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 是你梦里的威尼斯

白昼波光粼粼,夜晚星光璀璨

九点来钟,拖著箱子咣唧咣唧地出发,从Roma Termini坐火车前往水城威尼斯Venezia Mestre站。这次我们选择的交通工具基本全是火车,虽然贵点但的确是要快不少。酒店也相应的选在火车站周边,好在欧洲城市的火车站大多都在市中心,地理位置非常好,交通更是方便。

罗马—威尼斯

去威尼斯的这趟车,我们定的是.italo这家公司的。虽然我们是提前超级久定的票,但是到了当场买票也是ok的。欧洲火车不像国内,要提前订票还得安检。欧洲这种城际铁路,除了圣诞等假期票会比较紧张之外,平时都是随买随出发的。开车前十几分钟买都来得及,直接在火车站的自动售票机买票,然后在月台打票上车就行。因为不用按键,掐著点提前两分钟到站台就行了,很方便。所以火车站离自然也没有所谓的「候车大厅」,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店铺商场咖啡厅。

不过唯一比较难过的就是,我们的火车居然晚点了。原本在大厅的那个大屏幕底下等著月台出来,结果等著等著,月台消息没等来,晚点的消息倒是给的勤快。先是晚点五分钟,然后五分钟到了变成十分钟,最后等著等著居然变成晚点半小时了,每到五分钟就加五分钟,等的人那叫一个绝望,一度以为要被火车抛弃了。好在最后还是成功上了车。我订票的时候明明定的是「低票价」,结果坐上的还是巨高级的prima车厢,也不晓得我是怎么定的票hhhhh

大概13:00左右,我们顺利抵达Venezia Mestre,当然这趟车的终点站是Venezia Saint Marco,就是威尼斯主岛上的车站。不过因为我们选择住在岸上,所以也就定了Mestre对面的一家酒店,叫做Hotel Tritone,从火车站出来步行1min就到了,非常方便。

迅速办好入住,从酒店前台要了一张地图。前台小姐姐还很热心的告诉我来回主岛的交通,帮我标注在地图上。从Mestre来回主岛,首选当然是火车,1.25欧单程票价,一直开到深夜11点半12点的样子。要不就是2路公交,票价似乎是2欧单程,一直开到午夜12点。不过过了12点,还有夜车(也就是N字开头的公交巴士)可以坐,所以全天候24小时都是可以自由来回的,交通并不需要担心。

义大利 威尼斯 0°C—5°C 晴

在Mestre的售票机上买好去Saint Marco车站的票,别忘了在月台打票,没打票的话查到就直接算逃票的。这两站之间往返的车非常频繁,5–15min就有一班,而且是单独显示在一块大屏幕上的,和去别的目的地的车是分开显示的,千万别看错月台了。上车随便坐,没有规定位置,大概10到15min就能到达威尼斯主岛。

出了圣马可车站,广场上的鸽子还是依然活力四射地到处乱跑,也不怕人。运河对岸的小圣西门教堂,巨大的穹顶和三角门楣上精致的浮雕在这个不算特别明媚的下午依然宏伟漂亮。水光潋滟,阳光正好,威尼斯一如印象中的波光粼粼。不过大约是因为冬天淡季的缘故,夏日里游人如织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空著的贡多拉在大风刮起的波浪中沉沉浮浮,看起来还是颇冷清。

大约下午两点来钟,再不吃午饭就要错过饭点了。于是我们在车站刚进岛的一家餐厅坐下,点了一个seafood pizza和一个salami pizza,还有简单的沙拉,一共是31.3欧。相对于岛上的整体物价来讲,人均竟然还不算很高的。新鲜的青口和花蛤躺在酥脆的饼皮里,还有鲜红的香肠和烤到焦黄的芝士,端上来时散发著迷人的香味,引得人食指大动。不过这几天的确是pizza吃多了,整的我现在有点审美疲劳了hhh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开始慢慢探索这座岛。有了上回我在人潮中动不动就没信号,还是不是在七拐八弯的小巷中迷路的经验,这次我干脆抛开手机,就沿著运河旁的大路走,反正怎么走都会走到圣马可广场。沿途看到好看的教堂啊咖啡馆啊,就停下来拍拍照。一路经过不少上回我走过的路,而且我竟然还有印象,时不时就能想起来,「啊,这个桥我走过的」,也算是十分惊喜了。

