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日本著名漫画编辑、原作者、民俗学家大冢英志于2012年在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的演讲稿,由加拿大动画学者 Thomas Lamarre 译为英文。本人将由英文译文将其全部转译。

现在我想讨论在漫画和动画中,演出或呈现的惯用方法是如何通过迪士尼和爱森斯坦的联合来构建的。让我从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开始讲述。

图15展示了一幅十二世纪的绘卷,名叫《伴大纳言绘词》。【3】其中某些场景被描绘在长卷上,从而创造出故事。如果我们认真思考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勋的,关于画卷场景类似于漫画画格的主张,我们就会得到类似于图16的结果。高畑认为漫画和动画中演出的手法与日本画卷的手法很接近,因此,为了说明他的论点,他把画卷表现转换为漫画表现。与之类似,图17展示了一幅创作于晚期十二世纪的绘卷,《信贵山缘起》。在图18中,可以看到我的学生们以高畑的方式来转换它的成果。这些正在学习漫画表现的学生,能够像高畑一样,将绘卷转换为漫画画格布局。我没有向他们具体说明高畑是如何将绘卷变换为漫画形式的。然而,他们没有太多麻烦就完成了这样的转换。正如我们在图19中看到的,日本绘卷有一个贯穿画面中部的「基准线」,来为观看提供一个参考点,允许观看者的眼睛从上半部到下半部来回移动,或者停顿在某个地方。事实上,也许可以将观看位置的这种移动转变成漫画画格的形式。

图15 伴大纳言絵词(十二世纪)

图16 高畑勋,十二世纪のアニメーション―国宝絵巻物に见る映画的?アニメ的なるもの(1999)

图17 信贵山缘起(十二世纪)

图18 神戸芸术工科大学(2011)

图19 信贵山缘起(十二世纪)

到目前为止,我的讨论可能会让你得出结论,传统艺术确实是日本漫画和动画的起源。然而,正是由于在十五年战争期间建立的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们今天才能够根据漫画画格布局的发展来审视传统艺术。高畑和我的学生都是其忠实的继承人。这个概念模型是通过漫画和动画表达的爱森斯坦化来实现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在1931年至1945年间在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有所了解。图20展示了爱森斯坦与苏联电影理论的许多日本译本之一。《总路线》(又称《旧与新》,1929,爱森斯坦导演作品)于1931年在日本发行,但爱森斯坦的其他影片直到二战后才发行,相反,他的蒙太奇理论被广泛地翻译和介绍。下面的片段对蒙太奇理论向大众传播的程度提供了更好的理解:

图20 映画の弁证法(1932)

在衣笠贞之助的《黎明以前》中出现了一个关于江户时代的消费文化的标题,并且电影在沿途中的妓女、领主的队伍和寺庙的仪式之间进行剪辑。观众中有人喊道:「蒙太奇,那是蒙太奇」,在剧院里的每个人都表现出敬意。【4】

大众电影的观众的这种反应表明了蒙太奇理论的众所周知。事实上,除了衣笠贞之助以外,几乎没有哪位电影人直接从爱森斯坦和苏联的电影中学习电影理论。他们在欧洲电影中,或者,在一段时间后,在莱妮·里芬斯塔尔的作品中寻找爱森斯坦风格的蒙太奇。换句话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和米老鼠动画在日本同时广泛传播。

蒙太奇理论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年轻人将它当作先锋派理论的一种形式,但也有另外一个原因:爱森斯坦在日本文化中寻找蒙太奇。对爱森斯坦来说,所有的日本文化都是蒙太奇。例如,他写道:

歌舞伎戏剧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分解」表演的原则……演员以完全彼此分离的方式表演角色:只用右臂表演。只用一条腿表演。只用颈部和头部表演。【5】

因此,爱森斯坦在歌舞伎演员的分解表演中看到了「蒙太奇」。汉字对他来说也是蒙太奇的例子:

重点在于,最简单的片语中的两个象形字元的交配(也许我们最好说,组合)不应视为它们的和,而应视为它们的乘积……例如:水和眼睛的图像表示「泪」;靠近门的耳朵的图像=「闻」……【6】

图21中出现了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的解释中所使用的字元。左边是「水」的「词源」,右边是「眼」的符号,原本是象形文字。这两个字元的「蒙太奇」产生了图21所示的新字元,在日语中读为るい或なみだ,即「眼泪」或「流泪」。

图21 泪

在图22中,我们看到了爱森斯坦用来论证日本绘画中蒙太奇的简图。换句话说,他坚持日本的技法是在绘画中使用所谓的切割。爱森斯坦告诉我们,日本人把一幅画看成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这也就是蒙太奇。

图22 映画の弁证法(1932)

爱森斯坦参与的俄罗斯先锋派也在马戏团和其他通俗艺术中寻找「构成」。对他们来说,「构成」通过以「原始」文化或大众文化为基础的表达形式才得以可见。日本文化并没有专门被选作为蒙太奇的唯一例子,然而爱森斯坦对日本文化中蒙太奇的描述在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开始将所有事物作为蒙太奇的例子。例如,图23展示了结合了摄影和蒙太奇的图形蒙太奇,其技法受到苏联宣传媒体的启发。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看起来十分像漫画画格。这种把一系列照片看作图像内的切割,并将布局概念化的技术看起来就像现代漫画中的表现技法。这样的例子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漫画画格:在书中的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方面,它们在当今都表现为蒙太奇。【7】

图23 千田是也/堀野正雄,フェードイン?フェードアウト(1932)

总而言之,爱森斯坦的日本文化蒙太奇理论似乎与绘卷的蒙太奇理论相当一致。奥平英雄大力推广了绘卷的蒙太奇理论,但后来今村太平把它扩展到动画,给了它新的生命。今村甚至坚持认为《古事记》中的日本神话是按照蒙太奇的手法写成的。借鉴于爱森斯坦,今村等人也坚持认为,绘卷是根据特写镜头和蒙太奇等电影技法制作的。这样,在1930年代的日本,允许将绘卷转换为漫画画格的观点形成了。

【4】辻久一,映画评论,1938

【5】爱森斯坦,电影的影像原理与表意文字,1949

【6】同上

【7】Cine-poem,由于其按照电影剪辑方式组织诗句的方式,也成为这种新模式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