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

  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指出

  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

  根據最新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爲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爲超大城市。

  按此標準看,京滬廣深爲超大城市,還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鄭州、杭州、瀋陽、長沙爲特大城市。

  換句話說,之前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戶籍是要嚴控的,現在新表述是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目前,我國有大城市近百個。

  “成渝城市羣”

  再次被放在突出位置

  中國有四大城市羣:

  京津冀

  粵港澳大灣區

  長三角

  成渝

  目前,京津冀、大灣區都已經列入國家戰略,拿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下發的規劃綱要。而新一輪長三角規劃,也已經明確將納入國家戰略,會有同樣規格的規劃綱要。

  現在,輪到成渝了。發改委這份文件這樣提到了城市羣:

  深入推進城市羣發展。有序實施城市羣發展規劃。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紮實開展成渝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

  有序推動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建立健全城市羣協調協商機制。加快出臺實施天山北坡、滇中兩個邊疆城市羣發展規劃。

  指導省內城市羣有序發展,提高一體化建設水平。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羣發展,推動一些中心城市地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二線城市受益最大

  最引人關注的是,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也就是說,當前除了超大特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落戶將變得十分容易。

  也就是說,未來除了前文提到的13個超、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將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這個過程中,有一大批二線城市受益最大,包括西安、蘇州、合肥、濟南、青島、大連、廈門、寧波、昆明、石家莊、南昌、福州等城市。

  京滬落戶有戲?

  根據瞭解,在全國目前嚴格控制戶籍的超大城市,只有京滬。但是由於全國其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掀起給錢給房直接入戶(給房租補貼、給低價商品房)人才大戰,京滬也面臨全國人才爭奪的巨大壓力。

  另外兩個超大城市深圳和廣州,都在迅猛吸引大學生入戶。至於武漢、西安、杭州、南京、長沙、成都、瀋陽等城市都在全國實施對大學生的爭奪大戰,目前最新的情況是,蘭州、石家莊等地進一步放寬限制,石家莊是採取無任何門檻的入戶政策。

  另外,重慶、西安、成都、鄭州、武漢、青島、杭州等各個特大城市也在狂吸人才。

  在國家發改委發文提出超大特大城市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的新政後,可能全國城市對人才加大力度爭奪的步伐會加快,相應大戰激烈程度會進一步上升,而京滬對人才的戶籍鬆動程度會加大,已經自不待言。

  此前在2018年北京首次對6000名外地戶籍人才實施了積分落戶,2019年北京新一輪積分落戶打分也將開始。最終京滬對戶籍放鬆到何種程度,還需要拭目以待。

  人多了,公共服務不打折

  通知提出

  1

  教育方面:

  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支持大城市知名中小學對中小城市學校進行對口幫扶支教。

  2

  醫療方面:

  將更多三級醫院佈局在中小城市,支持大城市知名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

  3

  社保方面:

  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指導各地區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針對這份重要通知

  可能帶來的重要影響

  專家表示

  至少會產生三個比較重要的影響

  1

  將出現更多“城裏人”

  專家表示,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近百座城市全面取消或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將對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產生較大的吸引力。

  不過,這些城市由於就業吸納能力、公共服務水平等也有差異,對非戶籍人口的吸引力也有高有低。

  2

  公共服務覆蓋面將更廣

  很多人擔心,隨着更多人實現城鎮化,將會對現有的公共服務資源帶來一定的衝擊,不僅是數量,也包括質量。

  專家表示,從通知來看,這一擔心大可不必。無論是教育、醫療還是養老等大家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相關的公共服務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

  3

  房價將迎來考驗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隨着相關政策的落地,人口流動總體上將向大都市和大都市周邊聚集,或許會對區域房價帶來一定影響。

  對此,倪鵬飛建議重視兩個問題:

  一是在放開戶籍的同時,人口和土地要掛鉤,增加住房建設用地供應;

  二是做好房地產市場管控,防止藉機炒作。

  來源:重慶晨報

  圖片來源:東方IC

  編輯:胥婉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