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创国际

陈思源(Ryan Chen) 

    『申请专利有什么用?』

    做专利工程师已经多年的时间了,听到上述的疑问也不下数十次,搞不好有上百次了,一般标准的回答就是『申请专利可保护您辛苦发明的心血,以防止被他人窃用』。然而,专利申请的流程往往旷日废时1,且还不一定可顺利获得专利。而且,就算专利真的获权了,若碰到有人侵犯,还需要花一大笔的律师费。若以此脉络进行思考,会发现除非真的是重要的发明,否则还真的不太适合申请专利呢?而且,根据统计,专利商品化的比率一般是介于3%5%之间。

    但是,全球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仍然不少,光是台湾的智慧财产局每年所接到的专利申请量就高达8万多件2,更不用提全世界最大的市场美国,或经济快速起飞的中国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疑问,难道那些申请专利的人都是傻瓜吗?花钱去申请将来可能完全用不到的东西。然而,这些人可能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傻,以下是我关于『申请专利有什么用?』的一些看法。

 

你无法准确判断什么专利将来有机会商品化

    市场是瞬息万变,人们对未来趋势往往无法准确掌握,甚至是荒腔走板。当苹果刚推出iPhone时,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想不到其会对通信业界产生如此革命性的影响。Google的两位创办人当初其实只想以数百万美金将其技术卖出,在找不到买家的情况下才跳下来自己做,结果成就了市值上千亿美金的大企业。如果你无法预期将来什么产品会大卖,当然也就无法预期何种专利将来有商品化的机会。

    因此,申请专利有时更像一种乱枪打鸟的策略,虽然大部分申请的专利到最后可能都无法商品化,但即使只有少部分专利得以商品化,这些投资在专利申请上的成本可能都赚回来了。

 

行销上的功效

    在产品打上『已获得××专利,专利编号:××××××』或『××专利申请中』,往往会给消费者此产品具有一定质量的印象。或者,产品制造商在向客户或潜在客户行销自己时,大量的专利申请量可给客户其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且重视智慧财产权的良好印象,而且客户可能会认为将订单下给它将来也较不容易有专利权上的纠纷。

 

鼓励员工接露其Idea

    借由设立『专利提案奖金』3等类似制度,可鼓励公司员工将其脑袋中的想法贡献出来。纵使大部份提案的价值可能都不大,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错的想法,且大量累积下来的知识也不容小屈。另外,也比较能防止员工将来跳槽时,将其脑中的想法带到竞争对手那边。

 

消极的防卫

    若你产品卖得很好,而对手看到你的产品后,马上抄袭并申请专利,之后反过头来告你侵权,在碰到这种状况时,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是觉得相当F×××。虽然,在诉讼时你可以陈述说对手的产品是抄袭自你的产品,且产品的贩售是在对手申请专利前,故对手申请的专利应无新颖性等。然而,为了证明你的说法,你必须要收集相关证据,且可能还要聘请律师,这当中所花费的成本往往远高于你当初若申请专利时所花费的费用。

 

绩效评量

    申请专利的数目或所获证的专利数目常被用来评估公司内部研发人员的绩效,而且许多学校的教职人员的升迁标准也将申请专利的数目或所获证的专利数目纳入评量的指标。另外,在申请政府的补助案方面(例如:SBIR经济部小型企业创新研发计划),『专利的申请』也是取得政府拨款或将来验收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一些学校也将申请专利的数目或所获证的专利数目作为学生在课业上表现的评估,而且学生将来毕业后,专利的数目也可用来为自己的履历加分。

 

另一种商业模式

    发明人可将专利贩卖或授权给他人,这样就无需思虑如何将专利商品化,而只需将心力集中在发明上。这种商业模式在台湾还不普遍,但在美国这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当然,申请专利的功用可能还有很多,例如『虚荣心』,对于某些老板或发明人来说,其拥有的专利数目愈多,愈能满足其虚荣心。然而,千万不要忘记专利根本的用途:『保护您辛苦发明的心血,以防止被他人窃用』。

 

 

备注

1. 根据智慧局所公布的专利处理时限,新案申请到首次通知约需要15~28个月。

2. 根据智慧局所公布的统计资料,近年来台湾的专利申请量约在8万件左右。

3. 大部分的公司在提案通过内部审查并决定申请时,就会发给该专利申请的提案人一笔奖金,而有些公司在专利获证后又会给该专利的提案人另一笔奖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