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莊子


如今做一件事,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它有沒有用,它會帶來什麼樣的回報。就是在這樣的功利主義氛圍裏,王村村式的「無聊」就好比一瓶清潔劑,叫人們重新看清了無用之用。


別小看無聊,別鄙視無用——就像我們曾在《那些沒用但美好的事情》文章裏說過,你需要花大把的時間,你得閒下來,得留時間散散步,得願意坐在窗子底下發發呆,你還需要努力開發想象力,需要有足夠的幽默感,你更需要克服物慾的障礙。


越是鑽研「無聊」或是「無用」的人,某種程度上就越是在做無用功。而往往正是因爲無用,纔有機會跳出「有用」的禁錮,發揮出最意想不到的用處。這是無用的悖論,也是無用學的奧妙所在。


卡爾維諾說:人類所從事的一些活動,表面上完全無利可圖,除了娛樂和解決一道難題的滿足感之外不爲其他,這些活動經常會出人意料的在某個領域顯得至關重要,併產生影響深遠的結果。對於詩和藝術是如此,對於科學和技術亦然。


今天想介紹幾位人物,他們某種程度上都算是「無用學」領域的「權威人士」,其中不乏最平常的普通人,他們在無用的堅持裏得到了別人無法給予的快樂,甚至得到了比追求有用的人們更實際的回報。


其中也有不那麼平凡的人,他們在聲望背後,做出了一些在外人眼裏莫名其妙,在自己看來卻煞有介事的研究,他們並不在乎物質上的回報,卻往往因此有了一些非金錢能取代的最奇妙的發現。


希望他們的事蹟,能夠讓你高速運轉的身體放鬆下來,在疲於追求「有用」的生活之外收穫到一點樂趣或者寬慰。


01.

無用發明少女:

因爲自卑而發明,因爲發明而感恩


日本有一位單身少女致力於無用發明,也許你已有所耳聞:藤原麻裏菜。在她20歲時,她開始搞發明,25歲時,她已經積累了200多件發明,而她的靈感來源,就是曾經內心的自卑,以及因自卑而產生的她稱之爲“陰暗面”的想法。


比如她渴望擁有一個福士蒼汰一樣的男友時,她從十元店裏給自己買了一個塑料頭型模具,按照福士蒼汰的模樣上色(儘管一點都不像),裝上馬達,就可以按照她的願望完成許多男友力十足的動作,親吻、摸頭、壁咚、擁抱。

概念效果↑


當她爲自己平胸而不自信時,她發明了“越走胸越大的鞋子”,但因爲是充氣原理,左右常常不太一致。隨後她把豐胸鞋升級爲鼓風機配置版,但因爲用力過猛,氣球一不小心就炸了。


初版與升級版


當她也想被寵物治癒時,她發明了舔臉器,但是那種粗糙的舔臉更像是在臉上冷冷的拍打。


概念效果↑


她還發明過加班鼓勵器,用錢不停地甩臉;



發明過優雅喝紅酒的裝置,在你每喝一口紅酒後,都會自動向你噴灑一臉的玫瑰花;



發明過一個人的家用夜店,你需要自己端着一杯酒,擠進一個僅容一人的紙箱拼裝“亭”,在廉價霓虹燈下隨歌起舞……



說白了,這其實是一個不太講話、沒有多少朋友的女孩,用最簡陋的方式,滿足自己對生活的願望。


當她把這些無用發明上傳到Youtube上時,沒想到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豐胸裝置甚至收穫了100多萬的點擊量。2016年,她獲得了“YouTubeNextUp”大獎。大概是在2017年的時候,她辭去工作,一邊打工一邊專心在家搞研究。她甚至還成功地舉辦了一次個人作品體驗展。


藤原麻裏菜回憶說:“一天我一邊吃着牛肉飯一邊想,買飯的錢,竟然是做無用發明賺來的,然後我就覺得很感動。你不覺得是奇蹟嗎?”


02.

上世紀的發明家:

絕不讓創意淪爲“邪惡的資本幫兇”


川上賢司,這個日本人留在百度百科上的詞條是,發明家、日本珍道具協會創始人。喜歡稀奇古怪玩意兒的人,一定知道「珍道具」。


珍道具協會的官網上寫着這樣一段話:

行星形成。地球冷卻。生物出現了,其中一個開始玩岩石和棍棒。


那個生物製作了長矛、鏟子,把毛皮變成布。然後,他開始幻想。他製造了太陽能手電筒和帶餐巾的領帶。不完全有用,但不知何故並非完全沒用。他創造了效果並不明顯的發明......但仍然很有趣。


珍道具就這樣誕生了。


當你細想「太陽能手電筒」和「帶餐巾的領帶」時,你應該已經體會出了那種微妙的用意。


珍道具講究十大原則,其第一條原則也是珍道具的真髓所在,叫做「Not Really」,意即,從實際角度看,一個發明必須要無用,倘若這個發明非常好用,那麼,這就不是一個珍道具,而是一個應該投去專利局的發明。


