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辣救全家」,有无得谂?

资料图片

今次新型肺炎疫情的冲击层面,并非只局限在香港而是全球,打击广泛,影响至各行各业。虽然港府希望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但其实港府亦应该直接撤辣,令中小微企可以利用卖楼套现自救。本港各行各业无一好景,面对的风险甚高。中小微企能卖楼套现,反而可以自救,不必连累到银行,有利本港经济及楼市。

资料图片

评级机构标普发表报告指出,疫症可能令亚太地区银行信贷成本增加多达3,000亿美元,不良资产将增加6,000亿美元。美国多家大型银行表示不会参与小型企业支援计划,是担心承担过多金融及法律风险。

金管局为支持疫情下的经济,下调银行现有监管储备水平一半,释放超过2,000亿港元借贷空间,提高银行资产负债表应对未来贷款需求。金管局并在半年来两次调低逆周期缓冲资本(CCyB)比率合共1.5个百分点,释放7-8,000亿港元借贷空间,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预算案中提出的「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按证保险公司与银行都期望可以尽快公布何时接受申请。

资料图片

港府拥有过1万亿港元财政储备,愿意向「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但既要麻烦银行参与,当中小企撑不住倒闭又要麻烦银行处理相关手续,并牵涉到中小企及政府部门,手尾工程浩大。

疫情之下,本港无论在对外贸易、工业、海运、空运、陆运、旅游、酒店、零售、饮食、娱乐、地产、法律、广告、保险……………..,几乎无一幸免地全面惨淡,前景堪虞,倒闭机会不小。

资料图片

本港经济比较美国脆弱得多,各行各业向来皆无港府补贴,疫症之下,港府又有「限聚令」,航空客机航线许多经已停飞,外国又封关锁国,许多行业经已陷于停顿。即使本港银行愿意支持中小企,风险甚高,银行在逆境中被逼参与冒险,银行控制风险才是合理动作。

政府不如干脆将楼市减辣甚至撤辣,令一些拥有住宅物业资产的中小微企自行选择,要经营下去就卖楼套现再经营,蚀光就结业,不必牵连到银行参与中小企的生存。对本港经济及楼市都有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