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嘉慶準備來進行一次木蘭秋獮,就是進行一場圍獵行動,並順道去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嘉慶此時已經61歲,可他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自信,誰曾想正是這次木蘭秋獮讓自己猝死。

  七月十八日,嘉慶帶着皇次子綿寧、皇四子綿忻、王公大臣等人從北京出發。嘉慶的心情很不錯,雖然北京是酷熱夏天,但越往東北方向,氣溫越來越適宜。從北京到承德,清朝時要走至少七天時間,何況嘉慶坐的還是轎子,依然需要消耗很多體力。

  二十三日午後,嘉慶感到身體不適,症狀是頭髮暈、嘔吐。經御醫診治,認爲是“偶感暥暑”,就是中暑了。喝了湯藥後,症狀有所好轉,君臣沒有重視這一點。二十四日上午,嘉慶一行抵達廣仁嶺,承德官員、蒙古王公們都前來接見。

  此情此景,嘉慶心血來潮不顧大臣勸說,堅持要騎馬去避暑山莊。這是嘉慶生平最後一次騎馬,它把嘉慶引入了死亡的深淵,騎馬精神需要集中,使得整個人處於緊張的狀態中,這對嘉慶病情帶去了惡劣的影響。

  七月二十五日,這是嘉慶在世的最後一天。傍晚時分,承德避暑山莊傳出了一個震驚消息,皇帝駕崩了。突然猝死,而且官方史書記載的模糊不清,難免議論紛紛。由於嘉慶駕崩時,電閃雷鳴,野史中說是被雷電劈死的,這是真實的嗎?

  經過多年的研究,專家們逐漸找到了嘉慶猝死的原因,死於急性心功能衰竭,或者說死於心肌梗塞。回顧嘉慶起居注,我們似乎找到了證據。嘉慶是下午發病到傍晚去世,速度之快,連御醫們都手足無措。

  《清宣宗實錄》裏記載,嘉慶“天體豐腴”,就是說嘉慶身體比較肥胖。即便在今天,90%的胖子都是三高人羣,更別說醫療水平低下的清朝了。滿清皇帝飲食以豬肉爲主,長期攝入高熱量的膽固醇,同時又缺乏鍛鍊,這意味着嘉慶很可能患上了高血壓。

  嘉慶最後時刻,本來就比較肥胖的面孔顯得更加浮腫蒼白,不斷有痰涌喉影響,已經無法再說話了。從身體不適再到駕崩,僅僅一天功夫,《清史稿·宗室禧恩傳》上記載:

  “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勳,當繼位。樞臣託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衆不能奪。”也就說,嘉慶臨死時沒有留下遺詔,也進一步說明了嘉慶死亡的突然。可以得出結論,嘉慶很可能是因身體肥胖加上勞累,突發心臟病而死。正因此,史官們記載的很模糊,總不能說皇帝因好吃自己作死的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宗室禧恩傳》、《清宣宗實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