之前也说了,和熙熙攘攘的夏季相比,冬日的威尼斯游客不多,街道旁很多商店甚至都没开门。正在营业的那几家,卖的东西也依然无非就是那几样:闪著金光镶著碎钻的夸张面具,手工制作的柔软皮具,还有路中间小棚子里卖著的那些三姑六婆的日常所需,鱼肉蛋奶青菜面粉之类。只不过没了夏日艳阳和小贩的叫卖声,集市好像总是缺了点烟火气。贡多拉也没什么乘客,平日里「塞船」的大运河今天居然出人意料的空空荡荡。

走著走著就到了里阿尔托桥,高高大大,人声鼎沸。这座横跨大运河的大理石单孔桥建于16世纪,而直到19世纪中期依然是步行跨过大运河的唯一地点,所以也被称为威尼斯的「三大桥」之一。此时虽然云层颇厚,但是就快要日落了,强烈而刺眼的阳光还是钻出了厚厚的云层,毫不吝啬地洒满大地。强烈的背光让相机仿佛失灵,再美的景在镜头里都只能留下黑了吧唧的一团。大概这样的良辰美景(如果没有大风就更好了),还是只能用眼睛来记住了。

义大利 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 Piazza San Marco

沿著大路再走几分钟,便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圣马可广场。

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唯一被称为「Piazza」的广场,其他的广场无论大小皆被称为「Campi」,可见它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作为威尼斯的地标,这里曾被拿破仑赞为「欧洲最美的客厅」,历史上也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中心。

马可,耶稣圣徒,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奉为主保圣人。相传9世纪,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将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为圣马可兴建教堂,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这里起先只是一个小广场,后来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扩建成了现在的规模,再后来又被拿破仑占领,把广场边的官邸大楼改成了自己的宫殿——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历经战乱沧桑,如今却依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广场东边的圣马可大教堂,是著名的拜占庭式建筑,最初是威尼斯公爵的教堂,后来成为威尼斯天主教的主教座堂,也是威尼斯宗主教的驻地。圆顶上有著精巧的雕塑,威尼斯代表性的飞狮骄傲地盘踞在正中央。

旁边的总督宫、圣马可钟楼等精美的建筑,也大多都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周围也有许多咖啡店和餐厅,桌椅露天摆放在广场上,也不晓得这么冷风嗖嗖的冬日有没有人会在没有暖炉的露天广场喝咖啡。

我们一路掐著时间,正好在日落的晚霞中抵达圣马可广场。今天天气特别好,晚霞也格外绚烂。瑰丽的晚霞让圣马可大教堂雪白的大理石墙壁都染上了一层胭脂色,镀金的穹顶则成了华丽的玫瑰金色,在粉蓝色的日暮天边显得格外浪漫。日落的景致在南面的码头同样旖旎得很。透过贡多拉逆光的剪影,远处雄伟的安康圣母教堂在晚霞的云彩中看起来颇有「圣母」的温柔光环,没了闪烁的粼粼波光,大运河的水面看起来有著仿佛丝绸般的质感,湛蓝的颜色深邃又纯净。

背面的叹息桥意外地没有人满为患,当然下面的水道也没有缓缓驶过的船只,更没见到那个「日落时在桥下亲吻就能天长地久」的浪漫爱情传说。

义大利 威尼斯 0°C—5°C 晴

入了夜的威尼斯气温骤降,发现夜已是色四合的时候也突然能感到冷风阵阵。毕竟圣诞期间,几乎所有的街道上都挂起了彩灯,在大大的落地橱窗明晃晃的灯光里,看起来像小宝石一样散发著细碎而璀璨的光,和两旁古旧的街道与建筑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很温暖,很浪漫。

今夜的威尼斯也和上回一样,又让我想起那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那么多游客是怎么在一瞬间都消失了的???随著太阳沉入海平面,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就瞬间变得冷冷清清了。那么……人呢?都跑哪去了???

