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威

編輯/陳默


5月10日全球首部真人口袋妖怪電影《大偵探皮卡丘》在北美、內地同步上映,這部衍生於《精靈寶可夢》的動漫IP,首次以真人+CG動畫形式呈現在觀衆面前,但這部《大偵探皮卡丘》其實是改編自任天堂的同名遊戲。


截至發稿,燈塔專業版顯示,《大偵探皮卡丘》的票房已達到2.82億元人民幣。在該片上映的首日,想看人數就已經超過56萬,排片佔比達到38.2%,而首日的放映場次則達到了12.2萬場。


同樣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大偵探皮卡丘》上映首日,單日票房7590.6萬元,超過《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位列單日票房冠軍。而在這之後的首個週末,“皮卡丘”依然保持着強勁勢頭,連續拿下週六、週日的單日票房冠軍。


細心者還會發現,“皮卡丘”的魔力不僅在受衆年齡層上,片方在宣發上的操作也不時有驚人之舉,而這也對“皮卡丘”的票房產生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在《大偵探皮卡丘》正式上映前的5月8日,YouTube上的一位油管主“InspectorPikachu”上傳了電影《大偵探皮卡丘》長達1小時42分54秒的“完整片源”,人們還能從左上角看到主演瑞安·雷諾茲的姓名水印。


可當人們滿懷期待點進去之後,就會發現竟然是皮卡丘勁舞了兩個小時。雖然不少人第一時間感覺自己被騙了,但隨即更多的人會被“皮卡丘”可愛蠢萌的舞姿吸引。一時,皮卡丘跳舞的GIF也火爆微博,話題#皮卡丘跳舞100分鐘#在8個小時,突破2662.2萬閱讀,引發超過1.4萬的討論。



The Verge網站對這次的營銷評價相當高: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營銷方式,華納影業知道人們都在焦急地等待皮卡丘偵探的到來,所以給粉絲們安排了一個“惡魔般的款待”


雖然皮卡丘小小一隻,但它的來頭可不小。據公開資料顯示,《大偵探皮卡丘》是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影業(以下簡稱華納)的第34部合作影片。而根據公開的消息,在未來的兩年時間內,兩家電影巨頭還將繼續合作《哥斯拉:怪獸之王》和《哥斯拉大戰金剛》兩部電影。


事實上,自2013年之後,傳奇影業與華納和合作就逐漸減少,《大偵探皮卡丘》只是傳奇影業在近4年間與華納的第二次合作。而在2014年之後,傳奇影業與環球影業(以下簡稱環球)、YouTuBeRed、Netflix都有合作影片。


不過據綜藝報道,傳奇影業與環球的合作似乎也不那麼愉快。如《侏羅紀世界2:失落的王國》雖然大獲成功,但它是由多方聯合融資的,因此環球影業不得不平分利潤,這讓環球頗有怨言。另一方面,環球發行的《摩天大樓》和《猩紅山峯》等大製作影片票房慘淡,這也導致了雙方在2018年12月合約到期後“分道揚鑣”。


2016年,傳奇影業被萬達集團以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又在2018年1月萬達電影併購重組計劃中,被徹底剔除。隨後,傳奇影業似乎開始與華納“複合”,開始製作《哥斯拉》系列電影。


可以說,傳奇影業這些年在尋求合作的路上走得也頗爲坎坷。


 19年50部影片,170億美元票房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起至今,15年時間,傳奇影業分別與華納、環球聯合出品了50部影片,總共獲得170億美元的票房。


傳奇影業電影作品(部分)統計表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也整理出自2005年至今傳奇影業參與製作的部分影片,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傳奇影業2014年以前的全部作品,大多是與華納聯合製作,並由華納發行。


2005年傳奇影業與華納初試牛刀,改編自DC漫畫旗下IP的《蝙蝠俠:俠影之謎》《超人歸來》開啓了自己的電影創作之旅。兩部影片分別投資了1.5億美元和2.7億美元,遺憾的是這兩部影片並未在全球取得過高的票房,票房分別爲3.74億美元、3.9億美元。


在2006年,傳奇影業與華納開始嘗試不同題材的小成本電影,如驚悚片《水中女妖》、動畫電影《別惹螞蟻》、喜劇片《酒國英雄榜》、體育片《希望不滅》,結果出乎意料,票房均超過2000萬的票房。


直到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該片在全球席捲了10億美元的票房,讓北美真正關注到與華納兄弟攜手前行的傳奇影業,同時,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也真正揚名世界。而從上述表格可見,《蝙蝠俠》系列是傳奇影業參與製作的票房第二高系列。據統計,三部《蝙蝠俠》分別獲得了3.74億美元、10億美元、10.8億美元,累計共獲得24.5億美元的票房。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劇照   圖片來源於網絡


