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食部分 其他的我覺得好平常。


我是極喜愛汪曾祺的。高二放假太閑,在書店裡這本書翻翻那本書碰碰,後面隨便拿了一本書,是汪曾祺的,這名字有點印象,記起小學學過他一篇《端午的鴨蛋》,就打開隨便看看,恰好幾下就翻到這篇,也不知當時怎麼想的,重讀了一遍,發現簡直厲害,言語中的從容與平和,還有一股子小孩子一般好玩的勁兒在裡面,很抓人,然後看了其他篇章,真是太可愛了,而且語言很優美,自有一股氣質,從此不能自拔。建議你先看看這幾篇寫人的文章,人物實在太好玩了:金嶽霖先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聞一多先生,多年父子成兄弟。另外還有一篇回憶文,也是極好的:花園。這篇是先生20歲的時候寫的,寫得很好玩,有童稚餘氣。

汪曾祺的作品應該算好讀,他的文字飽含情感,讀一讀,就感覺到了意思。

如果題主只是覺得太平淡,那強烈建議讀出聲來,或者輕聲讀,不要只看,只是看是體會不到汪老文章的精妙之處的,你讀一讀後自己能感受到他文字的節奏,很舒服很好玩。

最近寫了個汪老筆下女性角色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松柏之質,經霜彌茂,看汪曾祺如何書寫底層女性的不凡人生》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汪老的文章,素以平淡如水的面目示人。但汪老曾經說過,「一味平淡,就會流於枯瘦。枯瘦是衰老的跡象。我還不太服老。我願意把平淡和奇崛結合起來。」

汪老筆下的人物,他們的經歷也正如汪老所說,總是平淡中見奇崛。汪老寫文,也似作水墨畫,而諸多女性的角色,則是汪老的文章裏一抹不能忽視的色彩。汪老塑造的女性形象眾多,我們比較熟悉的有
  • 《受戒》中純潔美好的小英子
  • 《大淖記事》中美麗堅強的巧雲
  • 《小芳》中不屈不撓的小保姆小芳
  • 《仁慧》中自立自強的尼姑仁慧
  • 《薛大娘》中自由舒展的薛大娘……

為什麼塑造這些女性角色呢?汪老曾說過:「寫一個作品總要有益於世道人心。」對人世間普通人,尤其是受苦受難的女性,他常懷悲憫、同情,並賦予她們善良、純真、高尚、堅韌的內心,他筆下的女性都是普通人,過著平凡的生活,經歷多坎坷,命運也多悲苦。

除了少數女性形象(如汪老最偏愛的小英子),多數女性或用稚嫩的肩背負著養家餬口的重擔,或承受著不為人知的苦楚,或在風雨中過早地結束了自己花朵一般的生命。但她們往往都具有獨特的魅力。他對女性遵守倫理道德這一方面,也常常持豁達、寬容的態度。汪老還曾說過:「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這些女性角色,或多或少承擔著這樣的責任。本文我將以花作比,來分析汪老筆下比較經典的幾個女性角色,看汪老如何描寫她們,以何種態度看待她們、安排她們的命運,這樣安排的目的又是什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還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汪老筆下人物向讀者傳達的精神和思想。

水鄉美景

01、汪老筆下經典的女性角色,針對她們的不同性格和品質,我以荷花、梔子花、梅花、晚飯花作比汪老寫女性人物常有兩種寫法:
  • 一種是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寫外貌,就是「以形寫神」。
  • 另一種是用他人的反應來寫人物。

這幾篇寫女子的文章也是如此。汪老筆下的大多數女性角色,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美。但並不美得千篇一律,就像種類繁多的花,才能開成春天。

小英子和小明子

①俏麗活潑的小英子,純潔美好的巧雲,正如出淤泥而不染,香遠益清的荷花。《受戒》是1980年汪老回到自主創作的軌道上後,率先獲得無數讚譽的佳作,而文中的「小英子」這個角色,有讀者評論,說汪老把女子全部的美好都給了小英子。這話一點也不假。小英子是沒得挑的。你看她:

