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典文獻,中國古代道教中所用香料約有十種,分別是:“返風香”、“七色香”、“逆風香”、“天寶香”、“九和香”、“反生香”、“天香”、“降真香”、“百和香”、“信靈香”。道教對不同場合用何種香料都有規定。例如,道書稱:“檀香、乳香謂之真香,只可燒祀上真。”道教儀式都離不開香料這一形而下的物質載體,以達到形而上的修行境界。

  “返風香”、“七色香”、“逆風香”和“天寶香”,這四種爲道教宮觀和齋醮中用香,宋呂太古《道門通教必用集》卷5稱其爲“奉獻諸天無價名香”,其來源和製法不詳。

  “九和香”,此爲道教神仙傳說用香,宋洪芻《香譜》引《三洞珠囊》稱:“天人玉女,持羅天香,按擎玉爐,燒九和之香。”

  “反生香”,又稱“返魂香”、“驚精香”或“卻死香”,據考證可能是中國古代乳香的一種名稱,宋葉廷珪《名香譜》稱其是“屍埋地下者,聞之即活”。

  “天香”,指天上神仙之香也指道教徒敬祀天神之香。

  “降真香”,道教齋醮中用香,《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降真香:“乃祀天帝之靈香也。”宋洪芻《香譜》載,降真香生於南海諸山,亦有稱產於大秦國者。該文獻特地提到:“(降真香)性溫平,無毒,主天行時,氣宅舍怪異並燒之有驗”,這是典型的道教燒香避穢方法。《仙傳》稱:“燒之,感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甚爲第一。小兒帶之,能辟邪氣,其香如蘇方木。然(燃)之初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特美。”

  “百和香”,百和,指百種香料和合而成《要修科儀戒律鈔》卷8引《五符序》雲:“(燃)百和之香以破穢。”

  還有一種是“信靈香”也是道教齋醮中用香,僅次於降真香,《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說:“信靈香可以達天帝之靈所”,其香由降真、鬱金、沉香、速香、藿香、甘鬆、白芷、大黃、香附、玄蔘等按定量合成。

  其制香之所當爲靜室,於甲子前一日,在潔淨之靜室置五子牌位,以香燈供養。在甲子日攢齊香品,丙子日碾料,戊子日和香品於一處,庚子日做成香丸供於天壇之上,壬子日裝入葫蘆掛起,再至甲子日焚一丸祀天。其後不許常用,“凡遇有急禱之事,焚之可以通神明之德。如出行在路,或遇惡人之難,或在江湖遭風浪之險,危急之中,無火所焚,將香於口內嚼碎,向上噴之,以免其厄”。

  道學既然是一門玄學,因此道教香文化也較深奧。道教稱香有太真天香八種,即“道香、德香、無爲香、自然香、清淨香、妙洞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

  這八種香不是普通的香料,其實是人的“心”香,屬於形而上的修行境界。“道”、“德”、“無爲”、“自然”、“清淨”、“妙洞”等字都不存在俗意,與超自然的上天或神仙聯繫緊密。

  《道書》所載《上香偈》稱:“謹焚道香德香無爲香、無爲清淨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惠香、朝三界香,香滿瓊樓玉境,遍諸天法界,以此真香騰空上奏,焚香有偈,返生寶木沉水奇材,瑞氣氤氳,祥雲繚繞,上通金闕,下入幽冥。”

  “金闕”、“幽冥”都不屬凡間,這些香到達了超自然的地方,有一定的寓意,也就在道教儀式過程中,焚燒香料以指引人的心靈達到一種超自然的境界,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解脫而“心”香。

  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54解釋這種“心”香的寓意爲:“道香者,心也。德香者,神也。無爲者,意也。清淨者,身也。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達上清也。洗身無塵,他慮澄清。曰自然者,神不散亂,以意役神。心專精事,宵蒼如近君,凡身不犯諱。四香合和,以歸圓象,何慮祈福不應。妙洞者,運神朝奏三天金闕也。靈寶慧者,心定神全,存念感格三界,萬靈臨軒,即是超三界外,存神玉京運神會道,不可闕一,即招八方正真生氣,靈寶慈光,即此道也。以應前四福應於一身,以香焚火者,道德無爲之純誠也。以火焚香者,誠發於心也。”這些就屬於道教形而上的修行境界。

  文章源於網絡,僅爲作者觀點,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繫處理!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