《蝙蝠俠》系列之後傳奇影業和華納還與諾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關係,分別在2010年、2014年創作了《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票房成績分別獲得了8.25億美元、6.25億美元票房。在與諾蘭密切合作的這些年,諾蘭合計爲傳奇影業和華納帶來了39億美元的票房,而傳奇影業與華納則爲諾蘭打開了通往世界電影導演的大門。


除此之外,2009年傳奇影業與華納還打造了全球最成功的喜劇系列電影之一的《宿醉》三部曲,三部影片在全球分別獲得了4.67億美元、5.86億美元和3.62億美元,累計獲得了14.15億美元票房。成爲了全球票房最高的系列喜劇電影。


2014年之後,我們發現傳奇影業的合作重心轉移到了環球。在此期間,兩家公司聯手打造了第一高票房系列電影,即2015、2018年創作的《侏羅紀世界》系列,兩部影片在全球分別席捲了16.70億美元和10.13億美元,累計獲得了26.8億美元票房。《侏羅紀世界》也成爲了傳奇影業參與製作在全球電影票房中最高的一部,而《侏羅紀世界2》則以16.95億元票房成爲了傳奇影業在中國電影市場最高的一部電影。


2016年之後,雖然傳奇影業被萬達集團以35億美元(約合238億元人民幣)收購,但還是與環球影業聯合推出了多部頂級大製作影片,如《魔獸》《金剛:骷髏島》(是與華納兄弟影業再次合作)《長城》《環太平洋2》《摩天營救》等等,投資預算分別爲1.6億美元、1.85億美元、1.5億美元、1.5億美元和1.25億美元。在這期間,傳奇影業的宣傳重心也向中國市場傾斜,在《長城》《金剛:骷髏島》和《環太平洋2》裏都有中國演員演出。


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發現,傳奇影業2016年之前的電影作品票房都是以海外票房爲主,中國電影票房輔之。而在2016-2018年間與環球合作時期的5部電影,即《魔獸》《金剛:骷髏島》《環太平洋2》《長城》和《摩天營救》,則均在中國取得不俗的票房,且中國票房在影片的全球票房佔比中佔據較大比重。


《長城》劇照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縱觀上述傳奇影業的電影表單不難發現,前期在與華納合作中,傳奇影業創作出了更多傳世經典作品,在口碑票房都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如《蝙蝠俠》系列、《宿醉》系列,也通過電影讓如克里斯托弗·諾蘭、吉爾莫·德爾·託羅、扎克·施耐德等導演讓全球影迷認識和擁躉。而在與環球影業的合作期間,除了《侏羅紀世界》系列取得了全球票房的新突破,以及打開了好萊塢電影公司與中國電影市場緊密合作的先河之外,並無過多亮眼之處。


而我們看到的傳奇影業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也和他背後與這兩個電影豪門公司“糾結”關係有很大關係。


 甩掉華納轉投環球,現實遠不如想象美好 


自傳奇影業成立的那天起,就有北美媒體尖銳的指出,傳奇影業不是一個純粹的電影公司,而是以電影爲主要投資方向的金融公司。


從公開報道來看,傳奇影業早期的創立和發展更多的依賴於託馬斯·圖爾的頭腦和獨到的投資眼光。


2005年,傳奇影業就與華納達成了一項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即在長達7年的時間內,共同出資和製作40部影視作品。這也就不難解釋爲什麼傳奇影業在2015年之前的全部作品都與華納聯合製作並由華納發行了。


綜藝網站就此曾分析稱,華納需要從傳奇影業手中汲取源源不斷的資金,傳奇影業也同時需要藉助華納兄弟影業手中的強大的影視資源,讓自己真正成爲一個電影公司。而根據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粗略統計,在傳奇影業參與製作的50部影片中,傳奇影業與華納聯合出品、並華納發行的影片有35部,共產出119億美元票房。


早期的合作中,《蝙蝠俠》系列,《宿醉》系列都大獲成功,傳奇影業在這期間也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擁有高知名的電影公司,並與克里斯托弗•諾蘭、託德•菲利普斯和吉爾莫•德爾•託羅搭形成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宿醉》劇照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通過一系列優質影片,讓傳奇影業和華納之間的合作也漸入佳境。然而,此時的託馬斯·圖爾不僅想得到更豐厚的票房比例,還希望在未來的影片項目中,傳奇影業可以佔據更多的主導權。據資料顯示,傳奇影業在2013年的《環太平洋》和2014年的《300:一個帝國的崛起》項目中,所有權的比例都不斷的提升,其中在《環太平洋》和《哥斯拉》的投資比例達到75%。傳奇影業還“跳過”華納,獨自制定了一系列的電影製作計劃,其中就包括了《魔獸》。


