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举例的是以一个网路活动为例,当然啰!! 也是可以应运在一般网路行销的计算方式,例如透过Banner、EDM、文章...,不过如果是透过现在流行的Web2.0行销模式,那么这就比较难去衡量,譬如以Twitter为例,google不易将twitter的内容搜寻进去,但是一则Titter讯息出来,如果你的追随者很多,那么曝光效果却是很大,讲了这么多题外话,下列赶进进入重点。

一般网路行销通常会经过下列几个阶段
一、广告曝光数
代表你的广告被曝光几次,曝光并不代表使用者是否有看到此广告,或是此广告是否吸引使用者,只能说曝光数多代表著可能很多人看过你的广告讯息,如果加入购买广告的成本除以曝光数来说,以比较专业的名称来说就是CPM,代表著每曝光一千次的成本为何。

二、广告被点阅数
看完广告后会点击的次数,大约为曝光数的0.2%~0.3%,也就是一般如果曝光1000次,大约只会被点击两次,加入购买广告的成本除以点击数来说,以比较专业的名称来说就是CTM,代表著每次被点击的成本为何。

三、活动网站被流览次数
上述两个通常都是指你放在别的网站的广告,当然啰!! 一般都会有个目的网页或是活动网页,而这边指的是点击第二步的连结后连到活动网站并浏览数为何,不过当然也有一部份的流量来自于网友透过其他各种方式连到那活动网页的。比较专业的说法为-造访人次单位成本Cost Per Visit (CPV)

四、参与活动人数
经过上述的步骤后,真正有参与活动者,举例来说,你的活动网站设计网路小游戏,而这边就是统计有玩网路小游戏的人数有多少,那么就可以统计出平均一个人玩这网路小游戏大约需要多少广告行销成本。如果没有直行到第五步骤,那么也可以算为订单单位成本Cost Per Order (CPO)。

五、实际购买或是申办人数
当然我们设计网路小游戏不外乎就是网友能购买我们的产品或是加入我们的会员,而这边就是指经过那些之后真正有留下资料并对于自己网站有实质贡献者,这边可以就可以很精确地统计出来到底投入的行销预算达到多少成效。比较专业的说法为-订单单位成本Cost Per Order (CPO)。


上述的计算方式为建议可评估一个网路行销成效,但是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都只计算到上述第一点和第二点,比较少去估到第五点,通常前四点属于正相关,也就是都维持一定的比率,但网友是否会将好奇转成对于你自己产品的真正贡献时,则不一定,仍要看你的产品是否真正符合网友的需求,只能说透过网路行销可以增进机会比率,但并不代表一定有正相关。( 文:张耿益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