生於1946年的川上賢司本人,上世紀就開始致力於這樣的無用發明,人們甚至從他的發明裏看出了一些人文關懷。


我們都知道日本職場壓力大,於是,觀察入微的川上賢司就爲通勤人士研究了多款無用發明——


“到站喊我”通勤帽


頭戴式捲紙(鼻炎患者福音)


地鐵自助鞦韆座


日本人在生活方式上的講究也常常先人一步,川上賢司在這一點上同樣有別致的用心——


防掉髮飲食麪罩


隨時隨地掃把組合


準確撓癢癢T恤


泡麪快速冷卻裝置


90年代初,他把這些發明總結成一本書:《101項並非無用的日本發明》(101 Unuseless Japanese Inventions)。後來甚至還受邀在BBC英國廣播公司做系列節目。


可是論初衷,他和這一代的無用發明少女很不一樣。他在大學時就熱衷於馬克思和無政府主義,在經濟繁榮時代的日本,川上賢司看不慣人們把錢耗在不必要的商品上,正是因此,他想到了以並非無用、也並非有用的珍道具來對抗消費主義。


如今已年至七旬的他,攢下了700多件發明,他至今沒有申請過一個專利,沒有用於任何商業開發,他說:我鄙視物質主義,鄙視一切都變成了商品。自由纔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但他個人的對抗擋不住消費主義的主動入侵,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他的衆多無用發明中,自拍杆已經成了商家的戰利品。



03.

人工智能之父的人工智障設計


在川上賢司提出珍道具的理念之前,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先驅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就發明了一個「無用機器」,他稱之爲「最愚蠢機器」(most stupid machine of all)


無用機器基礎版與對戰版


機器的裝置很簡單,只設有一個開關,當你打開這個開關時,它就執行唯一的功能,就是盒子開啓,伸出觸手關掉開關。知乎「有哪些人工智障發明」的問題下,這個最愚蠢機器名列其中。


但這個機器的出身十分高貴。早年明斯基在貝爾實驗室的時候,他曾與他的導師、信息論之父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一起,在三四周時間裏做了十幾、二十來件沒用的發明,其中就包括一個「重力機器」,一旦遇到重力改變就會響起鈴聲,但是地球的重力沒有改過,這個鈴也就從來沒有響過。


最愚蠢機器也就是那一碓無用發明的其中一個,最初是明斯基提出的設想,香農很喜歡,果真給做出了一個實體,之後又多做了幾個送給實驗室的同事。但是過了些時間,這些小發明就被遺忘了。


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個無用機器卻意外地迎合了當代人的無聊趣味,人們紛紛模仿自制並延伸出了五花八門的版本。


無用機器八個開關升級版


馬文·明斯基是虛擬現實最早的倡導者,被稱爲人工智能之父,但他有一個很聳人聽聞的觀點,他認爲機器遲早會達到人類的水平,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做事,那時,機器就會鄙視人類爲:「肉做的機器」。


而他早年做的這個最愚蠢機器,也許有意也許無意,都已經傳達出了人類與機器的某種長久糾纏、耐人尋味的關係。


據說那臺最愚蠢機器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做:「別煩我盒子」(Leave-me-alone Box)。


到這裏,關於無用發明,從幫助自卑少女建立新生活,到抵抗消費主義,再到折射出的人與機器的哲學關係,似乎再也討論不出新的高度了。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爲,那就太小看「無用之用」了。


最後一個無用發明的例子,正驗證了詩人賈科莫·萊奧帕爾迪的一句話:當一切都有用,我們唯有強調無用才能思考。」


04.

前衛戲劇家寺山修司的自殺學研究


日本前衛戲劇的代表人物,寺山修司,人們形容他的藝術表現手法既有西班牙的達利、畢加索的影子,又有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感,他同時還是知名導演、詩人、作家。這是他的電影《死者田園祭》中的一張劇照。



光這些頭銜加這一張圖,你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的非凡之處,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已故天才還是一個集惡趣味與冷知識於一身的大師——他研究自殺。


在我們看來,自殺應該是不值得提倡的行爲,他卻在《扔掉書本上街去》一書中很認真地寫了一篇《自殺學入門》。


其中講到自己少年時就熱衷於製作自殺機器,特別是在看過查爾斯·亞當斯插在《親愛的死日》書中的一頁自殺機器圖紙之後(那是一種可自行了斷的斷頭臺,只要聞了藥物在上面睡着,頭上就會有把利斧落下),他於是發明了幾種自殺機器。


《扔掉書本上街去》,雅衆文化出版

先說說“雙雞式自殺器”吧:


我得坐在椅子上讀江戶川亂步或其他什麼人的書,預先固定好一把對準我心臟的上膛獵槍,並用繩子把扳機跟兩隻雞的腳連起來。然後我把沙袋頂在頭上,再讓兩隻雞站在沙袋上。由於沙袋是開了孔的,沙子一點一點朝外漏,兩隻雞越來越站不穩,就會本能地飛下來。這時它們腳上繫着的繩子便會拉動扳機,讓獵槍射出子彈將我打死。


另一種是“上海麗兒型浴缸自殺器”:


先在盪漾着老電影主題歌《上海麗兒》的浴室中坐進浴缸,把剝掉外皮的留聲機電源線纏在洗浴所需水位的地方,再擰開龍頭向浴缸裏放水。然後我一絲不掛(最好戴上圓頂硬禮帽),心情愉快地邊洗邊聽《上海麗兒》。當浴缸水位一點一點上升到赤裸電源線的高度時,我就能夠在一瞬間成功地觸電身亡。


此外,他還發明過螺栓式自殺桶、脫粒機型頭頂振動自殺器、繞頸風琴自殺器、四〇式心臟破裂發動機,等等。


他非常鄭重其事地看待自殺,爲這不該是一個因爲悲觀或泄氣而放棄生命的行爲,而應該是「一種依託於戲劇理論之上的典禮,一種自我表現,一種神聖的一次性快樂。」


所以接下來他又講解到,應當如何練習遺書寫作、如何尋找自殺動機、如何選擇自殺的場所,以及自殺許可證的必要性。


「爲了達成生存自由與死亡自由同價化的目的,自殺還必須杜絕虛假仿冒,嚴格執行許可證發放規定,確保特權階級對自殺的壟斷。」


爲此他詳細羅列了哪些人是沒有自殺價值的,節選如下:

  • 考大學失敗的人;

  • 因患痔瘡而煩惱的人;

  • 不知不覺變得厭惡人生的人;

  • “什麼叫‘意義’?什麼叫‘無意義’?體系化思想無非是意識的私有化,1920年以後的體系化理念不過是一直在歷史性地充當體制的補充物。我們毫無目的地盲目追求具有極端無意義傾向的事物,感受到了自己小市民性的侷限......”——喋喋不休地糾纏於這些問題的人;

  • 還沒聽年輕姑娘對自己說過“我愛你”的男人;

  • 看了高倉健演的電影后,心中羨慕不已的人;

  • 有挪用公款、破產、生活困苦等沉重壓力的人;

  • 正在治療腳癬的人

  • ……


最後他總結道:當我考慮自己的自殺時,感到很難將自己與別人切割開來。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獨立的「自己」,「自己」只不過是別人的一部分罷了。殺死自己,多多少少也會傷及別人,有時甚至會殺死別人。因此,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自殺無法不連累別人的時代了。想到這裏,我深有感觸地對着鉛筆凝視起來。


到此,相信對於寺山修司一本正經的自殺學授課,你已經從他的無用思考裏不自覺地汲取到了對藝術、生命、自由的某種理解。


參考來源:

自殺學入門 | 理想國

《扔掉書本上街去》 | 新星出版社,雅衆文化出品

戀愛經驗爲0的美少女,發明了一個調情工具,有200種功能 | 一條

沒有一個廢柴,能拒絕這位日本發明家 | 浪潮工作室

國際珍道具協會 https://www.chindogu.com/


內容編輯、撰文:陳皮

監製:貓爺

無用的實用性,就是生命、創造、愛和慾望的實用性。因爲無用帶來對我們而言最有用的東西——那就是不抄捷徑、不趕時間的創造,讓我們越過社會所編造的幻影。


——精神分析學家 米格·班納薩亞和傑哈·施密特

有人可能覺得很神奇,正是今天這個時代——在這個所有書籍、所有印刷品、所有明信片都講求實用的時代——許多年輕人會真的相信「讀書無用論」、「文科無用論」,甚至「生化環材無用論」。


可是到底如何定義「有用」?又該如何理解「無用」?上文不過是解答了其中一部分。


樑文道也是一位「無用論的過來人」,他目前正在堅持的音頻節目《八分》,其宗旨與珍道具的原則多少有點相似:不保證成功,不一定有用。而他在大學主修的哲學,也被認爲是一種「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的學科」


「這就是我的大半輩子,學了一堆註定找不到工作的東西。這是種怎麼樣的人生呢?」


如果你想知道,請關注4天后(5月17日,週五,晚8點整)的一場知乎live,樑文道將與你分享:



1. 他的人生——

從小到大,學的都是「沒用」的東西

如何才能既不「過得貧窮」,更不會「活得貧窮」?


2. 他對待慾望的姿態

「衣食足而知榮辱」,如何界定「衣食足」的標準?

如何定義和運用「有用」、「無用」?


3. 以及我們的生活該怎麼過纔好?

人生不同階段的「無用」,你到了哪一級?

以「有用」兌「有限」,用「無用」向「無限」


點擊下方,觀看先導視頻



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即可預約樑文道「無用」Live講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