有媒體稱,託馬斯·圖爾已經不僅僅想作爲投資人,而是想全面涉足到影片的創作之中,從前期電影劇本創作到後期市場營銷宣傳。他和傳奇影業甚至開始對影片上映日期的確定以及影片應該如何與影迷進行互動溝通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幹預。這一系列舉動,最終惹惱了華納的高層們。


綜藝2013年的報道中就曾明確寫到,華納兄弟影業的確依賴傳奇影業的資金支持,但他們更喜歡“比較沉默、比較聽話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個喜歡“突發奇想”的老闆。


就在託馬斯·圖爾和傳奇影業在合作中不斷尋求更多主動權和決策權之時,華納還出現了“內鬥”。根據公開報道,華納兄弟影業的凱文·特蘇哈拉和分管電影的傑夫·羅賓諾夫與分管電視業務的布魯斯·羅森鮑姆,都被認爲是華納兄弟新任CEO的候選人,而三人間爭鬥由來已久。不過,就在2013年3月,時代華納首席執行官傑夫·比克斯正式任命凱文·特蘇哈拉原爲華納兄弟公司CEO(2019年3月凱文因性侵事件遞交辭呈),同年5月羅森鮑姆黯然離職,6月羅賓諾夫也遞交了辭呈。


同年的6月,傳奇影業和華納長達8年(2005年的雙方協議爲7年,實際合作時間爲8年)的合作關係也最終中止。


傳奇影業與華納長達8年的默契合作夥伴不歡而散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託馬斯·圖爾對這次的“分手”看起來底氣十足。早在2013年初就有媒體曝出傳奇影業與環球聯手,果不其然,僅在傳奇影業與華納合作中止4個月後的2013年10月,環球影業和傳奇影業宣佈,兩家公司已正式簽署協議,從2014年開始,建立爲期5年的製片和聯合融資合作關係,環球影業將在全球推廣和發行傳奇影業的電影。


據好萊塢報道者報道,傳奇影業希望通過環球影業和其母公司康卡斯特旗下的主題公園和其他資產資源進行交叉品牌促銷機會。而環球影業將希望能夠與傳奇影業就中國市場的項目進行合作,原因是傳奇影業在2013年與中國電影集團達成了某項協議。


根據不完全統計,傳奇影業與環球自2014年起到2019年止,在爲期5年的時間中,由兩家公司聯合出品、環球發行了12部電影,共產出了51億美元票房。不過,這次合作也遠沒有託馬斯·圖爾想象中不愉快。


自2015年之後,傳奇影業與環球合作的大製作並且由環球主控的影片,只有《侏羅紀世界》系列的2部影片和投資7500萬美元最終獲得3.94億美元成績的《媽媽咪呀!2》。而《侏羅紀世界》系列爲多方聯合出品項目,環球不得不分出很大一部分利潤給傳奇影業。至於《摩天營救》最終以1.25億美元成本,3億美元全球票房草草收場,其餘的合作的大都是像《衝出康普頓》《黑色黨徒》這樣的低成本影片,即使賺取了一些票房,但並不能挽回票房市場上的整體頹勢。


2018年12月傳奇影業與環球的合約到期,雙方在當時很明確的表示不會再新增加影片項目。


據slashfilm報道,環球影業甚至開始質疑,當初就不應該接受傳奇影業的資金資助。因爲如果這樣在《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中,環球影業可以獲得更高額的票房利潤,而傳奇影業與環球影業出品的許多影片,如《摩天大樓》《猩紅山峯》結果都是票房慘淡。合約期滿後,傳奇影業將不再擁有此前投資的電影系列如《侏羅紀世界》的新作品股權。


傳奇影業在與合作默契的華納分道揚鑣後,並未在新夥伴環球身邊獲得更多的突破與成績,而在與環球合作期間,傳奇影業還有一個重大轉變,即在2016年傳奇影業被萬達併購後,有消息稱,以《長城》《魔獸》爲首多部大製作影片在海外市場的折戟沉沙,以致於讓傳奇影業創始人、託馬斯·圖爾不得不遞交辭呈。


 與萬達的“往事”,

傳奇影業深陷資本漩渦舉步不前 


在傳奇影業尋找合作伙伴之路上,不得不提其與萬達的“相愛相殺”的那些事。


2016年1月12日,萬達集團併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簽約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這一天,萬達集團宣佈以35億美元現金(約合238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從此傳奇影業開啓了與萬達爲期900多天的“奇妙之旅”。


萬達與傳奇影業簽約儀式   

圖片來源:萬達集團官網


在簽約結束後不久,就有媒體報道稱,萬達集團35億美元的資金中有15億美元是從外部募集的。其中,泛海控股和華策影視參與注資。萬達曾許下了承諾,如果12個月傳奇影業無法上市就退還籌藉資金,並追加15%的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傳奇影業公佈的業績顯示,其已經連續2年虧損,在2015年,傳奇影業營業總收入摺合人民幣30.2億元,淨利潤-42.38億元。2014年傳奇影業營業總收入摺合人民幣26.3億元,淨利潤-28.87億元。


