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西漢司馬遷《曆書》說:“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2006年清明節即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既是春天的一個節氣,還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清明節氣處於春分節氣之後,此時段自然界陽氣漸盛,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人們遠足踏青,在郊外參加傳統健身活動,親近自然,可謂順應天時,此既有助於人們吸納大自然的純陽之氣,更能驅散冬季體內鬱積的寒氣,有益於身心健康。

  起居養生:清明節氣之後自然界陽氣逐漸旺盛,氣溫升高並且漸趨平穩,白天也越來越長,此時應早睡早起,適當增加白天生活、工作、學習時間是清明前後生活起居養生的總要求。

  清明前後宜順應早起的作息規律,天亮即起,着寬鬆衣服到柳絲吐綠的公園、河濱、岸邊觀賞綠色或鍛鍊身體,不可在清晨懶牀。柳樹是應和春氣最強的植物,其垂柔調暢,與肝臟功能相合,觀柳、賞柳有助於疏肝怡性,晨起適度運動,動則昇陽,微升陽氣,都有利於一身氣血的調暢,對提升白天工作、學習的效率十分有益。

  情志養生:清明節氣有國家法定三天小長假,全國各地天氣清澈明朗,草木萌發,百花盛開,自然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給人一種清新明朗的感覺,此時段人體肌膚腠理開,五臟六腑濡潤,人們最宜多到戶外運動,如開展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等活動,對身心調節大有益處。

  清明掃墓祭祖,懷舊悼亡,利用這個抒發情感的機會,好好地疏利自己的情緒,向故去的親人傾訴,不失爲疏泄情志的好方法,但切忌悲傷過度傷害臟腑,影響身心健康。清明時節踏青郊遊,到戶外空氣清新之處,或山清水秀的郊外春遊,是調整身心與自然萬物和諧同步的最佳養生措施,而花香疏肝,因此郊遊踏青更爲疏泄情志、調暢肝志的好辦法。

  飲食養生:清明節後已進入暮春,氣溫升高,人體也因陽氣升動而向外疏發,體內外陰陽不平衡,人們氣血運行波動較大,故應慎食“發物”。如若不注意,即會導致高血壓病、冠心病、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皮膚病等病症加重,或是舊病發作、急性發作。爲了避免舊病宿疾或過敏疾病的發作或病症加重,有些人要慎食海鮮、羊肉、狗肉、公雞、雞頭、鴨頭、雞脖、鴨脖,以及韭菜、香菜、茴香、大蔥、生薑、白酒等,可適當食用一些如紅棗、枸杞子、豆製品、雞鴨魚肉等補血養肝,及薺菜、菠菜、油菜、芥藍、芹菜等和中通腑的食物。

  另外,隨着降雨量的增加,人體易被溼邪困遏,特別是原本患有消化系統疾病或是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人羣,常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是關節、四肢痠痛不適,對此可在湯羹或米粥中,加一些諸如生薑、高良薑、山藥、薏苡仁等溫中健脾、散寒利溼的食材或藥食兩用物品,均有較好的養生保健價值。

  運動養生:清明之後天氣轉暖,春風和煦,適合以下三類運動:一是和緩運動型,如健走、慢跑等,且走且跑且停,時快時慢,這種快慢相間的運動可以穩定情緒、消除疲勞,亦有改善心肺功能的養生保健作用。二是休閒趣味型,像春遊賞花、放風箏、踢足球等,動靜結合,形神共養,這種融休閒旅遊、趣味運動爲一體的活動,對促進天人和諧、維護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三是保健養生型,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傳統健身術,其通過意念專注、呼吸調整、形體鍛鍊,可強健人體的精氣神,對中老年朋友更爲適宜。

  預防疾病:清明時節草木萌發、吐綠泛青,桃李綻放、百花競開,空氣中飄散的各種致敏花粉增多,加之春天風沙揚塵較多、氣溫冷熱不穩,可吸入顆粒物與高低不定溫度的作用和刺激,容易引發過敏性哮喘。本病在發作前常表現爲鼻癢、噴嚏、咽癢、咳嗽等,以反覆發作的喘息、咳嗽、胸悶等爲特徵,嚴重者還會發生呼吸困難而引起窒息。爲了減免過敏性哮喘的發病,宜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對花粉及植物過敏者應儘量不要去公園或植物園,如一定要外出,也應減少與花粉的接觸,最好戴上口罩。二是清明前後晝夜溫差較大,沙塵天氣較多,容易使人發生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誘發哮喘,所以清明時節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感冒。三是根據個人狀況,選擇太極拳、內養功、散步或慢跑、呼吸運動等,平時長期堅持鍛鍊,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可控制哮喘發作。四是根據體質差異,未雨綢繆,在哮喘未發作前,請中醫師診斷,辨證選擇補肺虛的玉屏風顆粒、補脾虛的六君子丸、補腎虛的金匱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等中成藥,強健體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