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洪山區和漢陽區的GDP突破千億元大關,武漢武漢市開展GDP核算的14個區及開發區中,共有7個區的進入」千億區俱樂部「。其餘7個區中,有3個區已接近,或正在衝刺「千億區」。

千億區進程

據了解,武漢市「千億區」的始點,源於2016年。當年,江漢區成為武漢市首個突破千億元的行政區;而同年,在對開發區GDP進行初步核算時發現,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GDP均超過了千億元;2017年,武昌、江岸區地區生產總值相繼過千億。

七大千億區的特色

從統計分析,其中,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是武漢市乃至全省區縣的老大,而東湖高新區的產業結構則更豐富,江漢在服務業領域的競爭力全市領先。總之,7大「千億區」特色顯著,各有長短。

經開區:GDP居全市首位,先進位造業藏龍卧虎

2018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生產總值規模在武漢市各區(開發區)中排名第一。

該區先進位造業提質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仍是重要支撐,擴充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庫至60家。其中,東風汽車公司「燃料電池乘用車國家重大專項」穩步推進,東風系四大整車企業加快布局新能源項目。

東湖高新區:GDP增速排第一,高新技術持續發力

2018年東湖新技術開發區GDP增速9.7%,排全市第一。其中,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發生產基地。

該區大力投資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和全球最大的高端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業基地,加快培育「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積極打造「數字經濟」高地,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江漢區:服務業「掙錢」能力全市第一

2016年江漢區成為全市首個突破千億元的城區,2018年生產總值規模在城區中排名第一,增長8.5%。其中,服務業增加值過千億,佔比高達93.6%,主要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金融保險業、其他服務業。

武昌區: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全市第一

2018年,武昌區服務業增加值過千億元,增長9.4%,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6.3%。武昌區加強「新金融特區」建設,引進省級以上金融機構18家,華中金融城·資本中心啟動運營,企業海外上市實現「零」的突破

江岸區:納稅億元以上樓宇14座

2018年江岸區服務業增加值過千億,增長8.7%,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1.1%。江岸區以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商務樓宇增至65座,納稅億元以上樓宇14座。

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72家,金融總部80家。新增市場主體1.2萬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速超過20%,創新活力不斷增強。

洪山區:高新技術企業中心城區無人能比

2018年,洪山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增速高於全市1.1個百分點。洪山區總部經濟、樓宇經濟聚勢發力,40棟重點樓宇納稅增幅達37.8%;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穩居中心城區第一。

漢陽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兩位數

2018年,漢陽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2018年,漢陽區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公共財政總收入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指標均獲得兩位數增幅。會展、生命健康、文化旅遊、商貿等重點產業進一步鞏固,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

」千億區「後備軍

除了上述區之外,臨空港開發區(東西湖區)和江夏區的經濟總量,在2018年已接近千億元。並且,臨空港和江夏區的GDP分別比上年增長8.5%和8.0%,事現出良好的增長速度,有望在今明兩年衝破千億。與此同時,在3月5召開的區委區政府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向兩年衝刺經濟總量千億城區目標邁進。

註:本文轉自」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 通訊員王青 陳陽,轉載時根據最新資料有編輯,特此對長報及馬振華等人致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