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作為戰國初期魏國的鎮國之寶,為魏國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被秦軍消滅。

魏武卒的強大

戰國初期,因為各個諸侯國慢慢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權,為了更好的適應新的戰爭形勢,各個國家紛紛建立了常備兵制度,魏武卒就是魏國的魏武卒。當時選拔魏武卒時,要求能夠操作十二石的弩,背著五十支矢,帶著三天的口糧,半天要求能夠行進近百里地。

魏武卒在選拔時標準高,成功當選後分給一百畝的土地,全家免除賦稅,這在當時是一項巨大的福利,因而魏武卒士氣高昂。強大的魏武卒在吳起

的帶領下魏衛國的霸業東征西討。著名的陰晉之戰中,五萬魏武卒在吳起的帶領下打敗了十倍的秦軍,可見魏武卒的強大,可為什麼後來魏武卒被秦軍消滅了呢?

魏武卒為何以一當十

先說魏武卒的成名戰陰晉之戰,陰晉之戰為什麼魏武卒能夠以一當十,魏武卒的強大自不必說,那麼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什麼原因嗎?

陰晉之戰爆發時時秦惠公和魏武侯時期的戰爭,當時的魏國在經歷過魏文侯的治理後,已經成為當時的霸主,而秦國實力衰弱。在秦獻公即位之前,秦國落後關東六國不是一點半點。當時六國的農民已經廣泛的擁有私田,各國已經廢除了「井田制」,而秦國仍舊在施行「井田制」,這種效率低下的制度直到衛鞅時才被廢除。秦國雖然是個大國,但因為它落後的太多,所以國力很弱。秦惠公為了奪回河西,徵召了五十萬農民軍,以幾乎是一幫烏合之眾的軍隊對抗士氣高昂,組織嚴密的魏武卒,再加上吳起的加成,魏武卒很快就擊潰了秦軍,秦國上上下線都以陰晉之戰為恥辱。

秦軍消滅魏武卒

秦軍消滅魏武卒應該是說最後一支魏武卒被衛鞅設計除掉了。魏國當時因為國家戰略錯誤,魏武卒漸漸消耗在一系列戰爭中,尤其是使魏國國運衰落的桂陵、馬陵之戰。之後魏武卒雖然能夠補充,但一來因為魏國國力漸漸衰落,原來能夠給予魏武卒的待遇漸漸下滑,二來魏武卒的戰鬥力需要時間磨礪,所以在魏惠王時期的最後一支魏武卒雖然還有威名,但和吳起時期的魏武卒不可比擬。

反觀秦軍,此時因為衛鞅變法,秦國的二十等爵位制使得軍隊中人人爭搶戰功,因為只有戰功才能獲得魏武卒輕鬆得到的爵位和厚祿,以這樣看來秦軍雖然是新軍,但戰鬥慾望一點也不必魏武卒差。這樣一正一反,兩方的戰鬥力差別也就不大了。

?兩方戰鬥力不再如同陰晉之戰一樣差距巨大,此時又因為衛鞅的一點詭計,成功「斬首」魏武卒。衛鞅在戰前和魏武卒的首領公子昂套近乎,要求戰前兩個人會個面,嘮嘮嗑。公子昂出身魏國公室,自身有點貴族的臭毛病,他沒想到衛鞅竟然會扣下他。就這樣魏武卒沒了主帥,秦軍還有主帥。魏武卒就算個體強大,但戰爭看的是兩方的組織能力,就這樣魏國最後一點魏武卒被消滅在了秦國的手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