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2018年山西各地級市GDP出爐:煤炭產業標籤,正在被弱化

山川網:伴隨著昨天2018年區域經濟復盤系列湖南篇的推送完成,該系列最重要的年度十強省份業已全部推送完畢。對於我個人而言,也算又了卻一件任務。

相比十強省份中,我們把關注焦點高度集中於經濟領域,把十強陣營成員之間的競爭對比放在重要位置。十強以外的省份,相對而言我們可以側重談一談經濟之外的領域。

經過改革開放40餘年的發展,中國區域經濟的整體格局已經形成,各省份之於整個國家的定位關係也大致已經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枝獨秀不是春,滿園花開方國色。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山西省各地級市在2018年的經濟表現。

2018年山西經濟復甦情勢明顯

在1月24日時,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即聯合公布2018年全省經濟「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18年山西實現生產總值16818.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比全國快0.1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連續8個季度均保持在6%以上。

關於山西省的2018年,我認為還有以下數據值得大家一併關注,這對於許多朋友,了解這個相對陌生而低調的省份,很有幫助。

首先是2018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長0.3%;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8.2%;採礦業增加值下降0.2%,製造業增長9.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5%,其中,製造業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6.4%

作為每提山西必提煤炭的許多網友而言,應該清楚看到山西的煤炭工業,增速早已全面放緩。而且在轉型升級與環保限產的雙重壓力下,未來山西的煤炭產業也同樣不會再有進一步擴大規模的基礎。

其次,在2018年山西經濟成績單中,關於固定投資增速的「深V」表現同樣值得大家關注。從年初到年中,山西省固定投資出現連續、快速下行,並於6月份跌至-19.5%的年度最低值。

而省政府全面出手推進督導後,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山西固投增速持續加快,全年達到5.7%,分別較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25.2個、7.3個百分點。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的穩定為山西年度增長最終定格6.7%貢獻巨大。

最後是特別要提到的年度旅遊業與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旅遊業方面,2018年,山西省旅遊總收入達到6728.7億元,接待國內遊客人數達7億次,兩項數據同比上年均大幅增長25.5%。

服務業方面,服務業佔全省GDP比重上升至53.4%,高於第二產業11.2個百分點;年度服務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71.7%,高於第二產業45.1個百分點。

換而言之,山西省的確在加速轉型向由第三產業驅動經濟發展模式,且效果明顯。

對於很多朋友特別關心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8年山西也完成2292.6億元,同比增長達22.8%。這個增速成績,放眼全國,也同樣是非常不錯的表現。

2018年山西各地級市GDP

如何更好地理解山西省2018年的各地級市的經濟表現呢?當然還是要引入參考對象才更好展現。

通過公開資料,我找到了一份十年前的2008年,山西省11個地級市GDP數據及排名。依序分別為:

1 太原 1468.1 億元

2 臨汾 749.6 億元

3 長治 682.1億元

4 運城 680.2億元

5 呂梁 629.6 億元

6 晉中 567.8 億元

7 大同 565.7 億元

8 晉城 527.5 億元

9 朔州 420.4億元

10 忻州 311.2億元

11 陽泉 310.8億元

十年過去後,哪些城市的排名沒有變化?排名第1的太原和排名後3位的朔州、忻州、陽泉,排名均未有變化。

晉城上升1位,從第8名晉級第7名;運城上升1位,從第4名晉級第3名;長治上升1位,從第3名晉級第2名;晉中上升2位,從第6位晉級第4位。

呂梁下滑1位,從第5位降至第6位;大同下滑1位,從第7位降至第8位;臨汾下滑3位,從第2位降至第5位。

整體來看,過去十年山西省各地級市排名變化情況並不劇烈。其中部分地級市的變化,還是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完成。排名變化最大的臨汾,作為全國知名的空氣污染大市,過去這些年因環保問題屢受問責。

作為中西部省份,山西的區位優勢在整個中西部地區都只能用普通來形容。這也進一步造成了,在過去幾年全國範圍內興起的做大省會城市運動中,山西和太原的缺席。

如果我們將時間軸進一步擴大到15年,即從2003年到2018年來看太原的發展,我們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同樣時間內,合肥經濟總量增長10倍,南昌經濟總量增長9倍,而太原只有5倍多。

在省內其餘地級市增速差異不大的前提下,省會經濟增量就成為拉大省與省經濟差距的最大原因。從這個層面講,過去十幾年間山西經濟發展的最大遺憾,或許還並不僅僅是過度依賴煤炭產業,而是對於做大省份中心城市上的操作缺位。

這樣一來,也進一步加劇了山西全省在國內各領域聲音的日漸走低。

煤炭,並不是山西一省的特色

若論低調,山西在中國的眾多省份中絕對可以名列前茅。

媒體同樣也是工具,當你不主動使之為己所用時,它可能就會長期滯留在某個陳舊時段。比如眼下雖然已經進入2019年,但外界提到山西時,能夠聯想到的第一關鍵詞,還是煤炭。

這已經不是建國初期,一提到煤礦、鋼鐵和石油就全民熱血沸騰的時代。假使你是年輕人,同樣沒去過浙江、四川和山西,但是面對三地的社會主流印象符號分別是西湖、大熊貓和煤炭,你會對三地產生怎樣的相關聯想?

