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18年GDP同比增速6.6%,為28年新低,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已來,讓人思考的是,2019年我國GDP同比增速會是多少?這不僅關乎到我國的經濟增長,而且也關乎到每一個人在經濟大環境中的經濟生活。

相對來說,經濟大趨勢比較好把握,但是具體的細微之處不好掌握,同理,很多微觀經濟中的發展也不好掌握,比如行業中具體的某公司今年預期盈利。說到今年國內經濟發展,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不樂觀」,從當前的經濟現狀慣性來分析的話,確實不太樂觀,但不至於悲觀,畢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換個意思說,即今年我國經濟將繼續承壓,但不至於會失速下行。

進出口數據好於預期,但或並不具備趨勢性

近日,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按美元計,中國1月進口同比增速-1.5%,前值為-7.6%;中國1月出口同比增速9.1%,前值-4.4%。通過數據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進出口增速雙雙出現增長,但是進口依然處於負增長狀態下,表明國內需求或並不是很樂觀,同時,這也與春節期間的消費增速下降相互印證(春節期間消費增速首次跌破個位數,同時創下8年來新低)。而出口在1月份很是樂觀,不僅由負值轉為正值,而且增速強勁,從當前的國外經濟情況來看,歐元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還在復甦線上掙扎,整體來說海外市場需求並不是很給力,但是在我國出口數據上顯示比較樂觀,造成這種原因或是受春節「錯月」效應影響,多數企業春節前搶出口,所以說,這一現象具有臨時性,並不具有趨勢性,預計2月後出口數據仍將存在下行壓力。

從國別上來看,按美元計價,中國1月對美國出口同比下滑2.4%,進口同比下滑41.2%;而主要貢獻來自於歐盟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中國1月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15.3%,進口增長8.2%。從中可以看出當前全球貿易格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相互合作才能互利共贏。

整體來說,雖然1月份的進出口貿易有明顯好轉,但主要因素受春節效應的影響,對後續進出口貿易的趨勢性發展影響不大,另外,相對於拉動國內經濟的凈出口這一駕馬車,其動力受到海外經濟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而拉動國內經濟,需要立足於國內經濟,做好自己的事情。從這方面來看,今年或將更側重於另外兩駕馬車,即投資和消費,投資在於托底經濟,包括一些合理的基建項目上馬,中高端製造業投資等,而消費在於拉動經濟,消費側重於拉動內需,我國擁有四億多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市場廣闊,有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優勢基礎。從拉動我國經濟的力量角度來分析,雖然今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不會出現失速,往前看,國內經濟在經過調結構轉型升級後,前景依然是光明的。糧草先行,資金對實體經濟大力支持

近日,據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初步統計,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社會融資規模是指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1月份的社融數據反映出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很大。

另外,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可以看出,當前央行對於實體經濟的資金呵護,央行在經過降准、MLF、再貸款等措施後,貨幣政策效果逐漸顯現。當然,也於商業銀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爭取「開門紅」的經營傳統,導致社融和貸款創下新高。寫到這裡,有個小問題是,社融和貸款對於實體經濟來講絕大部分屬於負債,這是實體經濟加槓桿的節奏?今年的宏觀槓桿率會不會增加呢?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社融和信貸創下新高,央行是否存在放水的舉動?央行表示:「1月份是全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貸款為2.9萬億元,是當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貸款情況與去年同期情況類似,與實體經濟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屬於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另一個大家十分關注的數據是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的增速情況,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6.59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整體的貨幣增速有所回升,市場上的錢變多了點,也給賺錢的難度稍微降低了點。

狹義貨幣(M1)餘額54.56萬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個和14.6個百分點;這個m1的數據就比較有意思了,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指國內市場流通的現金加上企業活期存款,m1在當月大幅下降,一般意味著市場並不活躍,企業的資金流動性緊張,但該月比較特殊,大概率是在春節期間,企業的活期存款轉化為現金,即企業在春節期間給予員工發工資和獎金等,從而造成m1增速下降,這也在1月份m0增速大幅增長相印證。流通中貨幣(M0)餘額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2%。當月凈投放現金1.43萬億元。

1月份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這既與歷史因素有關,也於央行的貨幣政策效果的顯現有關,總歸,實體經濟在得到資金的支持下,有動力來發展經營,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更需要企業的茁壯成長。並且,金融數據的向好,給予市場信心,大概率在今年三季度會有所體現。相信國內經濟的前景是光明的。重要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中國經濟或將全面反彈騰飛!

春節過後,國內一部分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成為觀望今年經濟的窗口,有兩個作為經濟風向標的數據,分別是製造業PMI指數,金融數據。先說下PMI指數,它是非常及時的經濟數據,一般來說把PMI指數50作為枯榮線、臨界點,高於50則代表經濟在擴張,低於50則代表經濟在萎縮。

2019年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5%,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低於臨界點,但比上個月稍微回升一點,反應出經濟在短期內或有企穩的跡象。金融數據方面,央行公布金融數據顯示,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32300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社融規模增量 46400億元,創下新高,體現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正在加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數據是作為領先經濟的風向標,一般能領先經濟發展六個月左右,根據這一數據判斷,在1月份金融數據創下歷史新高後,大概率在今年三季度左右會看到國內經濟有所反彈,很值得期待。當然,僅從經濟數據上分析是基於經驗之談,從另外幾個角度上來看,當前國內經濟既有有利發展的底蘊,也存在一些對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從有利經濟發展的方面來看,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聚焦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並且,對於個人的減稅,相當於間接提高個人的收入,有利於促進消費市場,擴大內需,從而拉動經濟。說到消費和內需,國內擁有最多的人口,且在國內經濟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後,勞動群眾的物質生活發生翻天地覆的改變,財富基礎大大提升,目前國內有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對於拉動內需市場促進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優勢。(如果能進一步降低剛需支出性商品價格的話,比如教育、醫療等,消費拉動內需的前景會更為廣闊)。另外,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全的工業產業鏈,這給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貨幣政策方面,在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美聯儲釋放出鴿派信號,隨後印度打響新年來降息第一槍,許多國家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後,對於貨幣寬鬆躍躍欲試。從這一貨幣環境來講,國內經濟在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當前,無論是外部經濟環境還是內部經濟環境,都為逆周期調節增加有利條件,通過貨幣寬鬆來刺激經濟發展,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的方式躍然紙上,至於貨幣寬鬆有多「松」,也就是說刺激力度有多大,首先看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多大,所以說,貨幣寬鬆並不會很「松」,刺激經濟的力度有限。當前對於經濟來說,全球經濟放緩成為一大阻礙,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當主流經濟體經濟出現風險時,往往會迅速傳播給其他經濟體,尤其是在經濟放緩時,一些過去隱藏的經濟矛盾會顯露出來,甚至會被情緒放大,給其他國家造成的風險連鎖反應更強。也正因於此,我們今年在立足於國內經濟的同時,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也要防範經濟風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