随著街边的商店陆陆续续地关门,偶尔还能看到几家画廊、艺术博物馆和小手工艺品店依然在营业中,但也是游人寥寥,门可罗雀,白日里的人头攒动仿佛是梦里的景象。而随著夜色渐深,黄昏时暖黄色的水巷河道,也渐渐染上了神秘的蓝紫色调。在这星星点点的璀璨色彩中,营造出一个童话般的梦境。

夜晚的威尼斯真是没什么行人游客,冬夜的冷风呼啸著刮过狭窄的街道,更添了一份冷意。我们路过的某个教堂其实是乐器博物馆,里面陈列著大量的14世纪甚至更早的提琴、长笛和钢琴,在恢弘的建筑内也播放著浑厚沉稳的交响乐,很有氛围。不远处的小广场上,挂著一串串的彩灯,这里有威尼斯的圣诞集市。当然了,规模很小人也不多。各个小木屋里卖著的依然还是熟悉的乳酪火腿和红酒,也没什么游戏之类的活动,大约和岛上大多都是游客的客观条件有关,所以看上去更加冷清萧瑟了。

再走走就到了学院桥(Ponte dell』Accademia),明信片角度的威尼斯,白昼和夜晚有著别样的美丽风情。大运河的拐弯,大教堂的宏伟,上回看过了日落晚霞中的安康圣母教堂,这回又见过了暮色四合时的威尼斯大运河。

夜晚的威尼斯也是天朗气清天高云淡,一盏两盏黄色和白色的街灯,在平静的大运河水面投射出长长的倒影。偶尔有游船驶过,把这片光影搅得细碎温柔,渲染出油画般的浓郁色彩。

真美。

一路往回走,路过很多仍在营业的餐厅和咖啡厅。大约是夜风实在太冷,原本颇受欧洲人青睐的露天坐席都空著,甚至一些沿河的餐厅也在冬季这个旅行淡季直接停业了。上回来时,坐在河畔吹吹晚风慢慢享用丰盛晚餐的惬意大概也难以体验了。

路经一所大学,Università Ca』Foscari Venezia,占地面积真是不大,就那么可怜的几栋楼,也没看到学生在附近走,就一块牌子立在广场上「验明正身」,看看倒也挺新奇的。

从小圣西门教堂后面窜出来,走下宪法桥,运河边的小摊贩把自己的小棚子也应景地装上了圣诞彩灯,一条街上看去还真的挺有圣诞氛围的。

花花绿绿的糖果后面,放著一个大大的桶,浓郁的葡萄果香混杂在温热的蒸汽中飘散开来,竟然是难得的找到了圣诞特供的「热红酒」。不爱喝酒的我妈,这趟旅行心心念念就想尝试一下的便是这热红酒。买两杯尝尝,酸甜而浓郁的果香味,温温热热地顺著食道滑进胃里。经过高温加热烹煮的红酒,酒精几乎都挥发了,单宁的涩味也所剩无几。

不似阿尔萨斯的热红酒添加了大量的肉桂豆蔻等香料,威尼斯的热红酒就是纯粹的果味,甜甜的酸酸的,像饮料一样,也不醉人。虽然我总觉得怪怪的,但我妈倒是蛮喜欢的hhh。

直到我们回到圣露西亚车站,大运河上熙熙攘攘的盛况依然不曾改变。Water Taxi的生意红红火火好得不得了,Water Bus更是一趟又一趟地把游客们里里外外的运送。

这一船一船的人,进了主岛之后,也不晓得都跑去了哪,反正咻地一下就没了踪影,主岛的街巷还是冷冷清清的。

义大利 威尼斯 0°C—5°C 晴

压著最后一分钟,急匆匆地买了票冲上车,回到威尼斯Mestre的时候大概也才八点来钟,刚好晚饭时间。走了一天的妈妈累的懒得出门觅食,遂我和老爸出门吃饭。在酒店门口问了前台小哥,推荐了一家当地人常去的小餐馆,就在步行5分钟的地方。找到地方,发现面积意外地还真不小,生意也极好,几乎都坐满了。但是装修的感觉确实是很地道的本地餐馆,典型的欧洲乡村风格,质朴的很。我们坐下后,惊讶的发现他家居然提供中文菜单哈哈哈,看来中国游客被推荐来的估计数量也不在少数。我们颇为奢侈的点了一大堆,冷盘头盘是海鲜拼盘和帕尔玛火腿,主食选择了墨鱼汁义大利面和义大利海鲜烩饭,餐酒则选择了白葡萄酒。

