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二十年都保持超高速發展,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現在的中國GDP總量已經超過日本穩穩的佔據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的地位,而且中國能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快速的經濟發展。那麼為何中國人還是這麼窮,人們真正拿到手的工資少的可憐。

我國最近幾年的GDP年均增長近10%,有的地區超過20%,佔世界份額超過5%;總量突破20萬億,這是純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能的事,為什麼會發生呢?中國就是這樣創造了不可能發生的奇蹟。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下有幾個因素,政經結合及官員無風險操作國家投資是GDP增長的絕對力量 。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政策上的變化,中國的經濟能快速的發展執行力很重要。學會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市場經濟的管理方法和融入世界,大量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到來,帶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的發展,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下我們購買世界先進的生產線,然後模仿製造、改進工藝並學習配套的市場經濟管理方法等,所造就的現代化生產水平和規模是GDP增長的高新基礎。 勞動力多,勞動成本低是經濟增漲最快的原因,中國人口大國,勞動資源多,農民和廣大低薪勞動者節衣縮食支持了大出口大加工賺外匯,從而儲蓄了勞動成果積累了資本,支持了貨幣信貸過多、外貿順差過多和公共設施建設。下層勞動者的質樸,和節約讓這讓GDP的增長填充了起來。

中國的經濟數據如此的漂亮,但是我們到手的工資依然是如此的低,在光彩亮麗的數據下面,國富民窮的原因何在了?中國追求經濟高速增長,必然要高積累,高積累就必須低消費,低消費就必須人為壓低人員工資。在高速的增長下必然壓低了勞動者的基本收入,這讓本來工資就很低的底層收入者的工資更加少。世界上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勞動力的短缺,失業率的居高不下,在中國就是勞動力多,許多的農民工都沒有所謂的五險一金,沒有社會福利的保障,過年回家都是購買的黃牛車票。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靠的就是利潤的掛取壓縮。

在我們經濟快速增長下,在漂亮的GDP數據下其實有太多的辛酸了,我們人均的貧窮的原因可能就是這樣的吧,中國人創造的生產力不足以提供全國人民的消費,於是人民感到工資低,生活艱難。許多人沒有創造生產力,消耗其他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慢慢的消耗,收取我們寶貴的財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