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個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然而對於糖尿病人來說,也是一個極容易被病菌侵襲,導致病情加重的危險時期。

  山醫大二院內分泌科醫生副主任醫師王曉娟提醒,“糖友”春季防感冒與控糖同樣重要,此外,春季還需注意足部保養,防範糖尿病足,以平安度過“多事之春”。

  A春季反覆發熱需警惕

  省城市民吳女士是一位有着16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每天打胰島素,定期到醫院療養。今年年初兩次到醫院檢查,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就沒有堅持每天監測。最近,吳女士從外地旅游回來,天氣變化大,加上旅途勞累,有點感冒,開始是咳嗽胸悶,有點發熱,全身痠痛,她認爲是普通感冒,自己吃了點藥。一個星期後,吳女士發熱症狀越來越明顯,噁心乏力,體溫竟高達40℃,血糖升至25.7毫摩爾/升,趕緊到醫院就診。入院後檢查,血常規提示感染,張女士仍然持續高燒,逐漸出現血壓下降、血氧飽和度下降、意識模糊等感染性休克的表現。經過胸、腹部CT等進一步檢查,醫生髮現張女士肺部感染嚴重,肝部出現膿腫。

  王曉娟介紹,肝膿腫是細菌、真菌等多種微生物引起的肝臟化膿性病變,最常見的症狀爲寒顫、發熱、噁心、嘔吐、腹痛、乏力。糖尿病患者不僅比常人更易患上感冒,而且感冒起來往往要比普通人的症狀嚴重。因爲“糖友”抗感染能力低、對感染竈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弱,一些細菌感染會從上呼吸道感染快速發展成爲肺部感染,且不易被控制。細菌也容易隨血流進入肝臟,在肝內繁殖形成膿腫。糖尿病合併肝膿腫是嚴重的感染,可能導致敗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對於糖尿病合併反覆發熱的患者,要考慮到併發肝膿腫的可能,應儘早明確診斷,給予積極抗感染治療。”王曉娟說。早期進行膿腫穿刺引流,輔以局部抗生素治療可以起到縮短病程、提高預後的效果。糖尿病患者對於感冒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加預防。平時要保持居室空氣流通,在感冒流行期間,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外出時要戴口罩,並注意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此外,可做適量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

  B

  感冒易引發酮症酸中毒

  柳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平時嚴格控制飲食和適度運動,規律注射胰島素,血糖控制平穩。入春後天氣多變,郭先生幾次出現感冒。1周前,他再次感冒發燒,沒什麼食慾,擔心進食少會出現低血糖,就自己把胰島素停了。沒想到幾天後出現了噁心、嘔吐的情況,測量發現空腹血糖高達18毫摩爾/升。家人急忙把柳先生送到醫院,根據檢查結果分析是因爲感冒引起感染,誘發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擅自停藥加劇了病情的發展。

  王曉娟表示,感冒發燒不僅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進食,更重要的是,這種應激狀態會刺激機體分泌大量的應激性激素(如腎上腺素)來對抗疾病,而後者會抑制胰島素的作用,導致血糖顯著升高或大幅波動,極易誘發“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前者多見於1型糖尿病患者,後者多見於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王曉娟提醒,糖友切不可擅自停用胰島素,哪怕一兩次,都有可能發生嚴重的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相對1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依賴胰島素,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機率較1型糖尿病小,但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生嚴重感染,或處於應激狀態時,體內就會分泌大量的皮質激素,這種激素可以對抗胰島素的作用並促進分解代謝,導致酮體生成過多。當發生感染時,病人食慾一般會比較差,自作主張的減藥或者停藥,這樣反而更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

  王曉娟表示,糖尿病人在生病期間尤其需要加強對血糖和尿酮體的監測。通常要求一天至少測4次血糖,即清晨空腹及三餐後兩小時血糖監測,當血糖>

  13.9毫摩爾/升時,還要每4—6小時測一次尿酮體。檢測尿酮體非常必要,因爲感冒、發燒、感染等應激因素容易誘發酮症酸中毒,尤其對1型糖尿病人或年齡較大的糖尿病友更是如此。

  C

  預防糖尿病足 定期洗腳“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春季天氣轉暖,很多平時腳汗較多的糖友足部皮膚容易發生破損或潰瘍,經久不愈會形成糖尿病足。”王曉娟介紹,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是一種損及神經、血管、皮膚甚至骨骼並致其壞死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它會激發感染,嚴重的還會發展爲壞疽導致截肢。

  那怎麼預防糖尿病足呢?王曉娟表示,首先要每天晚上看看自己的腳,有沒有潰瘍、水泡等,因爲糖尿病患者的感覺功能減退,即使出現破裂,也有可能覺察不到,所以一定要每天檢查;其次要定期洗腳,水溫不宜過高,可以讓家屬幫忙調節水溫,防止燙傷,同時泡腳時間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即可;另外,患者需要選擇合適的鞋襪,襪子要選擇鬆軟、寬鬆的,不要穿彈性太強的,鞋一定要選擇舒適的,推薦厚底的布鞋。

  王曉娟提醒,如果皮膚乾燥,可以選擇一些油膏類護膚品,但需要注意一點,不要往腳趾間和有潰瘍的地方塗抹。“如果出現問題,自己又解決不了,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諮詢醫生,接受正規治療。”王曉娟表示。

  山西晚報記者 張婷 實習生 付夢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