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蝶翠谷位于美浓区广林里,属于高屏溪上游,曾经是台湾重要鸟类栖地之一,翠谷内的环境提供了黄蝶幼虫充分的食草及成长空间,也能供应成虫及每个阶段所需,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淡黄蝶出现在翠谷之间。

_DSC0011 

请勿游泳戏水告示牌,每年都发生溺水事件,不可不慎。

_DSC0007

展望双溪桥下游

_DSC0012 

由于美浓双溪的天然资源丰富,溪涧间成了蝴蝶孕育的天堂,繁殖季节可见到万蝶齐飞的壮观景象,「黄蝶翠谷」的美名遂不胫而走。

_DSC0008

「扬叶仔」(Yung-yah-e)是客家话「蝴蝶」的意思,「扬叶仔遽遽飞归来」则是美浓黄蝶祭祭典的口号,期盼蝴蝶们再度回归山林,每年七月于高雄美浓黄蝶翠谷举行祭蝶仪式。

_DSC0010 

_DSC0087 

自行车路线

_DSC0085

过桥后旁一处下水口,禁倒垃圾以免堵住。

_DSC0086 

过双溪桥后往上游走

_DSC0013

_DSC0016

_DSC0018

_DSC0019 

途中有个下去河川的阶梯

_DSC0036

_DSC0037

_DSC0038

_DSC0040

黄蝶每年有两次大发生的生态现象,大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和九月初五前后。民国七十七年的纪录,曾有五千万只以上的盛况。黄蝶翠谷所产蝴蝶有记录者110种,其中银纹淡黄蝶与无纹淡黄蝶,曾拥有产蝶密度世界第一的纪录。

_DSC0045

日据时代末期,日本政府在双溪、东势坑溪谷一带海拔一百公尺至五百公尺丘陵与谷地广植铁刀木,以做为枪托与铁道枕木之用,部分亦供种植金鸡纳树的伴生树木(以提炼日本在南洋战争,预防疟疾生药「奎宁」),因此吸引以铁刀木为食物的的银纹淡黄蝶幼虫前来觅食,也造就了数以万计黄蝶飞舞的奇妙景象,形成黄蝶翠谷的生态景观。

_DSC0046

发现一处可走下河川,依旧设有禁止游泳戏水牌

_DSC0047

双峰桥

_DSC0048

双峰桥下游已有戏水者

_DSC0049

_DSC0050 

展望上游

_DSC0054

成群黄蝶飞舞

_DSC0055

下到河床,只见老人家在钓鱼,由于美浓乡下年轻人外出工作,放暑假将小朋友带回老家让老人家照顾。

_DSC0060

双溪桥下有一家子戏水

_DSC0063

河川转弯处有一个小瀑布,这里被当地人称之为船头,也是容易发生溺水事件的地方

_DSC0064

_DSC0062

_DSC0066 

夏季大都午后雷阵雨,下雨时请勿在河川逗留以策安全。

_DSC0067

脚下出现一只不知名生物,著实吓一跳。

_DSC0070

_DSC0073

_DSC0074

在一处阴凉处聚集了一大群黄蝶,但是粗心没发现吓跑了,等了又等只剩零星停留。

_DSC0076

淡黄蝶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态期。卵约在3至5天中孵化;幼虫期约14天,主要以铁刀木叶为食草;蛹期约5至7天;羽化成蝶的态期则约7至10天,这个阶段也是黄蝶最绚丽多采的生命阶段。如此一个生命世代的完成约一个月左右。一年中,则大约可完成五个世代交替。

_DSC0079

乡下的祖孙情

_DSC0081 

国道三号>于燕巢系统交流道转国道10号往旗山>到达旗山端后直走,接县184甲>中山路一段>民族路(左转)高106>接高108>接高109>看到朝元寺,转进朝元寺右边的小路,会先经过双溪树木园,往里面开约20-30分钟即可到达。


检视较大的地图 

位于高雄市美浓溪上游,由周围两条溪流会合于封闭山谷,而有「双溪」之名,前身为 1935 年日人设立的「竹头角热带树木园」,面积达 7.56 公顷,引进、搜集及培育热带珍贵或具经济价值的树种,以研究各树种发育状况及适应性,作为学术造林选种试验等参考,另提供林木种子采集、苗木繁殖,研究优良木材的生产方式,提供木材工业发展之用;光复后人为干扰较少,原本的热带树种自行更新与台湾次生树种逐渐进入,成为一处具教育及保育功能之自然生态公园。(以下资料农委会官网http://www.coa.gov.tw/ws.php?id=2447079&RWD_mode=N&print=Y)

_DSC0005 

美浓溪的上游,路旁可见林木参天的「双溪热带母树林」,这里原本是日本人的实验林地,因此种植了数百种的热带树,现在则成了绝佳的森林浴场所和天然的生态教室。

_DSC0004 

高109线旁设有免费小型停车场

_DSC0003 

停车场可直通树木园里面

_DSC0001

步道全程都在林中绿荫下,大树茎干笔直高耸遮蔽南台湾的艳阳,前段水泥路平缓易行,续行后变成土木及土石步道,也稍微陡峭,小径上树根交错盘结,颇有进入热带雨林探险的感觉,步道分级数 1 级,全长约 1.5 公里,老少皆宜,且属循环型步道。