說到這個煤炭了,作為同樣有過礦區生活經歷的人,我想藉此機會和大家簡單普及一下近年來我國原煤產地的分布情況。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的原煤產地,主要集中於山西、陝西和內蒙三省,合計差不多佔到了全國總量的近七成。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三省之中,山西和內蒙又佔到了更大比例,陝西次之。但是,我們在看絕對比例的同時,還要看到隨著時間推進,三省的數據變化。

比如陝西,近幾年雖然總量佔比始終沒有超過20%,但是從趨勢來看,卻是整體呈現增長態勢的。從2013年的13.40%,逐漸增加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16.97%。

而山西這邊,雖然總量長期維持在25%的佔比。但是從趨勢來看,對比2013年的26.16%,2018年上半年的24.99%事實上有趨於下降的傾向。

關於這點,在上文的第1章節中,也有相關介紹。山西,正在努力擺脫煤炭產業對於省域經濟過強的影響力。這顯然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們卻起碼看到了希望。

辯證看待當下中國區域經濟格局

我們今天看似是在講山西,其實更是在講每一個對自己當下所處環境並不滿意,並且對未來人生走向充滿焦慮與迷茫的個體。

數據是什麼東西?它是人類發明用以統計經驗,預測未來的參照物。我們一般會在兩個場景下引用數據:其一是肯定過去道路的正確性,堅定未來多少年不動搖繼續走下去的場景時,目的是為了增強自信;其二是我們遇到了困難,過去的老路可能走不通了,我們需要另闢蹊徑,開拓創新的場景時,目的還是為了增強自信。

作為煤炭資源大省的山西,其實是中國許多資源型省份的一個縮影,當然,由於地理地貌的因素,中國的資源大省主要集中於北方地區。

從很多年以前,當地人首次發現他們的腳下埋藏著如此豐富的礦產資源後,並且秉承著中國傳統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存智慧」,長期以一種原始而簡單的生存方式生活時,就已經註定了有今日諸多資源型省份共同面臨的困局。

這種困局的形成、發展和趨於嚴峻,本質上和人之天性密切相關。比如我們站在歷史的當下時間點觀察中東地區的一些石油大國採取的發展策略,同樣可以推測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國家石油資源日益枯竭之後,又沒能完成經濟驅動方式的轉型,將會面臨怎樣的難關。

再比如說當下發達的民營經濟帶領下,經濟增速連年保持較高水平的浙江、福建等省份。在封建時代,農業文明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同樣經歷過非常漫長的發展方向探索期。

但恰恰是因為浙江、福建兩地貧瘠的耕地資源,無法養活當地的所有人口。迫於生計,反而倒逼出當地人不斷向商業發展,向貿易發展的思維方式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

其一,當然是生存環境決定思維方式。其實這一觀點,是貫穿于山川網過往推送的每一篇文章之中的。生而為人,什麼是改變不了的?原生家庭;什麼是可以改變的?生存環境。

貧窮是一種疾病,而且是傳染病。你會發現,窮人是扎堆生存的,富人也是一樣。上一代人的貧窮,會通過教育這種載體,充分傳遞給下一代,並且破壞力驚人。而人生時間又很短,如果不是足夠幸運發現糾正夠早,就可能會錯失良機。等到人到中年再意識到了這一點,想要做出改變時往往已經為時過晚。

其二,困難是可以改變的,命運也是。「家裡有礦」,是2018年網路上一度熱傳過的流行語。從上文中我們也看到,中國可以稱得上家裡有礦的地區,比如山西、陝西、內蒙等地,目前經濟發展情況相較而言都算不上特別好。

相反,許多家裡沒礦的南方省份,近幾年來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反倒令人刮目先看。所以困難不是絕對的,困難事實上是一種為事物發展帶來轉機的要素。過往我們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因為舊的發展經驗和方式無法繼續奏效了,承擔巨大壓力前提下進行的。

其三,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擁抱變化。在既有的環境和規則下,後來者居上的可能性是極低的。所以我們過去一直說的彎道超車是有問題的,其難度遠高於換道超車和換車超車。

而變化可以帶來一系列的連續變化,這些變化是很難被預料的,是偶發因素。而只有在每一個偶發因素下,才有可能讓先前環境規則下的「失落者」,重新獲得逆襲的機會。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廣東篇 丨 江蘇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東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陝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雲南篇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 丨 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 丨 社消增速大數據 丨 國民消費大數據 丨 IPO數據 丨 土地成交數據

新一線城市圈:濟南都市圈 丨 青島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瀋陽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鄭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漢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返鄉置業 丨 空氣質量排行榜 丨 2018年快遞業務量 丨 2018年GDP數據 丨 廣州軌道交通 丨 吞併萊蕪 丨 中國超級樓盤 丨 宜居指數 丨 經營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業城市榜 丨 中國縣域指南 丨 各省龍頭行業

人文:動漫中的重慶 丨 水滸故里菏澤 丨 日本窮忙族 丨 蒼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晉冀魯豫 丨 擇城法則 丨 八次北人南遷 丨 東北企業家 丨 又沒有山西 丨 這幾班公交車 丨 城市書店數量 丨 文創第三城 丨 中國景區門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