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张理国】

泰国签证费用调整争议,在泰方急转弯下回到原点,但已点出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盲点,除了单向让利,没有突破性作法,对于南向国家未给予台湾互惠,执政团队更是「零对策」,在迷信观光人数代表一切的情况下,免签变成唯一的提款机。

蔡政府疏离两岸关系,力推新南向,偏偏政策上路至今拿不出像样的成绩单,难怪去年底监察院巡查行政院后,监委江绮雯会批评,政府新南向政策定位不清,来台投资国家金额更创下近5年新低。

为推动新南向,蔡政府摸索2年,最近抛出推动新南向产业链,成立3大国家级投资公司的构想,其中包括「工(产)业国际投资公司」、「农业投资公司」、及扩大「海外投资开发公司(OIDC)的规模;但相关进展民众不得而知,新南向政策的内涵,民众依旧看不到具体成效。

一套完整的对外发展政策,是全面性的发展,不能只靠新二代返乡互动来拉抬、或仅推动新南向语言教学就交待了事,对于相关国家包括政治、经贸、文化多元层面都要有具体作法。遗憾的是,新南向政策在蔡政府操盘下,似乎只能浅碟的靠观光人数来拉抬,手段上一厢情愿式的免签当然是最 但即使是观光政策,免签也不是万灵丹,想来台湾跟不想来的人,免签只能对前者发挥临门一脚的功效,欠缺文化底蕴的经营模式,台湾观光只能流于「便宜卖」的档次,想赏樱、观雪、甚至吃部队锅的人,都不会第一个想到台湾。

免签不是万灵丹,但在喜欢漂亮帐面数字的赖内阁眼中,却是执行者对上级交待的最佳方法,在冲刺观光人数的最高原则下,外交上的对等互惠、犯罪率问题,似乎都变成小事一桩,但丢了签证财事小,乱给免签,万一造成治安顾虑,才是得不偿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