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明憲(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江珮如
攝影/葉明憲、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葉明憲醫師表示,藉由「中醫補腎功法」的氣功,對於慢性腎臟病的體內代謝失常,所造成的水腫、體質虛弱患者有所幫助,而氣功是中醫的運動保健方法之一,從關節運動到深入呼吸方法,不強調大肌肉的運用,而是由小肌肉的運動中,從細部的動作裡產生「熱」,進而達到養生功效。
葉醫師提醒,在練功前最好空腹,其他像是飯後、疲累時等狀態,都儘可能避免,以減少運動傷害。

相關的功法有:開地門、接地氣、叩齒、嚼海、咽津液、揉丹、命門貫氣法

開地門法
以足掌足趾之放鬆動作,先感知微微的氣動,再利用震動的方式將各關節部位鬆開。然後放鬆全身讓全身起微細的震動。選擇在環境良好的地方練習。

接地氣法
平時即可輕微的練習,增加身體的共振;即是一種接地氣的練法,然而自然而然的發生是最佳的接地氣法。

叩齒
叩齒之前先要放鬆全身,蓋上眼睛,內視看著兩腎之處,開地門。然後要氣動,因為這樣腎部才會跟著動,引地氣直達兩腎。然後用神叩齒來振動兩腎。外面膝蓋微動,而裡面兩腎部位也跟著在動,此動作以齒相叩36次,每叩一次必牽動腎部以壯腎氣。

嚼海
叩齒完後再把腳底的地氣引至舌尖,地氣一到舌尖就循著牙齒內外開始掃動,一邊掃動一邊開地門,動作共順逆各18次以上,就會感覺舌尖產生大量甘甜的口水。稱為嚼海。

咽津液
將多量的口水在口腔中漱動產生更多津液稱為漱醴泉,能滋潤五臟六腑。雙掌摩擦發熱後,上貼於咽喉部位,開地門,引起氣到勞宮,用雙掌助神水下吞到丹田。那裏有不適之處,加重意念在該處。此動作共作三次。揉丹:揉丹是將手掌的能量,和吞至丹田的津液配合,使丹田的氣內外鼓盪,然後固守之,讓氣又歸回命門,使耗費之腎氣,得以補充。

揉丹
揉丹是將手掌的能量,和吞至丹田的津液配合,使丹田的氣內外鼓盪,然後固守之,讓氣又歸回命門,使耗費之腎氣,得以補充。揉丹時,是用雙手掌的氣和丹田的氣互相振盪,鼓盪能使丹田的細胞開合增加,而氣就在此產生。

命門貫氣法
命門屬先天之氣。唯有以自然界的先天大能量場來補充命門之氣,方纔有可能補入。

  1. 姿態:先蹲下,把意念鬆至地下。
  2. 然後開地門,引入地氣至湧泉處,用逆丹田吐納法先吸滿氣。
  3. 然後彎腰起身,將意念集中於命門。開地門,氣動,吸地氣起來沖命門,同時用神讓命門發熱。持續約40秒左右,再緩緩下蹲。
  4. 此項過程要連續三遍。
  5. 每次練習時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於命門部位。
  6. 五臟六腑通氣:當命門貫氣實行三次後,第四次即要將鬆開發熱的命門氣,透進身體內的五臟六腑中,五臟六腑要先放鬆,發熱,再透氣入臟腑。全部通透一遍。
  7. 脊椎、項背通氣、全身鬆透、吐故納新:接著在再將氣鬆入每一節的脊椎,背部,腹部胸部,全身每處,放鬆,抖動,發熱。
  8. 至全身熱氣騰騰後,下蹲或站起哈氣,將體內的濁氣一口氣哈出,是為吐故納新。慢慢深呼吸,盡量地吐故納新三遍,讓身體充滿朝氣。

葉明憲醫師呼籲,強調補腎的氣功不在功法,而是每天持續鍛鍊,病患可每日分別幾次做訓練,一次運動維持十分鐘,讓全身關節鬆開,千萬不可一生病後,身體就靜如死水,只要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健康必定能長長久久。

每天持續鍛鍊功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境的配合。
如何真正養生請看:葉明憲醫師養生之法:快慢之間,平衡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