「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髮滑滴滴的,衣服格掙掙的。」

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小英子性格活潑,聰敏慧黠,直率勇敢,就像江南水鄉的一株剛打骨朵的小荷,美得清新自然。次年,汪老創作了《大淖記事》,讓我們有幸又看到了一個絕美的女性角色,巧雲。「絕美」絕不是溢美之詞。巧雲瓜子臉,鳳眼長眉,還有個獨特的單酒窩。最絕的是:睫毛很長,因此顯得眼睛是眯睎著;忽然回頭,睜得大大的,帶點喫驚而專註的神情,好像聽到遠處有人叫她似的。用現在的話形容,這是個有些「呆萌」的清純女孩。大家愛她愛得真誠,人人對她好,期盼她幸福。也正因為如此,她受到命運的重創時,人們也尤其不平,對她充滿憐惜。巧雲似盛開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肆意熱烈的薛大娘,勇敢奔放的小姨娘章叔芳,恰似香得肆無忌憚的梔子花。汪老的散文《夏天》裏關於梔子花的描述,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他說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汪老筆下的人物恰恰有梔子花一般的女子形象:小姨娘章叔芳美麗秀雅,長得挺直,有些像男孩子,身上帶著隱約的英氣和野氣。愛上了身份地位不匹配的人,她毫不猶豫,勇敢表白,主動獻身。直至被家中發現,她不哭不求饒,只跪著。離家跨上車,「頭也不回」。她是近乎執拗地與封建家庭對抗,拋棄一切追求自由和幸福。她的勇敢讓人印象深刻。《薛大娘》中,薛大娘更是個梔子花一樣肆意熱烈的人物。薛大娘首先樣貌好,身材極好,眼睛極亮,「算得是個一丈青」。再是對自己職業的認識不平常,她覺得介紹青年男女私會是個「積德」的事兒。當然,對於自己的正常生理需求,薛大娘也是坦然面對,合理解決。

梔子花香得放肆,文人多不喜。而勇敢的女性在以前多少顯得離經叛道,為封建禮教所不容。薛大娘和小姨娘,正如無視流言的梔子花,轟轟烈烈地開,拚命地香,要在世間留下濃烈的芬芳。

梔子花開

③熱愛自由的小芳,勇敢獨立的仁慧,好比凌寒獨盛,不屈不撓的梅花。汪老寫《小芳》,是以家中的小保姆為原型的。有人曾批評汪老寫小芳靈氣不夠。但我覺得小保姆小芳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汪老對她的外貌描寫也很親切,「小芳長得相當好看,高個兒,長腿,眉眼都不粗俗」。小芳聰明,唱歌好,記性好,對孩子愛得真切。她很勇敢,為了追求婚姻自由,不惜隻身出逃,上法院請求離婚。汪老的敘述很平淡,但瞭解一些農村風俗的人都明白,為了實現婚姻自由,小芳付出了多大的勇氣和毅力。仁慧的美,很特別,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汪老在《仁慧》中,對仁慧的外貌著墨很少,只有兩處,寥寥幾個字而已。一處是仁慧坐正座時,「美極了」。另一處是文末,說仁慧六十開外了,「望之如四十許人」。加上天生自帶體香,仁慧已儼然菩薩下凡。仁慧美得脫俗,卻深諳世俗,有商業頭腦,極其能幹。
  • 她與施主們走動密切,用小禮物拉近關係。她善於經營,辦素席發展觀音庵的副業。
  • 她大膽潑辣,勇於變革,學習放焰口打破「壟斷」,利用優勢吸引善男信女。
  • 她灑脫豁達,寵辱不驚,不為俗務困擾,對謠言一笑置之。

小芳和仁慧,就是智慧和勇氣的代表,就好比梅花,在惡劣的生存環境裏,依然凌寒怒放。

滿樹繁花

④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的孫淑芸和高雪,則是怯懦壓抑,黯然神傷的晚飯花。晚飯花是什麼花呢?汪老說過:「我對晚飯花這種花並不怎麼欣賞。……這是一種很低賤的花。這種花用『村』、『俗』來形容,都不為過。最恰當的還是北京人愛用的一個字:『怯』。」《珠子燈》是《晚飯花》中的一個故事。孫淑芸有著思想開明的「形」,她放小腳,讀詩書,接觸外國文學。但她的內心卻被束縛在封建倫理道德里,依附著男性而活。王常生思想很新,再三的努力,卻沒能把她從封建禮教中拉出來。她沒有自己的靈魂,她的全部思想只用一個「怯」字就能概括。高雪不是《徙》的主角,她的父親高北溟纔是。但汪老在這篇小說中,卻成功塑造了高雪這樣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經典女性角色。高雪容貌和派頭都太出眾,應該算得是汪老筆下眾多女子中的佼佼者。汪老用十六個字概括了她的美:風姿楚楚,行步婀娜,態度安靜,顧盼有光。男人見了她不免自作多情,女人見了她不由心生感觸。她能唱會彈,多才多藝,其他女孩子見了她都覺得自己老土就這樣一個完美的女孩,卻是嬌縱任性的。更可惜的是,她脆弱不堪,不懂珍惜眼前的美好,白白葬送了自己和汪厚基的幸福。高雪就是朵晚飯花,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晚飯花形似喇叭

