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中:數據化營銷與運營大課堂【2019年5月25日、26日上海,宋星大課堂】

上一篇文章(DMP101 之五:DMP vs CDP,它們到底有沒有區別)介紹了DMP和CDP的異同,有不少同學跟我提問,它們二者在數據上有不同,功能上似乎也不完全一樣,是不是意味著,它們二者本身的架構也完全不同?

我這才意識到,我似乎還沒有介紹過DMP的架構,尤其是從業務應用角度來觀察它們的架構。正好,這個部分把CDP也涵蓋進來,一起看看二者的邏輯架構是什麼樣的,以及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直接從這一篇開始閱讀的話,建議先閱讀這個系列的之前的文章,即:

DMP 101之一:DMP的本質是什麼

DMP 101之二:關於DMP的數據源

DMP 101之三:DMP的淵源

DMP 101之四:DMP到底有什麼價值?

DMP101 之五:DMP vs CDP,它們到底有沒有區別

邏輯起點

DMP和CDP,它們的邏輯起點都是非常簡單的。即,收集人的數據,基於這些數據對人進行分類,然後進行分析,或是對這些人進行相應的營銷推廣。

收集數據->打通數據->處理數據->應用數據——大邏輯上,二者沒有什麼區別

不過,DMP和CDP在這四個步驟的細節上會有不同,後面我們再介紹。

DMP和CDP的最簡化的架構

在上面的邏輯起點之上,我們下面勾勒DMP和CDP最簡化的架構。

圖一

這個圖我不用多講了,只要大家從左上角往右下角看,就一定能看懂,就是上一小節我們邏輯起點的更具體的圖形化。圖中數據應用那個環節,寫的是DSP和營銷自動化,只是舉例,不是窮舉,而且CDP和DMP在這個環節會有一些不同,後面會介紹。

幾乎所有的DMP和CDP都符合這樣的結構,而這個結構,有根本性的與CRM區別開來。

核心功能體系

上面的邏輯架構需要細化為具體的功能,如下圖所示:

圖二

從左至右我略作解釋。

深綠色的「數據抓取、埋點、Tag管理以及數據輸入系統」,最核心的功能是在不同的觸點上獲取用戶相關的數據,以及通過其他數據源輸入數據。在網站、app、小程序等,主要是通過加監測代碼和埋點(事件監測)實現的數據抓取;而從其他數據源發送的數據,則需要有一個能夠接受數據的介面,例如ftp或者API。Tag管理則是對監測代碼和埋點代碼進行統一管理的工具。

深藍色的「Raw Data存儲與處理」,是對深綠色部分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數據清洗、格式化、數據的存取等,都在這個部分。藍色部分雖然在上圖中看起來小小的,但卻是整個系統的核心。

綠色的四片,「ID引擎」是對用戶個體進行唯一化辨識的過程,在這裡要實現不同觸點ID之間的匹配、構建ID匹配表,並對每一個個體構建統一化的ID體系。

「報告引擎」,是對Raw Data處理之後的Data進行重新組織和數據可視化,它與我們在前面的系列中談到的網站分析工具的報表很類似,但是增加了一些報表,例如人羣特徵報告,端到端(含線下到線上或者反過來)的營銷漏斗報告,跨域路徑報告,各營銷觸點的互動(事件)報告等。關於報告中都應該有什麼,報告中哪些數據比較可信賴,哪些數據相對較為抽象或者不能保證準確,我在這個系列中另外起一篇跟大家介紹。

「標籤引擎」,這個是任何DMP和大部分CDP都應該有的,即根據系統所記錄的受眾的行為數據以及其他屬性數據,為受眾建立格式化的自然語言的屬性說明,即標籤。一般而言,DMP會儘力將標籤與受眾個體的ID一一對應,但是,由於大量外部數據源提供的受眾及其標籤不以個體形式呈現,而是以人羣包的形式呈現,因此,DMP中的標籤引擎不排除以為羣體為單位建立標籤。這不盡如人意,但是卻是非常現實的辦法。

「規則引擎」,任何DMP和CDP都必須有,如果沒有,那這個系統根本就算不上是DMP或者CDP。規則引擎是建立細分規則的模塊,將滿足規則的用戶聚合起來,形成一個人羣。規則包括多種:受眾標籤、具體的受眾行為或是行為的組合、受眾或流量的來源,以及受眾的設備屬性等等。DMP和CDP本質上就是「人羣操作系統」,如果連區分不同人羣的功能都沒有,那是不可思議的。

