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记者杨俊斌╱综合报导】

即将在俄罗斯举行的「东方-2018」战略演习备受关注。除了中、俄两军,蒙古国军队也将参演。与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的军队相比,蒙军在国际舞台上显得低调。使蒙军披上了神秘色彩,也对这支军队充满好奇。

冷战期间,蒙古国的防务由前苏联驻军承担,蒙军则仅充当苏军旗下的一个战役兵团。除军服有别外,蒙军的武器装备、力量编成、指挥训练、后勤保障等,几乎都是按照俄军编制。1993年驻蒙俄军全部撤离,蒙古国迎来「自主国防」时代。1995年起蒙军积极改制谋变,决策体制方面,蒙军向西方国家看齐。

积极推进体制变革

蒙古国设立了负责制定和实施国防政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任主席,议长和总理任委员,国防部长、司法内务部长、总参谋长、情报总局局长和员警总局局长列席会议。1996年起,蒙古国实行文职国防部长制度,军队总参谋部从国防部中独立出来、单独遂行军令职能。

兵役制度方面,蒙军1992年终止长期实行的义务兵役制,实行以义务、志愿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征兵年龄固定为18至28岁,服役期压缩为1年。1998年,蒙军又增加了替代、抵偿两种服役制,使合同兵占比逐年提高,合同兵期满后有机会晋升为军官。

俄向蒙移交20辆T-72A

蒙古国武装力量规模不大,总人数约2万人。由于距海洋遥远,拥有全世界最「袖珍」的海军,位于蒙俄边界附近的旅游胜地库苏古尔湖,仅有1艘「苏赫巴托」号老式俄制拖船。蒙军装备陈旧,陆军枪炮是上世纪中叶生产的俄制武器;虽有600多辆坦克、数百辆装甲车和千余门各式火炮,但缺乏保养,重武器80%以上处于封存状态。

近2年俄罗斯向蒙军陆续移交20辆T-72A主战坦克及数十辆装甲车,这些装备在蒙军中扮演著「挑大梁」的角色。蒙古国空军的飞机大都已服役超过30年。2011年,蒙军向俄罗斯订购了一批米格-29S战机,因资金问题至今没有到货。

蒙军不断精简兵力及直属机构,并推动主要作战部队编制小型化。继「师改旅」后,陆军又取消了摩步旅和炮兵旅,已将主力整编为6个摩步团、1个炮兵团、1个维和摩步营和1个特遣营。

蒙军参与海外维和的任务量在全球各国军队中名列前茅。蒙军90%以上的现役官兵都曾执行海外维和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