02、汪老為何塑造這眾多的女性角色,他的目的是什麼呢?汪老的家鄉,在水鄉高郵。汪老從小在水邊上長大,耳目所接皆是水。水鄉生活影響了汪老的性格,也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在水鄉,水多船也多,水上生活也是高郵的一大特色。汪老眼中常見的,是:「船老闆娘子大都很年輕,一邊扳舵,一邊敞開懷奶孩子,態度悠然。」這一切在童年的汪老的眼裡,是美的,和水鄉的環境是和諧共生的。汪老從小的經歷也決定了他對待女性的態度:
  • 汪老自幼喪母,但第一個繼母對他非常疼愛,讓他的童年過得很幸福,沒有經歷失去母親的痛苦。
  • 第二個繼母也尊重他,並陪著汪老的父親度過了艱苦的歲月,汪老十分敬重這位母親。
  • 上學後,汪老的啟蒙老師王文英對於他,是亦師亦母的存在,給了他超出師生情的關懷,汪老年逾花甲,也未忘師恩。

童年時期女性給予的溫暖,使得汪老對女性的美,有著天然的理解和欣賞。把她們的故事寫下來,幾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汪老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是美好的,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他曾說過這樣的話:

「一個作家總要使人民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感到生活中有真實可貴的東西,要滋潤人的心靈,提高人的信心......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對生活的信心的,這至少是我的希望。」汪老曾自稱為「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他的作品閃爍著人道主義精神的光輝。對於幾千年來受苦受難的女性,汪老深深同情,他呼籲社會對女性多謝關懷、呵護,呼籲女性發現自己的美和能量。他呼籲女性做舒舒展展、身心健康、自由無拘束的人,做和男性一樣獨立自主的人。這也是他想傳達給讀者並影響讀者的。關於汪老想要傳達的思想和精神,我們可以從解讀其筆下女子命運走向來解讀,接下來我會結合現實生活,談談這些花一般的女子給我帶來的思考和啟發。

小英子和小明子

03、汪老筆下花一般的女子,她們的遭遇牽動著我們的心,而汪老通過對她們命運的著意安排,也將自己的態度呈現出來餘秋雨評論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曾說:在文學中,人們一貫相信的所謂「自己感動幾分,就能感動別人幾分」的信條極不可靠。《背影》最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和文字之間的一個中介結構,那就是情感的直覺造型。汪老的作品中,也多有這樣的「中介結構」。對筆下的女子,他傾注了深厚的感情,她們就是汪老的文字和讀者的情感之間的「情感直覺造型」。她們的美好讓我們欣喜愛慕,她們的遭遇讓我們惋惜同情,對她們命運的安排,汪老也有自己的用意。她們的命運牽動著我們的心,而我們從中也可以窺見汪老對她們的態度。①有松柏之質的女子,經歷生活的風吹雨打而不改本色,她們應當被祝福和歌頌如果一定要說汪老偏愛他筆下的哪些女子,我想必定不得不說小英子、巧雲、薛大娘和仁慧。她們是江南水鄉的精靈,是汪老對水鄉女子最美好的記憶。汪老寫小英子,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而詩意的場景,可愛有趣的對話,寬容開明的家庭,還有從一開始就奠定的「隨意」的基調都在暗示我們,小英子和明子有個美好的未來。巧雲的遭遇讓我們痛心,但她理智、冷靜、堅強,為了深愛的人,她毫不猶豫以柔弱的肩挑起重擔。巧雲和十一子必定在苦難中重拾希望,幸福地生活下去。

汪老在《薛大娘》的文末讚美薛大娘的「身心都很健康」。甚至,汪老還很明確地表達了對女性的期望:活得舒舒展展,無拘無束。這樣明白的態度,在汪老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

仁慧代表著精神獨立的一類女性。她的骨子裡和男性是平等的。她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的生活。這是汪老提倡和推崇的。因此,汪老給了仁慧一個比郭襄更瀟灑的結局。汪老筆下這些「幸運」的女子,其實代表了汪老對女性的期望和祝福:女性應當是和男子平等的,是堅強、有主見的,就像松樹和柏樹,雖經歷風霜,不改初心和本色。她們的思想應當開明,應當活得無拘無束、舒舒展展。這樣的女性,才能為自己爭取到幸福。