2016年5月12日,萬達院線正式公告,將把萬達影視裝入上市公司當中,萬達影視的最終估值爲372億元。這項交易前,傳奇影業已成爲萬達影視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372億元是萬達影視與傳奇影業總和。


在被萬達收購後,2016年,傳奇影業推出了《長城》和《魔獸》,這兩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做足了功課。其中《長城》完全取材於中國神話故事,由張藝謀執導,中國演員也在該片中擔任主要角色。


不過,這兩部影片除了中國票房搶眼外,全球票房並不理想。《長城》和《魔獸》分別在全球獲得了3.3億美元和4.3億美元,中國票房分別佔比52%、48%。根據公開報道的《長城》投資1.5億美元和《魔獸》投資1.6億美元來看,這樣的票房成績甚至沒有過盈利點。


2017年,傳奇影業只交出了一份答卷《金剛:骷髏島》,影片在投資1.85億美元的背景下,僅獲得了5.95億美元的票房,在中國市場獲得了11.58億元票房(約合1.74億美元),全球票房佔比30%。


這一年,傳奇影業的高層也發生了巨大變動。2017年1月,創始人託馬斯·圖爾離職。有報道稱,是因爲萬達對於他的管理水平以及運作《長城》《環太平洋2》等項目的能力不滿。可隨即萬達方面出面澄清,託馬斯·圖爾的離職與《長城》無關。


託馬斯·圖爾之後,高羣耀出任了傳奇影業的臨時CEO一職,2017年10月,高羣耀也從萬達集團以及旗下的傳奇影業離職。2017年12月,約舒亞·格羅德正式接任傳奇影業的CEO一職,並任職至今。


2017年8月,也就是高羣耀宣佈離職的前兩個月,距離萬達當初所承諾的12個月時間,已經過去多日,傳奇影業絲毫沒有上市的跡象。而根據投資者半年財報顯示,泛海控股與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以14.4億元、1.334億元,總計15.7億元人民幣(2.36億美元)向萬達出售了手中的傳奇影業股權。據華策的相關報告顯示,該公司在這筆交易中確實收到了萬達16%的投資回報。


好萊塢報道者當時報道稱,傳奇影業的其他投資者也在就此退出一事向萬達施加壓力。王健林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傳奇影業未來會獨立上市,時間可能是在2018年或2019年


有分析認爲,萬達此前寄希望於傳奇影業能像之前,在全球範圍內取得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但通過這兩部影片,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再加上之前2年的連續虧損,這時的傳奇影業對於萬達來說,更像一塊燙手山芋。


2018年1月8日,萬達電影重大資產重組投資者說明會上,明確表示重組標將不包括傳奇影業。那一次的重組標的主要是萬達影視以及旗下的電視劇、遊戲子公司。傳奇影業也自此徹底從萬達影業中剝離。


被萬達剝離後的傳奇影業,因2018年6月上映的《侏羅紀世紀2》在全球獲得13億美元的票房,小小的提振了下,卻因爲票房利潤分成問題,與環球再此鬧出不愉快。2018年12月傳奇影業與環球影業的合約到期。


如此看來,傳奇影業在近5年來,日子並不好過。在離開密切合作多年的華納後,傳奇影業並未在環球的合作中再上一層樓,此外還因被萬達收購,而深陷資本漩渦。


內憂外患的傳奇影業這時回頭,希望與華納兄弟再續前緣也情有可原,畢竟在與華納合作的那些年,傳奇影業的成績與成長有目共睹。


值得注意的事,此次與華納的新協議與2013年結束的合作協議不同,雙方不再是保持合夥融資關係。華納可以投資某些傳奇影業的電影,反之亦然,但兩家公司都沒有權利在彼此的電影中持有股權。此外,在新協議中,華納兄弟需向傳奇影業支付一筆費用,才能發行後者的影片。


正在熱映的《大偵探皮卡丘》就是傳奇影業與華納“重歸舊好”的首部電影。這對曾經合作多年又不歡而散的老朋友,是否可以藉助這部電影真正握手言和,傳奇影業能否在環球、萬達之後,通過重拾與華納的合作,再次找回自己在國際電影市場上的位置,卻遠不是一個萌萌的小可愛“皮卡丘”就可以證明的。




熱  門  文  章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日更博主”木村拓哉的流量啓示錄

  “現金奶牛”光線傳媒的一江春愁

  《錦繡未央》艱難維權路:是什麼滋長了網文抄襲的惡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