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除了鹹鴨蛋,還有這麼多美食呢!(上集)

  文|鼠二

  高郵地處江南,是美食作家汪曾祺的故鄉,他一生都在懷念故鄉,文章中,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一種人生如寄的漂泊之感,歷經人生百味,迴歸平常的四季三餐,自得其樂、淡然隨意,才體會到“平凡可貴”四個字的精髓。

  汪曾祺筆下的高郵人不會講究食材是否名貴,即便是尋常巷陌民間小廚的一盤青菜、一碗茨菰湯,也可以喫得津津有味,燈火可親;若是講究起來,高郵作爲淮揚菜,也可以精緻到複雜又冗長,盡顯水鄉人的細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美食家們聞香而動。

  高郵的每一天,都是由一頓美味的早餐開啓的

  高郵和揚州一樣,也有早茶,花樣比不得廣式早茶的豐富,但卻沿襲了淮揚菜的風格,用料和價格都很實在。

  麪條+豆漿

  高郵人喜歡喫麪,早中晚都可以喫,陽春麪和豆漿是早餐的標配。

  勁道的扁細鹼水面,浸在醬油湯底中,因個人口味煮得或軟透、或夾生,撒點兒胡椒粉、蔥花或是蒜苗,再鋪個煎荷包蛋在麪條上,湯清面鮮,簡單又美味。

  董記的牛肉麪在高郵當地很有名,麪條以牛骨湯爲底,再加上蒜泥,喝一口全身暖暖的。

  奶白的鯽魚湯麪和帶着葷香氣的腰花面,也是早餐的明星。

  乾絲

  乾絲是老揚州早茶的三大件之一,豆腐乾切成細絲,反覆洗燙去掉豆腥味,再澆上芝麻油、海米、薑絲等等,喫起來爽口開胃。

  筍肉餛飩

  竹筍是江浙菜裏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的食材,揚州、高郵一帶的的筍肉餛飩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將豬肉末、竹筍丁和各種調味料混合製成餡料,包在薄皮裏,製成元寶形的餛飩,仍然以醬油爲湯底,再加入海米、紫菜、香菜和調味料,出鍋的餛飩皮薄Q彈,內餡鮮香可口。

  點心來一打

  五丁包子(雞丁、肉丁、筍丁、海蔘丁、黑木耳丁)、蟹黃包子、蝦肉蒸餃、翡翠燒麥、千層油糕、灌湯包、酥餅、糯米燒麥……早餐也可以喫得很豐盛。

  五丁包子

  千層油糕

  高郵人會將菱角的秧苗剁成餡包成月牙狀的菱秧餃,個頭很大,餡料裏有蝦仁,口感鮮甜,而且價格很實惠。

  尋常人家的雞鴨鵝、豬牛羊

  豬頭肉

  高郵街頭的薰燒攤上,雞鴨鵝、豬牛羊、各種下水應有盡有,肥瘦相間的豬頭肉特別受歡迎。細心的店家會將豬口條、豬耳朵、豬嘴分開賣,既可以下酒,也可以夾着饅頭喫。

  蒸鹹肉

  就是鹹肉菜飯的鹹肉,高郵家家戶戶都喜歡,年節餐桌上更是少不了,蒸熟出鍋那叫一個香啊。

  冰糖燒扒蹄

  這是淮揚傳統名菜,寓意“甜甜蜜蜜”,細火慢燉至酥爛脫骨,肥而不膩,也算是宴席大菜,很適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小朋友。

  蒲包肉

  蒲包肉在高郵人心目中的地位,堪比燒鵝叉燒之於廣東人,汪曾祺曾經在小說《異秉》中描述:

  “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裏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裏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煮熟的蒲包肉,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切片冷喫,豬肉肥瘦相間,緊密滑嫩又不乏嚼勁,口感微甜,在當地街頭很多薰燒攤都買得到,錯過的話就太可惜了!

  茨菇燒鹹肉

  茨菇燒肉、茨菇燒鴨、蘿蔔燒肉,這些是當地再平常不過的家常菜了。茨菇是蘇州的“水八仙”之一,尖尖的嫩芽略微發苦,性甘平,有生津潤肺、補中益氣、增進食慾的作用。茨菇比馬蹄大一些,口感有點兒像山藥,但是會更綿軟一些,用茨菇的果實燒肉,還會讓肥嫩的肉裏增加一絲甜味。

  羊肉湯,魚羊爲鮮

  位於高郵東北的臨澤鎮,以肥美的山羊聞名,鎮上有不少羊肉湯館,羊肉放在鯽魚湯裏來熬,正所謂“魚羊爲鮮”,魚湯混了羊湯,燉至淡淡的乳白,湯鍋上還飄着一層亮油,如果嫌油膩,湯中再撒一把清甜的胡蘿蔔絲,中和得恰到好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