可以說,綠色的四片引擎是一個DMP或者CDP的功能核心。

核心應用體系

簡單講,DMP/CDP的核心應用體系是兩大類,即給人看的和給機器用的,如上圖中橙色的兩片。前者當然就是指報告,後者則是大家更加關心的應用領域。

無論是報告系統還是數據應用系統,都依賴於規則引擎實現的人羣細分能力。因此,由規則引擎這一核心功能所構建的應用系統,則是被很多DMP提供商稱之為的「人羣構建器」或者「人羣計算器」。

而關於報告,前面已經講了,我會再起一篇另行介紹。而給機器用的數據應用系統,則是大部分企業建立DMP和CDP的首要原因。

當然,這裡說的「給機器用」絕對不是一個規範的說法,但這麼說的原因是DMP/CDP需要與其他的系統對接才能體現其價值。

在這裡,DMP和CDP開始出現分野,本系列的上一篇:【DMP101 之五:DMP vs CDP,它們到底有沒有區別】提到了這一區別。DMP在應用上主要對接的是數字廣告的投放系統,包括DSP、PDB(AG——Automated Guaranteed)、各家媒體的私有廣告系統(PMP)或DMP,以及數字廣告投放服務系統,包括自動化創意、Tradingdesk(預算分配、自動化排期、自動化預算消耗管理)等。CDP則對接人羣運營的自動化系統,例如營銷自動化系統、EDM/SMS、動態網站或網頁、動態內容系統等。DMP和CDP核心的應用就是將構建好的人羣輸出給這些系統,從而實現針對這些人羣的營銷和運營。

圖三

當然,還有一些雖小但卻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圖二的灰色部分,即許可權管理和用戶管理,本質上也是數據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附加功能體系

具備了核心功能體系和核心應用體系之後,DMP和CDP基本上就是成品了。但,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數字營銷需求,DMP/CDP又增加了一些「額外」的功能。

最典型的就是人羣放大系統,學名是look-alike,就是當你通過「人羣計算器」構建出一個人羣後,再到更大的受眾資料庫中間去找跟這羣人相似的人羣。當然你不能自己用肉眼找,你需要依賴演算法和程序,即人羣look-alike功能。是的,嚴格講它不是一個應用,而是一個功能。

另外一個典型的功能是數據輸入。這裡講的數據輸入不是DMP自己抓取的數據,而是指由外部數據源(即第二方數據和第三方數據)提供的數據輸入到DMP中——通過ftp,S2S(Server to Server)或是API的方式等。數據輸入之後,往往需要進一步的數據清洗、ID匹配等。

還有一個功能則是更高級的數據的挖掘功能,提供給數據科學家,對人羣數據或是更原始的數據(raw data)進行更加深度的挖掘。並非所有DMP都有這樣的功能,但媒體的DMP有時提供這樣的高階功能,例如京東九數和阿里的御膳坊(後來關閉了),另外nEqual的DMP同樣提供這一能力。

另外一個更加神奇的功能是AI功能,你可以理解為更高級的基於DMP實現的機器學習的引擎。AI並非噱頭,沒有任何一個營銷系統能夠比DMP擁有更多可供進行機器學習尤其是監督學習的數據。機器學習實際上已經廣泛應用於廣告投放,例如信息流廣告的自動效果優化的投放,所以並不是新奇事物。但AI在DMP中則相對少見,更多會被部署在數據應用的落地端,例如前面提到的數字廣告投放系統和投放服務系統。

圖四

儘管附加功能為DMP和CDP增添了亮色,但要記住,它們並不是DMP和CDP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僅僅只是提供必須功能的DMP和CDP是很難獲得用戶的青睞的,附加功能體系往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告主建立DMP/CDP的意願和決心。

好,這一部分就寫到這裡,下一部分我們開始談談DMP中存儲的數據。

後面的內容將會仍然圍繞「標準」的DMP,包含的內容有:

之一:DMP 101之一:DMP的本質是什麼?

之二:DMP 101之二:關於DMP的數據源

之三,DMP 101之三:DMP與傳統的用戶行為分析工具到底有什麼關聯或淵源;

之四,DMP 101之四:DMP到底有什麼價值?

之五,DMP 101之五:DMP和CDP有什麼區別

之六,就是本篇:應用角度的DMP和CDP的邏輯架構

之七:DMP應該如何組織重構各數據源的數據;

之八:一個好的DMP系統為什麼特別難(絕對比你的供應商能實現的要難);

之九:DMP上「外掛」的功能有哪些;

之十:你的企業是否需要DMP,需要滿足哪些需求特徵;

之十一:一個好的DMP有哪些衡量標準或者特徵;

之十二:DMP這個「好東西」背後有哪些坑;

之十三:DMP跟CDP以及Martech之類的概念有什麼關聯。

之十四:……

或者,還有其他更多。大家如果願意看,我就寫下去。願意看的話,歡迎留言,有問題或者有其他想讓我寫的也歡迎留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