威尼斯靠海,海产品自然是种类繁多品质新鲜。那一大盘海鲜拼盘里,腌制和熏制的各种鱼类、白灼的大虾和小虾仁、新鲜的鱿鱼墨鱼八爪鱼,简单粗暴地堆起一大盘,挤上去腥的柠檬汁便可大快朵颐。帕尔玛火腿那白色的油脂在嫩红色的肉类纤维中均匀地分布,落下雪花般的花纹。

海鲜拼盘的量已经很足,但火腿更是夸张,十几二十片切得薄薄的火腿,堆成花一样的小山包,真是实诚到到一上桌就让我惊呆了。更别提还有送的餐包了。义大利的面包长得有点像俄罗斯列巴,圆咕隆咚的,表皮很硬但里面却软软的很劲道,切成小块掰著吃。桌上的调料瓶,除了常规的盐和黑胡椒,还有义大利必须有的橄榄油和黑醋,还有一罐小面包棒,就像苏打饼干那样酥脆可口,打发时间是个不错的咸口零食。待我们慢吞吞地聊著天,喝著酒,把这看起来多到可怕(实质上也真的是多的可怕)的食物吃完的时候,主食也上来了。

黏糊糊的烩饭和黑乎乎的墨鱼面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味道还挺不错的。米饭在高汤里咕嘟嘟煮熟,加入扇贝、生蚝、鱼虾蟹等海鲜继续炖煮,等到海鲜的鲜味都渗入米粒之中,撒上一把海盐,磨上一把胡椒,再点缀上切碎了的罗勒等香料,就是一碗地道的义大利海鲜烩饭。由于烹煮方式的缘故,欧洲的米饭总有点夹生的感觉,大概是吃惯了中国饭的我觉得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墨鱼面的调味则更为简单,墨鱼汁调出面酱,简单的盐味更加突出了小麦本身的甜味和墨鱼的鲜香,优质的食材更以其本味就足以征服食客。

食毕,带著吃的圆鼓鼓的肚子,满足的回到酒店睡下,准备开启第二天的旅程。


DAY4 在米兰偷得半日闲散

胖嘟嘟的鸽子,飞过教堂旁热闹的集市

威尼斯—米兰

我们在威尼斯住的Hotel Tritone似乎是个四星还是五星酒店,早餐自然也是星级酒店的标配,品种非常丰富,不过我们定的酒店房间不含早,所以我们每个人多交了4欧早餐钱,的确是物超所值。

吃饱了各种烘焙和蛋奶制品之后,我们搭乘9点02的TRENITALIA的火车,前往时尚之都——米兰。

两个多小时的火车,我竟然还顺带完成了自己毕业论文的初稿。出来旅游都不忘学习,我也是服了自己了hhhh

义大利 米兰 -3°C—6°C 大部分晴

火车咣当咣当地驶入位于城市中心的Milano Centrale,阳光从那巨大铁质顶棚的镂空缝隙中洒满全身,让人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拥有悠久历史的米兰中央火车站,古朴大气的柱廊和厅堂中也树起了巨大的圣诞树,点起了圣诞的彩灯,为脚步匆匆的旅人们带来浓浓的节日氛围。门口广场上还有个被咬了一口又补回去的苹果,也是蛮有趣的。

我们这次住的酒店Hotel Flora,就在中央车站走出去800米,位置很方便。就是门口有点小,一不小心就会和隔壁酒店弄混,差点就走错酒店了哈哈哈哈哈。我们依然是定的三人间,这也是我觉得欧洲酒店很不错的一点,就是他们会有大量的三人间,完全照顾了一家三口出行的需求,很贴心。

义大利 米兰 米兰大教堂 Duomo di Milano

办好入住稍事休息,趁著日头正好,我们坐地铁线到Duomo站,直奔著名的米兰大教堂。

这座位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是天主教米兰教区(世界上最大的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不仅仅是义大利最大的教堂,也是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前后经历了五个多世纪才彻底完工。

