源于2019年4月7日新浪财经

  ”

  1、为何美国薪资增长乏力?

  北京时间4月5日晚间,美国劳工部公布3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超预期增加19.6万人,较上月的3.3万人大幅反弹,失业率维持在3.8%,但平均时薪同比环比增速分别录得3.2%和0.1%,均不及预期。此前公布的3月“小非农”ADP就业人数增加12.9万人,创2017年9月以来最低,大幅低于预期的17.5万人。

  1.1、 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但薪资增速依旧疲弱

  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增长,较前值大幅反弹,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对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的忧虑。美国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9.6万人,高于预期的17.7万人,前值上修至3.3万人。平均来看,2019年一季度平均每月就业增加18万人,虽不及2018年同期的22.3万人,但整体上就业市场维持良好状态。分行业来看,医疗保健及专业和技术服务行业的就业显著增加,是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行业,而制造业就业人数则出现减少:医疗保健行业3月新增就业4.9万人,过去12个月增加了39.8万个;专业和技术服务行业新增就业3.4万人,过去12个月增加了31.1万人;制造业就业则减少6000人,在2月前的12个月内,制造业平均每月新增2.2万个就业岗位。

  虽然美国3月ADP新增就业人数不及预期,但总体来看给出的就业变动信息与非农报告基本一致。美国3月新增就业主要靠服务行业拉动,而商品生产行业则拖累新增就业人数。ADP报告显示,分行业来看,服务行业新增13.5万个岗位,其中休闲与酒店业3月新增就业1.3万人,教育与医疗行业新增就业5.6万人,但几乎所有部门就业人数环比均下滑。此外,美国商品生产行业减少6000个岗位,且建筑业与制造业就业表现均不佳,分别减少6000人、2000人。

  就ADP和非农的差别来看,非农就业人数是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官方数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非农业报告调查对象是商业机构。ADP报告是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发布的非官方数据,采集自约50万家匿名美国企业,涵盖近3500万美国员工,ADP调查仅包括私营部门的就业数据,不包括政府部门就业。由于ADP仅采集私营部门的就业情况,因此并不能完整地反映美国就业市场,而非农报告的涵盖范围则更广。

  3月失业率维持在3.8%,持平预期和前值。失业人数基本保持在620万。劳动力参与率为63.0%,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过去12个月劳动参与率在63%左右波动,没有太大的变动。3月就业人口比例为60.6%,自2018年10月以来,就业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60.6%或60.7%的水平。美国3月薪资环比和同比增速均不及预期。美国3月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增长0.1%,不及预期0.3%和前值0.4%;3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长3.2%,不及预期和前值的3.4%。

  1.2、 美国薪资增长乏力的可能原因

  目前美国失业率仅为3.8%,已处于历史低位,但却未出现上世纪90年代末那样的工资增长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失业率处于4%的低位时,薪资同比增速超过4%,然而本轮复苏以来,尽管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薪资同比增速相对乏力,近三年来薪资同比增速仅在2.5%-3%区间波动。一般来说,当失业率下降时,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劳动力市场,所有类型的可用工人都变得更加稀缺,雇主不得不提高工资来吸引和留住他们想要的工人。然而目前美国失业率已处在历史低位,但薪资增速却始终乏力,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平均时薪由每个基本行业的每周总小时数加权得出。因此,就业变动、平均每周工时的变化,以及基本行业平均每小时收入的变化都影响着平均每小时收入。自2013年以来,对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贡献最多的是服务业,但服务业薪资水平却远不如对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贡献最弱的采矿业。由于美国劳工部在统计薪资增长时按各行业就业的权重来加权,因此拉动美国就业增长的主要行业服务业的薪资水平较低,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近年来美国薪资增速相对疲软。

  美国吸收新增就业的主要是服务业,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速较低,美国薪资增速乏力或许与此相关。员工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做出薪酬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工人的产出没有那么高,雇主就需要抑制薪酬增长,以维持盈利能力。上世纪90年代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拉动下,美国生产率快速回升,1990年代末劳动生产率增速达到3%。但受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次贷危机影响,美国劳动生产率大幅回落,尽管美国经济不断复苏,但近年来劳动生产率增速仅在0.7%左右波动。劳动生产率偏低是美国工资增长缓慢的部分原因。

  从失业率原因分布来看,自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以来,失业率的下降主要受临时工失业人数下降拉动。就业中非全日制雇佣的占总雇佣之比不低,而目前非全日制雇佣中“只能找到非全日制工作”的占比仍高达30%,一定程度上反应美国就业质量不高。并且非全日制雇佣主要集中在餐饮、酒店等低端服务业,而这些行业薪资普遍较低。此外,2019年以来,美国退职者人数有所下降,表明经济不能够产生充足的新岗位,就业者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岗位去寻找更好的工作。