傲立的松樹

②努力與命運抗爭、追逐自我的女子,即使只獲得短暫的幸福,亦值得被讚許小姨娘章叔芳的家庭是個以章老爺子為首的,極其專制和壓抑的封建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和身份地位相差巨大的人自由戀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章叔芳勇敢地打破了禁忌,在遭到封建家庭狂風暴雨般的譴責後,她堅定地脫離了家庭,奔向愛情,但她最終又融入了另一個極端的家庭,變得俗氣,「她的大膽、倔強、浪漫主義,全都沒有一點影子了。」小芳是汪老家中的小保姆。汪老對小芳的描寫,非常寫實。父母逼迫小芳嫁給她不喜歡的人,小芳不屈服家中的壓力,以命相搏,換得自由身。逃脫後,小芳勇敢地請求法院判決離婚,拼了命爭取,終於實現了婚姻自由。但她嫁給愛情後,日子過得非常窘迫,以往的愛好也不見了蹤影。

章叔芳和小芳的結局,是現實的,沒有浪漫主義的色彩。曾經追逐自由美好的她們,卻墜入另一個泥潭,這樣的結局雖然讓人意難盡,但卻更符合現實。

以我來看,汪老藉此要傳達給讀者的思想是:現實中,女性追逐自我的道路是漫長而坎坷的,即使付出了全部努力,結局也未必盡如人意。但章叔芳和小芳憑藉一己微力,奮力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這是勇敢堅強的表現,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不管在哪個時代,勇敢追求自由,爭取自己的幸福,無論結局如何,都值得被肯定和讚許!

汪老畫花

③屈服於命運,依附他人而活的女子,終將失去所依,甚至失去自我孫淑芸和高雪幾乎是一類人。她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自己的思想,依附著別人而活。孫淑芸依附於丈夫,思想先進的丈夫給她指引了方向。但丈夫去世後,她沒有了主心骨,失去了依靠。明明可以帶著對丈夫的思念和囑咐,好好活下去,她卻選擇了近乎變態地維持丈夫在世時的一切樣子。日復一日,她在思念中把自己熬幹。高雪是個有才華的女子,卻習慣了被供養。婚前依附於家庭,依賴於家人的溺愛和關心,嬌縱任性。婚後依附於深愛她的丈夫,只知心安理得地享受丈夫的付出,卻不懂珍惜眼前的幸福。最終,思想空洞的她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也毀了丈夫的一生。孫淑芸和高雪,都是心甘情願臣服於封建禮教的女性,她們奉行三綱五常,恪守荒謬的婦道,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知何謂自我。她們悲劇的結局,有其命運的必然性,也是汪老給女性的警示:一個女子,如果沒有清醒的自我認知和對社會的認知,總是寄希望於他人,而不能獨立承擔生活的風雨,那她的結局,必定不會幸福。汪老的警示,對我們現代女性而言,也仍然意義重大。結束語汪老曾說明過:「我的人道主義不帶任何理論色彩,很樸素,就是對人的關心,對人的尊重和欣賞」。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讓汪老筆下的平凡人、平常景,擁有著濃濃的美和溫情。另一點令讀者動容的,是汪老的作品從男性的角度,探尋女性存在的狀態和意義,發現女性的美好,鼓勵和呼籲女性獨立。這是難能可貴的。世上的女性正如種類繁多的花,當然不止汪老作品中寫到的這幾種。無論你是哪種,都希望你美好,獨立,並努力在這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跡。
汪曾祺先生寫過一些和食物有關的書,可以先從這些書開始看,比如像《葡萄月令》(一本合集)。然後我覺得他的小說是帶著一點點沈從文先生的感覺的,所以也很有意思,比如《天鵝之死》(一本小說合集)和《邂逅》(一本小說合集),這些書都是短篇小說,可以隨便選擇來看。他寫的都是很有個性的普通人,卻因為其個性而不普通。讀起來都很有趣。有一些文章是和文化大革命以及那段時間前後有關的事情。

唯一能讀的下去的散文。

我不喜歡讀散文,只有他的文章一讀再讀,很美,像是夏夜草木的清香。

至今已經買了他的三本文選了……嗯……被媽媽罵了……


過盡千帆皆不是……

《受戒》結尾超甜的呀。


我迷茫地時候最喜歡翻出來看,便開始熱愛生活,怎麼說呢,時候到了自然能看懂其中的妙處,彆強求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