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了那些東西我們也嘚完蛋。

人類依賴微生物很久了。


首先,所有的有害微生物本身是個不大明確的說法,很多的微生物都只是對人或者對某些動物植物有害,但就一定是有害的嗎?

舉個例子,某種對昆蟲有很強特異性殺害的病毒或者細菌,人們可以通過培養這種病毒或者細菌用來消滅植物的病蟲害,從而保護植物,對於昆蟲來說那當然是有害的,但對植物來說就是有利的。另外某些病毒,比如噬菌體,對細菌來說都是有害的,而有些細菌又是對人有利的,那這些噬菌體如果殺害了這些對人有利的細菌,那這個噬菌體對細菌對人都是有害的,但同時有些噬菌體又會特異性殺害對人不利的細菌,這時候噬菌體就是對人有利但對細菌有害的,細菌和病毒還有真菌都屬於自然界的一份子,這時候到底誰是有害的就只是相對而言。

如果換個角度說,殺死所有對人有害的微生物呢?那這時候就得考慮2個問題,其中是上面一個,對我們有害的細菌病毒有可能會是自然界環境生態系統調控的重要部分,如果全部將自然界的對人有害的微生物都殺死,那很可能直接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失衡。

如果瞭解微生物生態學的話就會知道整個生態系統最重要的並不是植物動物或者別的生物,而是微生物,可以說整個生態系統都是由微生物支撐起來的。

再舉個例子,微藻,微藻從大小上面來說屬於微生物,而從結構來說也屬於植物,它們屬於光合藻類,藍藻也是光合生物,但屬於原核生物。很多人都以為大地上的植被是世界氧氣的來源,但實際上大地上的氧氣來源最主要的是海洋中的微藻,極大量的微藻,植被給世界提供的氧氣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就好像碳排放的大頭並不是汽車尾氣而是動物放的屁一樣,和我們長期接受的觀念並不大一致。

第二個問題就是就算不考慮第一個問題,想要精準消滅對人類有害的微生物也是目前不可能的,首先是環境中的微生物實在是太多了,就算要消滅也沒有那麼好的辦法,更重要的是現階段人類對於微生物的瞭解之少,拿細菌來說,現在可培養的細菌不到1%,而人類通過別的手段瞭解到的細菌不到3%,病毒就更少了,人類對病毒的瞭解佔所有病毒的比例也就0.0005%,這些數據都是通過統計學估算出來的,不一定百分百準確,但大致不會差太遠,所以不說消滅自然界對人有害的微生物,光消滅已知的會對人產生危害的微生物已經是很難做到的事情了。


怎麼不能,火焰消毒聽過沒?


如果是在實驗條件下的話,我們可以採用高溫高壓滅菌的方式殺滅所有微生物,但是無法定向的殺滅所有有害微生物。

如果是在整個大環境下的話,沒有很好的辦法殺滅所有微生物。總不可能把地球扔進高壓鍋裏去煮一煮哈哈哈哈,就算能,也還是無法做到定向殺滅所有有害的微生物。打個比方來說,我們沒法把所有的心術不正的人都分辨出來,是一樣的道理。

其次我們也要認識到,這個有害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只是相對來說。有害只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對人類的生活生存造成困擾。但是萬事萬物總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就拿黴菌來說,一下雨就長黴,這是為人所不喜的吧?但是用黴菌製成的腐乳呢?還是被人們所接受的。

所以,在實驗操作上是可以殺滅所有的微生物的。在大環境下是做不到的。好壞是難以定義的,好壞也是難以區分的。


既然問題是為什麼不能,那就不批判要殺死所有有害的微生物這一說法了。

首先,有害這個詞就不大對。辯證法告訴我們要辯證地看問題,自然中沒有絕對的有害或者有益之說,這一切都是從人自身的角度而言,而是是站在當下的角度,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或者換個情景可能就會變化。

其次,人對微生物的瞭解特別特別少。我們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微生物,有多少微生物是可以培養的。微生物的適應性和耐性特彆強。在自然環境中,我們基本上是不可能將微生物殺絕的,它們中有的可以產生孢子一直存在著,等到環境合適再復甦。以土壤為例,如果我們將土壤滅菌,使用目前任何一種滅菌辦法,滅完立即去測序,都能發現有微生物存在(當然,如果測DNA的話,裡面有部分是已經死亡的),一段時間後,裡面的微生物量可以接近或者恢復(羣落結構肯定是發生變化了的)。微生物羣落是一個複雜系統,抗逆性特彆強。


呃,並不是所以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對人體有益的菌叫有益菌如腸道里的大腸埃希菌等,他們本身就是一個保護器,當然,大腸埃希菌在腸道纔是有益菌,當其出現在尿道或者是其他的部位,則會引起尿道炎或者其他的一些明星疾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