一出地铁站,抬眼就是震撼的景致——米兰大教堂气势恢宏,静静伫立在广场中央。广场上人头攒动,挤满了游客和被游客们逗来逗去的鸽子。人们留影时的剪刀手和鸽子飞翔时张开的翅膀给庄严宏伟的大教堂带来了些许活泼和轻松。

虽然名字Duomo是「圆顶」的意思,但米兰大教堂其实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它的上半部分一共有138座哥特式的尖塔,最高的尖塔顶端有一尊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下半部分则是巴洛克风格,刻满了雕塑的墙面极尽繁复精美,毫无疑问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从著名的《米兰赦令》让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开始,米兰大教堂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拿破仑在这里带上加冕的王冠,达芬奇为这座精妙的建筑发明了电梯。这座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教堂,不仅仅是一栋建筑,而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广场中央有座雕塑,是义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据说描绘的是他在战争中骑马激励士兵冲锋的场景。当然,国王的头顶也逃不过被鸽子们占领的命运。

冬日正午璀璨的阳光被米兰大教堂的尖塔切割成成细碎的光束,笔直的线条延伸感直冲云霄,而楼空窗棂的雕花却圆润柔滑。中世纪的匠人有著精妙绝伦的雕刻手艺——尖拱、壁柱、花窗棂,极尽华美之能事。100多座尖塔每一座塔尖都有神的塑像,仿佛一座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笔直利落的线条使得整个教堂呈现出一种跃动的升腾感,非常壮观。外部的墙面上刻满了圣人圣女的雕像,每一个都精致到栩栩如生,虽然我完全认不出哪个是哪个,但受到的震撼却一点不少。白色大理石在湛蓝的天空下呈现出色彩的强对比度令人目眩神迷,细腻又极具艺术色彩的设计和装饰,让整个教堂本身成为一件艺术珍品,难怪马克吐温将这里称为「大理石的诗」。

时间很紧,加上父母兴致不大,我们就没有进入大教堂内部,也没有爬上长长的920级阶梯,去塔顶俯瞰米兰全景。不过,米兰大教堂的内部虽然宏伟华丽,但和令世界经验的外观相比却的确稍逊一筹。教堂内部有著高耸的穹顶和精致的壁画,用于采光的侧窗镶嵌著赛色玻璃,阳光透过色彩斑斓的窗棂,光线幽暗而神秘。玻璃拼贴而成的宗教画作,摇曳的烛光和虔诚的祷告,都让这里充满了宗教庄严圣洁的氛围。

而走上回环的窄窄阶梯,经历920级台阶的洗礼,徒步登顶大教堂,则能将高耸入云的塔群和米兰绚丽夺目的蓝天尽收眼底——大理石板反射著细碎的阳光,在蓝天之下洁白而干净;精巧的花纹雕刻,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令人赞叹。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相机里留下的一万张自拍也抓不住米兰天空这纯粹的蓝色。稍作想像,过去要耗去多少人力和精力才能建造这么一座精妙绝伦的建筑,让全世界在未来的岁月都折服在它的魅力之下。

圣诞的欧洲大约有个百试不爽的规律,有大教堂的地方就有圣诞集市——米兰自然也不例外。

米兰大教堂雄伟的大理石墙面外,搭起了小小的木屋,翠绿的松枝和大红的花束,为这首洁白的「大理石的诗」带来了节日的欢呼与庆祝的喜悦。

这个规模比起其他两城的可就大得多了,围著大教堂的三面全部挤满了人。酥脆的饼干刚刚出炉,椰子酸奶巧克力坚果,各种口味应有尽有;松软的蛋糕抹上红豆或巧克力的馅料,撒上厚厚的糖粉,颤巍巍地堆叠在橱窗后面;炉子里温热著的热红酒和热可可,甜腻的香气飘散开来,十里八乡都要为之陶醉。切了片的义大利火腿薄如蝉翼,均匀分布的油脂有著雪花般的纹理,各种酒和堆成山的各式乳酪也不断刺激著人们的味蕾。

大量的花束、摆件和挂件,精巧可爱,在风中叮叮当当地飘。虽然十之八九是made in China,又贵得令人难以理解,但耐不住应时应景,还是吸引了好多顾客。

冰冷的大理石,墙外的枯藤老树,温暖的阳光,懒洋洋的鸽子,人头攒动的圣诞集市,还有空气里飘散的甜蜜香气,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看似冲突却异常和谐。身处在这个奇妙的环境,人也感觉异常的放松呢。

