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性别,我们也不能忽略阶级、年龄差距的影响,请从多方面探讨。


我看到更多的是对质量的追求,而不是消费欲;

随著消费层次的提高,你会发现,物品价格的好低,与物品品质是正相关的;

当然,严格的一分钱一分货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一分钱一分货,三分钱两分货,五分钱三分货,一毛钱四分货;

所以,在有些人看来,这就成了消费欲,而事实是,我们追求四分的质量,却只能花一毛钱才能买的到;

举个例子:

媳妇以前买200一条的裤子,发现穿一个月左右就变形了,现在买1000一条的,发现修身效果好很多,明知道不值1000块,可是没办法,只有这个价格才能买到符合要求的裤子;

再举个例子:

我媳妇以前用欧珀莱的化妆品,一个月500左右,现在用的我只认识sk2和whoo,其他不认识,平均一个月2000左右,连我肉眼都能看出效果;就这个价格,不买这个没得买;

再再举个例子:

媳妇看上双鞋,正品1000多,自己没舍得,上某宝花100多买了一双同款,穿了一天发现鞋底硬而且滑,不透气,没办法又买了正品;

明知道不值1000多,没办法;

又或者,出去旅游:

快捷300一晚,海景房1500,你明知道不值,但是并没有六七百的海景给你住,你不得不选1500的;

就这么简单,为了追求四分货,花了一毛钱,这算不算消费欲?

我觉得不算。

当然,当我不想付钱的时候,我可能会给媳妇讲讲这套消费欲的道理。

消费欲不是天生的,对消费的欲望和诉求往往是被社会文化形塑和定义的,「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进入什么样的圈子」,这些目标指导了我们的行为(在这里是消费)。

当一个社会对女性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表,而外表的修饰又和消费商品直接相关,那么女性势必需要花精力投入其中;同时,在这种一致的认可下,商家也可以利用这种女性定义去制造消费欲望,比如推出每季流行款/女性必备基本款/每个女性都该拥有的十支口红……

毋庸置疑,针对男性的消费刺激远不如针对女性的泛滥,这并不是什么男性消费欲望低,只是因为大众对男性成功的判定往往会更加注重」事业「、」财力「这些并不能通过消费直接解决的目标,所以弱化了外表相关的商品消费的刚性要求。但针对男性的消费刺激往往见于酒类、汽车类广告,以及其他一些具有身份象征类的物品。

同理,阶级和年龄层次会展现出消费趋向的不同,取决于财力的差异,但更多是因为不同群体对自身目标有著不同的定义。

楼主这样的提问容易引起本质主义的联想(既男女天生就有消费欲望差异),虽然乍一听似乎和大家的常识差别不大,但不假思索是造成刻板印象的源头,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包容与开放的机会。比如,一个女性不喜欢消费、不化妆不轮著换著装是不是很容易被嘲笑不像女人?反之亦然,一个购物狂男性也不该受到没有男子气概的指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我可以提几个不成熟的意见:

1,周末的时候,你去外面看看: 商场,电影院,公园,海边,饭店,男人多还是女人多。

2,你去数一数公司的快递,男同事的多还是女同事的多。

3,你去观察一下,男性的情绪更稳定还是女性的的情绪更稳定。

4,男人爱攀比还是女人爱攀比。

5,文艺青年,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6,出去旅游的,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7,月光族里面,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我觉得这个问题,马云最知道真实答案
哦?游戏充卡,豪车名表,贪污受贿,庞大的真AV大保健,古董收藏都成女性消费的了?

女性比男性更会过日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