  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和先进技术的运用也可能是美国薪资增速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工人面临着技术替代,薪资溢价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技术变化导致的职位供需错配也导致薪资增速上不去。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和先进技术的运用,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愈发严重。自动化(例如机器人(19.330, -0.11, -0.57%))能够补充低技能工作,因此需要技术工人来从事需要更高技能或需要独特人类技能的工作。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在不断变化。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来从事相应的工作,这部分工作本应获得更高的薪酬,但由于这部分工人的短缺,对应的薪酬并不能兑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薪资增速相对温和。

  美国薪资增速乏力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尽管美国失业率很低,但劳动参与率不高。失业率的下降可能是由失业人口的减少导致,还可能是由部分失业的劳动力人口退出劳动力导致的。当劳动者放弃寻找工作,即“主动失业”时,则会被剔除在劳动力人口之外,将不被计入失业率中。当失去就业意愿的人数增多,那么失业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就会变小,这样一来失业率就降低了。而美国劳动参与率持续低位,也从侧面表明美国失业率的改善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失业人群退出劳动力市场。这就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俏,虽然失业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但与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如今劳动力市场的“疲软”程度有所增加,可能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因此工人的议价能力并不强。

  另外,二战结束后,美国约1/3的工人是工会会员,但目前已经下滑至1/10,工会会员下降导致工人议价能力减弱,以及高工资的“婴儿潮”一代逐渐退休而新入职者工资较低,等等,也被认为是美国薪资增速上不去的可能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的数据来看,美国就业市场仍是有所改善的。更广泛的U6失业率在近期呈现下降趋势,已连续两个月录得7.3%。U6失业率包含所有待业人口,以及因经济原因而兼职的人口,这部分希望寻找全职工作的兼职劳工,因为经济的原因而找不到全职工作。U6失业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反映就业不足的情况有所缓解。美国职位空缺率从2009年末以来持续走高,2019年初高达4.8%,并且出现可供选择的职位数量超过求职者人数的现象,2019年1月职位空缺数高达758.1万人,高于同期失业人数653.5万人。此外,“离职率”是指自愿离职(而非退休)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是衡量劳动者对就业市场信心的另一个指标。目前美国离职率与2000年和2001年初的高点大致相同,表明劳动者对就业市场的信心变强。如果美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健,最终会给美国薪资增速带来压力。

  2、国外经济形势一周综述

  美国零售销售在1月超预期反弹后,2月意外录得下滑,表明减税和积极财政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已有所减弱,此外,寒冷和潮湿的天气也对零售销售造成负面冲击。由于消费在美国GDP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二,零售销售的萎缩更是给美国经济再添阴霾。具体数据方面,美国2月零售销售环比下滑0.2%,不及预期的增加0.3%和前值0.7%;在扣除了机动车、汽油、建筑材料和食品服务后的2月核心零售销售环比下跌0.2%,前值上修至1.7%。13个主要零售类别中有7个出现下滑,其中建筑材料和园林用品商店下滑4.4%,为2012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食品和饮料商店的销售额下滑1.2%,为10年来最大降幅。

  美国2月耐用品订单环比下滑1.6%,近4个月来已有三次出现下滑,同比增速跌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暗示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全球贸易局势不确定性仍对企业投资有所抑制。2月扣除飞机非国防资本耐用品订单环比初值下滑0.1%,主要受机械、电脑和电子产品需求下滑拖累。

  美国制造业有所回暖,订单积压情况有所缓解,美国3月ISM制造业指数(1961.315, 4.36, 0.22%)录得55.3%,高于预期54.5%和前值54.2%。分项数据中,3月ISM制造业物价支付指数录得54.3%,创三个月新高,重回50荣枯线上方,表明生产商支付的原材料价格在连续两个月的下跌后反弹;就业指数录得57.5%,创四个月新高;新订单指数录得57.4%,生产指数录得55.8%。但ISM制造业PMI与Markit制造业PMI有所背离,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仅录得52.4%,不及预期和前值52.5%,创2017年6月以来最低,主要受产出和新订单的增速疲软的拖累。

  欧元区3月通胀同比增速再度下滑,距离欧央行2%的通胀目标仍相去甚远,欧央行行长德拉吉也曾在3月底的演讲中表示,“通胀的复苏比我们之前预期的更为缓和”。欧元区3月调和CPI同比初值录得1.4%,低于预期和前值的1.5%。分项中,能源类产品同比增长5.3%,且高于2月份的增速,是拉动整体通胀的主要因素;而其余三类产品均拖累整体通胀,食品、酒类和烟草类通胀大幅降低至1.8%;服务和非能源工业产品通胀分别下降至1.1%和0.2%。

  3、汇率走势一周综述

  美元指数上周先跌后涨,周度上行0.19%收至97. 4157。近期英国脱欧不确定性,以及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官员对国内通胀水平仍处于较低位表示担忧,令美元指数维持相对强劲的态势。上周欧元兑美元下行0.02667%,收报1.1215;英镑兑美元上行0.0153%收报1.3036。

