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头索动物(亚门)是海洋中类似鱼的一类脊索动物,没有真正的头和脑,脊索终生保留,并且一直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因而得名。由于属于脊索动物门,因此头索动物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等特征。

头索动物的身体结构较尾索动物复杂,与脊椎动物的身体结构有一定相似性,因而曾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姊妹群,两者共同有原始无头类演化而来。然而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相较于尾索动物,头索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基因差异更大,应列为脊索动物的基部群,反而是结构看起来似乎更简单的尾索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可参见Putnam等和Henry Gee分别于2008年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

二、次级分类

头索纲现存1目(文昌鱼目)2科(文昌鱼科和偏文昌鱼科)共3属。

37.4.1. 文昌鱼目Branchiostomiformes

37.4.1.1. 文昌鱼科Branchiostomidae

37.4.1.1.1. 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

现存11种。

白氏文昌鱼B. belcheri,身体似鱼,左右侧扁两端较尖,无明显的头部,无成对偶鳍,有彼此相连的背鳍、尾鳍和臀前鳍。平时生活于浅海的沙滩,身体后部常埋入泥沙中,只前段露出在外,可做短时游泳。雌雄异体,生殖腺按节排列于腹侧围鳃腔壁的两侧,无生殖导管,卵子和精子由腹褶与臀前鳍交界处的腹孔排出。(部分摘抄自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主编)

厦门、青岛等地都有白氏文昌鱼的分布,也是当地的特产之一。不过由于连年捕捞加上环境污染,现在数量已经比较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在厦门设立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白氏文昌鱼,可食用(图片来源自网路)

文昌鱼B. lanceolatum,见于大西洋东北部、地中海和黑海的浅海区,体长可达6cm。

文昌鱼(图片来源自Wikipedia)

37.4.1.2. 偏文昌鱼科Asymmetronidae

腮裂不对称,口和肛门的位置偏左,生殖腺只位于身体右侧。该科的短刀偏文昌鱼A. cultellus曾在我国汕头有过捕获记录。

37.4.1.2.1. 偏文昌鱼属 Asymmetron

37.4.1.2.2. Genus Epigonichthys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