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不是推卸吧?

让患者亲人签字,家属却说:签字这么多字就是推卸责任吧!

患者车祸被送到ICU,建立静脉通道,插管上呼吸机,找相关科室会诊后,赶紧找家属签字。

患者到ICU后,经过紧急抢救和救治后,相对稳定后一般就要找患者这家属了解病情和签字。

一般要签十几页,其中包括:

授权委托书,病危通知,插管呼吸机知情同意,尿管知情同意,胃管知情同意,深静脉穿刺知情同意,输血知情同意,有创动脉知情同意,血气采血知情同意,不收不送红包协议,应用激素知情同意,医患沟通协议……

如果有其他的情况随时签字,比如外出检查知情同意,自动转出知情同意,放弃治疗等等。

如果病例中没有这些,病例绝对不合格的,医院是要罚款。

医生把这些知情同意书放到患者家属面前的时候,家属说:什么都签字,你们是推卸责任吧?

医生告诉家属:

我们刚才在抢救,有的抢救需要,你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已经实施了,比如深静脉穿刺,插管应用呼吸机,还有采血气等,但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置。

但每一个签字我都会给你讲是干什么的,同时也是病例的需要,你要不同意我们可以不用,但为了救人有的我们已经用了,有些还要用,如果为了推卸责任,我可以先签字后抢救人,但是人命关天,我们是先救命后签字的。

家属虽然还是有些不愿意,还是把所有的字都签了。

签字是进步,也是信任的缺失

让患者亲人签字,家属却说:签字这么多字就是推卸责任吧!

目前的医疗环境,签字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医改要求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无论是病情,还是操作,都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告知,并且签字为证。

这样就有了,住院后的沟通记录,原来不签字的胃管尿管签字等等。

签字一个证明医生已经交代,一个是证明患者和家属已经知情同意或者不同意。

有了这些签字的确认,鞭策医生把把患者的病情及时交代,提前讲清,同时争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签字都能起到作用,比如那个不收红包协议,我就觉得没有必要,很多患者一看到这个,反而开始送红包了。

同时,病危通知书下的要比以前下的更频繁了。

签字增多后,其实医疗矛盾并没有缓解,现在的医疗矛盾反而越来越多,特别是这两年。


签字能让医患更和谐?

让患者亲人签字,家属却说:签字这么多字就是推卸责任吧!

签字越来越多,并且还会更多,但是如果只是签字,冷冰冰的医疗文书,并不能让紧张的医患关系缓解,不能解决所谓的“看病难看病贵”现实。

其实所有的政策制定都是想把事情办好,让医疗能过发挥为人们健康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到实践中往往和初衷相悖。

所有的东西都签字,一定程度上是对医疗行为的规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人员是保护。

这样作为患者和家属不免会想到推卸责任,但是确实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和医疗知识。

但是以前住院根本就没有这些签字,医患矛盾也没有这么多,不是签字带来的矛盾,同时签字也并没有减少矛盾。

要想解决现在医患之间的矛盾,根本要解决的是目前的医疗制度和医疗负担,这些问题的不解决,签多少字都是没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