米兰大教堂门前的广场,左侧有一个拱形建筑。这是国王同名的米兰商业中心,叫做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回廊,里面开满了装潢考究的时装店、餐厅和书店。拱圆形的顶上装有彩色玻璃棚,地面铺满了大理石制成的马赛克图案,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圣诞期间,回廊中央也树起了大大的圣诞树。这么个做广告搞宣传的好机会自然是各个品牌的必争之地,今年的赞助商就是施华洛世奇。可想而知这棵圣诞树会是怎样的璀璨华丽,顶著一头小彩灯在LV和万宝龙的店铺门口耀武扬威。

这些品牌圣诞树一直延伸到回廊外面,一出来还有一颗开著花的宝格丽圣诞树,形状很奇特,非常抓人眼球。

旁边#SEEMYWISH的大幕墙效果像个哈哈镜,拍出来的照片特别好玩,喜欢!

义大利 米兰 斯卡拉大剧院 Teatro alla Scala

出来没两分钟就到了斯卡拉大剧院,这是我妈此行最憧憬的地点之一。剧院对面,在夏日里郁郁葱葱的小广场和结著红彤彤的大石榴的小广场,如今已经变得只剩枯枝落叶,所以我一眼竟然还没认出来,还是靠著Google Map才唤起我对马路对面斯卡拉大剧院的印象。

作为欧洲歌剧的顶级圣殿,斯卡拉大剧院是350部歌剧的首演场地,其中更不乏多部著名歌剧。而说起斯卡拉,就不能不提到威尔第。剧院的乐团曾对威尔第的几部乐曲进行修改,被威尔第本人称为「破坏」,所以有几年时间威尔第一度禁止斯卡拉剧院乐团演奏他的作品呢。

现今的斯卡拉大剧院是在斯卡拉圣母堂的旧址上建造的,曾在二战时期遭到空袭的破坏,后来重建了。而且内部还有设有剧院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著大量有关歌剧和剧院历史的画作、书籍等等。

不过入内是需要买票的,而且平时大门紧闭,也不是随意能进去的。

我们在门口转了转,期间有一黄牛拿著当晚歌剧演出的票,问我们要不要看。没带晚礼服看什么歌剧,我们拒绝了这个只加价2欧几乎没得赚的牛叔,离开了大剧院。虽然没能入内参观,但至少成功打卡,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义大利 米兰 义大利证券交易所

Italy Stock Exchange

作为一个对证券交易所爱得深沉的家庭,上回被我偶然发现的义大利证券交易所这次自然成了必去的地点之一。别人家的交易所,大约是修在古建筑里边,层高直逼两层楼还有多,外立面的廊柱充满了中世纪宫廷感,很是雄伟。这和国内的交易所感觉很不一样。深沪交易所论气派绝对不输,建筑充满了现代感和设计感,但欧洲的交易所大多古朴,有著厚重的历史感,同时也并不开放大厅给人们参观。若不是从一扇偶然打开的门里看到飞快跳动的交易数据,还真不知道这里就是一国股市的中心。

上回来时门前的广场正在维修,这回倒是装修完了。小小的广场上竖著一个比起中指的雕塑,也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反正我爸戏称其为「表达了义大利人民对股市的心情」。

现在正好一点多,饭点还没过,所以我们也就在交易所周边的小巷子里随意找餐馆吃午饭,还真给我们找到了一家门庭若市的小餐馆。地方真的好小,装潢很朴素,看起来有些年代了。桌子摆的很紧凑,狭小的空间了坐满了人。看起来大多都是周边的上班族,午休时间出来吃饭的。领带一扯外套一挂,点一盘意面喝一杯咖啡,聊聊身边的八卦或上班时没完成的任务,转头继续投入下午的工作。这大约就是米兰最真实的上班族生活掠影吧。从他们紧缩的眉头中可以看出生活的压力应该还是不小,急匆匆的脚步也体现著这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米兰的确是一座传统与现代交相融合的城市呢。

