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中國汽車市場風雷滾滾,中國依然是國際汽車廠商必爭之地。尤其是當股比政策放開之後,國際廠商不安分的心重新復活,寶馬之後,大衆,奔馳,豐田已經有了戰鬥之心,躺在合資企業身上掙快錢的思維不將存在,未來,合資中方企業得擔心一下,是裸奔還是去找出路?

股比限制取消,掙快錢危險?華晨中國吞苦果,北汽心急奔馳想獨立

寶馬搶先吃雞,華晨中國一蹶不振

去年7月,寶馬搶先吃雞,寶馬在中國的合資股比將達到75%,對應的項目是寶馬在瀋陽的項目。把“提高股比到75%”結合“擴大華晨寶馬投資”和“長城寶馬合資不設新渠道”綜合來看,很多想不清楚的邏輯都能成立。

股比限制取消,掙快錢危險?華晨中國吞苦果,北汽心急奔馳想獨立

實際上,去年4月17日,發改委向外明確了汽車產業合資股比放開的時間節點,實際上爲汽車產業設定了一個五年的開放期: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一系列的取消,讓國際汽車巨頭們心思都活了,相反,中資公司心情就不那麼痛快了。

以華晨寶馬爲例,有數據顯示,華晨中國2017年財報的數字顯示,2017年總盈利38.66億元,其中華晨寶馬貢獻52.38億元,明顯可以看出華晨寶馬補貼華晨汽車自主品牌虧損額度相當大。

股比限制取消,掙快錢危險?華晨中國吞苦果,北汽心急奔馳想獨立

波動最爲劇烈的是華晨中國股票,當天,股價從13.7港元跌至11.18港元。最神奇的是,從華晨中國的股價從此一路走低,截至今日股票均價跌到7.52港元,幾近腰斬。這與寶馬提高合資比例關係大麼?

大衆奔馳不甘落後,中資企業危險了!

寶馬搶了風頭,並不代表其它國際汽車企業無動於衷。

股比限制取消,掙快錢危險?華晨中國吞苦果,北汽心急奔馳想獨立

3月12日,德國大衆年會上,大衆集團CEO迪斯在回答記者採訪時首次提及“考慮提升在華股比”;近期傳出豐田也有意在華提升合資公司股比;3月22日路透社香港有報道稱,戴姆勒已請求高盛幫助其探索增持北京汽車的股份,除此之外,戴姆勒還希望增持北京奔馳的股份……

規律很明顯,提出這些要求的國際公司,其產品在中國都屬於熱賣大銷的代表。以北奔爲例,相關財報顯示,北京汽車2018年收入爲200.85億歐元,同比增長8.5%,綜合收益18.02億歐元,同比增長2.9%。其中,根據戴姆勒2018年財務報表顯示,北京奔馳2018年收入爲174.33億歐元,同比增長13.4%。綜合收益爲25.77億歐元,同比增長8.6%。

簡單說,在北汽的業務體系中,北奔就是下蛋的雞,養活了北汽其它的業務體系。於是乎,據彭博社報道,去年12月,戴姆勒表示有興趣將北京奔馳的持股比例從49%提高至至少65%,但北汽集團很快否認了這一傳聞。對於此次戴姆勒通過高盛增持北汽股份的傳言,戴姆勒和高盛均拒絕置評,北汽則沒有作出迴應。

股比限制取消,掙快錢危險?華晨中國吞苦果,北汽心急奔馳想獨立

但是,不管回不迴應,股比取消是不可逆的。如果說,合資的方式,讓我們學會了造車,但當合資不再時,中資公司還做出好車麼?或者說養活自己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