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不想對「餓了麼」等中國互聯網界的亂象發表評論,只想寫寫看到的希望,更多前進的希望。二十世紀初,有「世界百貨業之父」之稱的營銷先驅約翰·沃納梅克曾有一句名言:

  到了互聯網時代,這句話聽起來更是五味雜陳,大數據的出現讓很多營銷人員看到了希望,因為它號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哪一半」的問題。於是我們有了讓數據說話的口號,於是各種基於大數據營銷的平臺和工具興起,而在2016年3月15日,Facebook宣佈將不再進行全面全平臺DSP競價產品的研發,轉而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有前景的原生、視頻和移動上。

  很多人認為Facebook在這時給大家踩了剎車,Facebook傾盡心血研發的數字廣告平臺atlas突然被放棄,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和勇氣。我們暫且先不討論這對或不對,光就這份魄力也要給Facebook鼓掌,為了對抗「假廣告」和「壞廣告」勇於壯士斷腕,去追尋自己的路,一條和大家都不一樣的路。

  Dave在他的博文中介紹了這半年來的測試經歷,Atlas在測試競價系統時,對接了數個交易市場,並從中以多種廣告形式買入流量,最終得出了兩個主要發現:

  1、Facebook的DSP產品碰到了數量驚人的劣質廣告和虛假的機器人流量。儘管他們做了篩選,但依然被無價值流量的規模所震驚。

  2、通過對廣告形式進行調查,他們發現真正具有展示價值的廣告形式只有:原生和視頻。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Atlas團隊將DSP接入到自家的SSP——LiveRail中,結果驚人的一致。即便是自己的交易市場,仍有近75%的流量質量不佳。於是一邊忙著關停劣質流量跑入LiveRail的入口;另一邊,Facebook也在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團隊認為如果競價系統告訴他們這些廣告毫無價值,從遵循契約精神的角度看,他們不該去售賣這些廣告。

  更令Atlas團隊無奈的是,他們發現那些被自己放棄的虛假流量,繞了個圈出現在了其他的廣告交易市場中,最終被別的DSP買了回去。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像行業普遍的情形一樣,去買賣劣質流量;還是以質量為先,為廣告主提供真正具有商業價值的廣告呢?

  Facebook選擇了後者,他們認為廣告質量既是關鍵,也是未來。

  沿著這個思路,Facebook在放棄全面的DSP產品之後,有了新的方向。博客原文提到:這個決定幫助Facebook的團隊更加細緻的尋找「哪裡纔是真正的商業價值所在」。原生廣告、視頻廣告和移動端成為了Facebook眼中的未來。

  我不知道Facebook過去為此投入了多少,後期會為此損失多少,但是我還是從Facebook的勇氣中看到希望,堅持自己認為對的路線前進,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方式,更加註重優勢產品和資源去做深做精。這不是說Facebook終止在數據營銷上的動作,而是更聚焦在優勢資源上了,相對大家驅使的廣泛的資源接入模式,走了一條為廣告主提供真正運用價值來衡量的半封閉式的「精英」路線。針對高質量的資源提高門檻,這是方向和希望,但是在不否定優勢資源的價值同時也不能因噎廢食,廣告的有效性封閉只是為了自己的數據得到更進一步的優化,在內容等環節我們可以越做越極致,但是我們會錯失更多的機會,我們又看到了另一個進步,另一個希望,相對Facebook半封閉方式我更認可谷歌的方式(僅僅代表個人觀點)。

  同樣2016年3月15日這一天,谷歌發布全新的數據服務Google Analytics 360
套件,為廣告主和網站提供更優秀的數據服務。相比之前的Google Analytics,整個產品線有了極大的豐富,包括6個產品Google Analytics
360 ;Google Attribution 360 ;Google Tag Manager 360;Google Audience Center 360
;Google Optimize 360 ;Google Data Studio 360。我們來瞭解一下:

  Google Analytics 360:

  這個產品是GA企業版(Google Analytics Premium)轉型而來,之前的價格是$150K/年,目前不知道升級成Google
Analystics 360之後的定價。這個分析工具是一個運營利器,發掘廣告效果的黑馬。

  Google Attribution 360:

  谷歌在2014年收購Media
Attribution公司Adometry,Attribution在收購之前,專註於互聯網廣告投放的有效性研究和提升,有一整套方法和工作來幫助廣告主跟蹤轉化效果。另外,它還提供過濾無效惡意流量的服務,通過演算法識別虛假惡意流量。此前這家公司一直獨立運行,並沒有很好地集成在谷歌生態中。這次,該產品也成為谷歌數據大家庭的一部分Google
Attribution
360,這個產品繼續提供跨渠道、設備和系統的轉化的洞察服務。換句話說,它有技術幫助跟蹤廣告轉化(Conversion),這將不僅幫助廣告主跟蹤跨設備和跨系統轉換,更能幫助他們推動投標管理和跟蹤客戶的行為,在所有渠道、設備和系統實現最有效的營銷組合。

  Google Tag Manager 360:

  之前叫谷歌標籤代碼管理器Google Tag Manager Premium 或 GTM Premium,GTM
360是一個全新的產品,它其實是一個建立在頂層的標籤管理框架,用於管理追蹤碼,收集網頁打點統計,轉化跟蹤等。它提供了JavaScript
代碼,可以方便地嵌入網頁中進行埋點,並且支持不同的產品,包括GA,重定向服務,網盟等。它將簡化數據收集,並將有助於簡化廣告主對標籤管理器的使用,建立當前標籤管理框架。

  Google Audience 360:這是谷歌的DMP產品,它來源於DoubleClick的DoubleClick Audience
Center。該產品支持集成AdWord和DoubleClick的服務,谷歌就可以更好地對抗Facebook的社交人羣定向。谷歌與Facebook相比,缺少有關其用戶的第一方數據,這一點與其它社交網路不同。Facebook經常向廣告主宣揚這些優勢,並稱這是「基於人的營銷」,即Facebook確切地瞭解他們的用戶信息,因為用戶自願將自己的信息(年齡,生日,性別等)告訴Facebook平臺。

  另外,Facebook的註冊系統遍佈各種設備,因此這也有利於Facebook掌握通過移動設備觀看廣告的用戶是否會在臺式電腦上購買一些商品。谷歌目前正在努力解決跨平臺問題,例如使用谷歌ID作為一個識別方法。與此同時,谷歌也通過自己的Gmail、10多億的Android用戶等服務掌握了大量的數據,而且谷歌還通過谷歌搜索掌握了一些用戶購買意向相關的數據。因此谷歌的數據更多的是用戶的Moment數據,需要演算法加工成靠譜的人口標籤。

  Google Optimize 360(Beta): 用於優化廣告主的落地頁,包括個性化頁面,A/B測試,各種實驗。

  Google Data Studio
360:企業級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工具,一目瞭然的互動圖表,並且支持多人協作和分享。這是很多老闆和總監們的最愛了。

  很多同行大咖說3.15Facebook彎道超車谷歌,我不敢苟同,谷歌提供工具幫助我們甄別和利用好數據這個工具,我個人認為是一種更科學的進步,不因噎廢食,而是更加科學有效地利用數據更是前景和希望。

  儘管營銷策略和營銷技術在不斷發展和更新,營銷人員追求的目標始終如一:如何讓目標受眾知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如何激發他們達成購買?我們如何評判營銷各個環節中哪些是薄弱點,哪些優勢可以繼續保持?怎樣更有效地揚長避短?數據服務是一個廣告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不管選擇更有價值的資源還是完善我們的工具都是希望和方向,每次選擇和技術的進步都是提升,讓我們離營銷自動化又近了一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