  受中美贸易谈判利好消息的刺激,人民币汇率在美元指数强势的情况下逆势回升。截至4月4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至6.7185,一周下行17BP;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收至6.7055,较前一周下行280BP;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收至6.711,较前一周下行122BP。

  4、商品价格走势一周综述

  4.1、商品指数全面回升

  上周,南华商品价格指数全面回升。南华商品指数上行2.54%至1450.92,分项中,南华贵金属指数上行0.74%;南华工业品指数上行2.8%;南华金属指数上行3.55%;南华农产品(6.360, 0.02, 0.32%)指数上行1.62%;南华能化指数上行0.74%。此外,CRB现货综合指数上周上行0.25%至426.50。

  近期英国脱欧不确定性,以及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官员对国内通胀水平仍处于较低位表示担忧,令美元指数维持相对强劲的态势,而贵金属价格则在一定程度上受避险需求的刺激而上扬。南华贵金属指数上行0.74%至521.69。

  金属价格多数上涨,南华金属指数上行3.55%至3145.59。螺纹钢库存降幅明显,需求增多,唐山政府出台二、三季度限产规定,或抑制供给,利多螺纹钢价格。三大矿山铁矿石供应收紧预期强烈,刺激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经济数据有所好转,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降低政府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措施,激发市场乐观情绪,加上国内铜库存大幅回落,利多铜价。

  能化类商品价格多数回升,南华能化指数上行2.66%至1371.07。目前油价的主要支撑仍是OPEC限产,并且委内瑞拉和伊朗因美国制裁供应也继续收缩。下游钢厂复产,部分钢厂小幅补库存,利多焦炭价格。煤炭库存回落,利多动力煤价格。

  上周农产品期货价格多数走高,南华农产品指数上行1.62%至766.53。饲料企业增加豆粕用量替代杂粕,增加豆粕需求,豆粕库存持续去化,利多豆粕价格。

  4.2、国内黄金价格走高

  上周国内国际黄金价格走势一致,SHFE黄金价格上行0.34%,收于282.95元/克;COMEX黄金价格下行0.09%,收于1295.80美元/盎司。近期英国脱欧不确定性,以及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担忧国内通胀水平仍处于较低位,令美元指数维持相对强劲的态势,而贵金属价格则在一定程度上受避险需求的刺激而上扬。

  4.3、金属价格多数上涨

  上周SHFE螺纹钢价格下行4.36%,收于3594元/吨。螺纹钢库存降幅明显,需求增多,唐山政府出台二、三季度限产规定,或抑制供给,利多螺纹钢价格。截至4月5日,全国螺纹钢库存降至818.20万吨,全国主要钢材品种库存降至1514.02万吨。上周DCE铁矿石期货价格收于687.5元/吨,大幅上行8.87%。三大矿山铁矿石供应收紧预期强烈,刺激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

  SHFE铜价格上行1.48%,收于49520元/吨。国内外铜价走势不一致,LME铜价格下行1.17%,收于6397.5美元/吨;COMEX铜价格上2.89%收于2.89元/磅。中国经济数据有所好转,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降低政府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措施,激发市场乐观情绪,加上国内铜库存大幅回落,利多铜价。截至3月29日,上期所有色库存中阴极铜库存降至25.7万吨;LME铜库存大幅回落,全球LME铜库存大幅升至至198,325.00吨。

  4.4、能源化工产品多数回升

  焦炭价格上行2.12%收至2026.50元/吨。下游钢厂复产,部分钢厂小幅补库存,利多焦炭价格。动力煤价格上行3.5%,收于614.40元/吨。煤炭库存回落,利多动力煤价格。截至4月4日,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降至66.37万吨,六大发电集团煤炭库存合计降至1,557.34万吨,六大电厂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升至23.46天。此外,截至4月4日,秦皇岛港库存升至647.00万吨。

  国内及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一致。上周INE原油价格上行2.42%,收至469元/桶。国际原油方面,ICE布油价格上行4.34%收至70.48美元/桶;NYMEX原油(WTI原油)价格上行5.12%收至63.26美元/桶。目前油价的主要支撑仍是OPEC限产,并且委内瑞拉和伊朗因美国制裁供应也继续收缩,利多油价。美国原油库存方面,截至3月29日当周,美国EIA原油库存增加723.8万桶,预期减少50.1万桶,前值增加280万桶;美国API原油库存增加300万桶,预期减少117.5万桶,前值增加193万桶。

  4.5、农产品价格多数走高

  上周,农产品期货价格多数走高。DCE豆粕期货价格上周上行2.68%,收至2641元/吨。饲料企业增加豆粕用量替代杂粕,增加豆粕需求,豆粕库存持续去化,利多豆粕价格。截至3月31日,全国豆粕库存回落至63.63万吨,一周环比下行2.63%。

  END

  本文来源于“新浪财经”

  图文编辑:王丹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