_DSC0088

黄蝶季活动在此举办

_DSC0089

铁刀木

_DSC0090 

_DSC0091

_DSC0092

_DSC0093

_DSC0101 

禁止烤肉牌

_DSC0094

双溪小栈只有六日才有开放

_DSC0097

无障碍走道

_DSC0096

导览地图

_DSC0098

园内舍有公厕,取左往上走巨木林步道

_DSC0100 

高耸直立的树干及层次分明的林相是典型的热带雨林特征,由于此类植物喜爱高温高湿的环境特性,台湾冬季温度过低,栽植并不容易。其木材细致,树干通直,为世界重要用材,台湾家具合板业通称的「南洋材」,多数指的就是此类植物。

_DSC0102

_DSC0103

遇叉路取右走巨木步道,左为桃花心木步道回双溪小栈

_DSC0105

取右过小桥,左为赏鸟步道

_DSC0106

小瀑布

_DSC0107 

第伦桃学名Dillenia indica,(英文名称:Elephant Apple、Indian dillenia),别称拟琵琶、五桠果等,为五桠果科五桠果属植物。果肉含粘液果胶带酸味,可制酸味饮料、果汁或果酱。在印度,第伦桃果实的萼片可作蔬菜食用;在马来西亚,其果实可加入咖喱,果肉则用于洗发。果肉亦有止咳、解热之效;树皮可作收敛剂,叶的汁液可治秃头,树皮可治鹅口疮。第伦桃的叶因与枇杷叶相似,故而有拟枇杷的别称。第伦桃的果实外层包著肥厚的萼片,看似绿色的桃子,故而得名。(维基百科)

_DSC0115

_DSC0116

第伦桃解说牌

_DSC0117

_DSC0118

孔雀豆解说牌

_DSC0120

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为豆科植物,也称相思格、孔雀豆、相思豆。 海红豆在中国民间有相思豆之称,常被作为思念的象征。唐王维有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维基百科)

_DSC0121

雨豆树

_DSC0123

_DSC0124

雨豆树,原产地为热带美洲西印度。它是含羞草科落叶乔木其树冠呈伞形,为优雅之庭园绿荫树、行道树。(维基百科)

_DSC0125

雨豆树解说牌

_DSC0126

_DSC0128

来到叉路往左是赏鸟步道,取右往观景台

_DSC0129

_DSC0130

_DSC0132

看到观景点就快到平台啰

_DSC0133

_DSC0134

_DSC0135

_DSC0137

到达观景平台,基本上无展望

_DSC0138

有个盖章台

_DSC0139

只能看对岸山景

_DSC0140

步道中途设置有融合自然之天然休憩木椅,让游客能于途中歇息休憩,沿途有专业且浅显易懂之动植物解说牌供教育参考,以及建置适当之木平台让游客更能仔细欣赏林中各个植物姿态与聆听林中仙子各种鸟类鸣声。

_DSC0141

很纳闷这台是如何搬上来的??

_DSC0142

森林宣言牌

_DSC0143 

非洲菜豆树

_DSC0144

下山改走赏鸟步道

_DSC0145

茄苳(学名Bischofia javanica),亦称秋风、茄苳,为大戟科重阳木属的植物。(维基百科)

_DSC0146

_DSC0147

中途有休息平台,下山取右

_DSC0148

绿欉中一点红

_DSC0149

_DSC0150

_DSC0151

一棵倒下的树木,还好并未影响步道通行

_DSC0152

_DSC0153

_DSC0154

_DSC0155

来到禅修平台

_DSC0111

_DSC0112

进入高耸热带雨林及茂盛的攀缘附生植物之森林中,宛如身处植物联合国,享受芬多精之洗礼,并聆听虫鸣鸟叫的悦耳声,不禁敞开胸怀投入双溪树木园大自然母亲之怀抱,令人悠游徜徉山林中。

_DSC0113 

_DSC0156

_DSC0157

_DSC0158

赏鸟步道下来就接上巨木步道的小桥瀑布,左为赏鸟步道往休息平台,右为巨木步道

_DSC0109 

取右大叶桃花心木步道

_DSC0104 

_DSC0160

桃花心木是一种常绿乔木,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产自宏都拉斯秘鲁巴西等中南美国家。

_DSC0161

过小桥

_DSC0162

板根树

_DSC0163

_DSC0164

_DSC0165

回到双溪小栈后方阶梯

_DSC0167

回望桃花心木步道

_DSC0168 

双溪树木园步道可自国道 3 号田寮交流道→台 28 线往西→旗山市区→过旗尾桥左转乡道高 140 线(树人横路、树人路、中山路、泰安路)到底→左转乡道高 106 线(民族路、广兴街)→左转高 109 线(广福街)约 3 公里后即抵达。


检视较大的地图  

>>>高雄景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