这家餐馆开在金融区的小巷深处,游客的足迹鲜少踏入,连一张英文菜单都没有。唯一一个会讲英语的服务生百忙之中帮我简单翻译了一下菜单,态度极好地协助我们点完了菜。通常这种专做本地人生意的餐馆菜肴味道都表现不俗,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我们点了混合芝士的意面,番茄培根洋葱的蝴蝶面,还有一个蘑菇火腿和青笋的软底披萨。

面酱混合了四种不同的芝士,浓郁的奶香味从鼻尖开始,逐渐充满口腔,让芝士爱好者真的仿佛置身天堂。蝴蝶面被浓郁的番茄酸味吊出了小麦的香甜,切碎的洋葱炒到泛黄飘出焦香,培根煎熟了撒一把进来,加入一点点恰到好处的咸香味,让各种味道达到平衡,避免了一种香气喧宾夺主的尴尬。披萨最令人惊艳,不像普通的披萨饼底薄脆,这个披萨的饼底绵软,面团在反复地揉打中变得劲道可口,披萨的灵魂——番茄酱也调的恰到好处,不咸不酸,和芝士拉起的长丝真是绝配。

真的好吃,毫无疑问地摘得了「此行最美味义大利菜」的桂冠,可能还会继续一鼓作气,夺下「此行最美味」的荣誉称号。

义大利 米兰

-3°C—6°C 大部分晴

吃饱喝足,在米兰想去的景点都已走了一遍。对艺术和博物馆兴致缺缺的爹妈对盎博罗削图书馆和布雷拉画廊都没什么憧憬,想了一下我们在米兰居然没什么目的地要去了。

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实在是轻松得很,我们就在米兰市中心沿著这小街小巷到处乱逛。圣诞打折季,商业区街道两旁的商店都贴满了大大的SALE,也时常看到提著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人们。果然外国人扫货的架势也很可怕啊。

我们在一家葡萄酒店呆了很久。在法国交换期间,我选修了两门葡萄酒相关的课程,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但一直没有机会好好实践一把。在米兰,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其实通过系统的学习,才真切的了解到葡萄酒相关的知识真是深奥的很,花一生来研究其中门道都不为过。毕竟一个好的葡萄酒人,尤其是店内的酒侍,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宽泛了——要了解不同的葡萄种类、地理环境、土壤结构、气候类型,要了解种植方法、酿造工艺、成酒口感,还要通晓一瓶酒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奇闻异事,才能根据顾客的要求帮助他们挑选出合适的酒。以后再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要一瓶82年的很多箭头的那个酒」了hhhhh

而我们通过和店内酒侍的交流,也选出了一瓶心仪的白葡萄酒。产自义大利南部的火山岩地区,清甜的口感背后还藏著胡椒调的辛辣,入口醇厚又清新,非常有趣。这些不同的味道,都来源于酿酒所用的葡萄生长的那片土地,不同的矿物质结构和土壤地质的区别,造就了葡萄酒入口后那丰富的层,是真正的大自然的馈赠。时值圣诞,在店内买酒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店内不仅放著圣诞歌曲挂著圣诞装饰,还推出了「圣诞大礼包」。大约是产区地质和风俗习惯的缘故,义大利买酒就喜欢送面包,圆圆的一个包起来还挺好看的,挺有嚼劲的面包,下酒应该不错。

走著走著就到了西北面的斯福尔扎城堡,这也是个UNESCO的世界文化遗产,很开阔的古堡。但毕竟五岳归来不看山,看过了那么多或雄伟壮阔或华丽精致的古堡后,我们对面前的这个提不起什么兴致,在对面看了一眼就折返啦。

也差不多要日落了,到处闲逛的半日也要结束了。我们沿著中央公园一路往火车站方向走,入了冬的公园绿化的确是萧瑟,高高的乔木树叶已经落尽,剩下一点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也蔫吧得很,感觉上灰蒙蒙的,并没有什么生机。不过公园到底是公园,各种狗狗在冷风中还是撒欢的跑。

当天边泛起橙红色的光芒,整个天空变得粉嫩旖旎,我们也终于拖著疲惫的身躯回到了酒店。明天我们将告别磅礴的罗马、华丽的威尼斯和精致的米兰,前往那个美丽而纯净的国度——瑞士。

TO BE CONTINUE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