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一直默默收到有些童鞋的私信提问,既有毕业不久,初涉质量的新人,也有一些在职场中谋求转型的伙伴,大多是对于未来的前景和方向不甚明了。笔者不才,在这方面有一些小小的体会,也借著知乎和大家分享,如果能够帮到一些童鞋,那字就不算白码啦~

自我介绍一下,笔者从事质量行业大概有七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期间经历了种种的困惑,迷茫,到现在开始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方向,希望自己能够努力达成吧~

毕业至今在两家公司任职,其中一家是国内某著名OEM,另一家则是初创型的新能源企业,担任过的工作既有量产前的开发测试质量,也有量产后的售后质量,算是从前到后都接触过。大凡谈到质量,总是会讲究一些分析问题的鱼骨图,人机料法环等工具,今天不想写这方面,纯当做心理入门吧哈哈。

回溯一下旧时光,当我第一次跨进OEM的大门时,还是11年的毕业季,出生机械的我并没有特别接触过汽车,便机缘巧合下以质量工程师作为了职场的起点。在第一次压力危机之前,我的自我标签是能够轻松应付面试,懂得职场礼仪,并且上进好学的合格新人。

我会礼善地对待所有的同事,在合适的时机提出疑问,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会彬彬有礼的回复邮件,兢兢业业地每天发送最新的问题状态;会协调资源去完成一项我认为应该要做的任务。。。

然而确实还不够,第一次项目会议Review,被PM一顿劈头盖脸的骂:你是质量吗?这么明显的漏洞看不出来吗?。。。当时我是有些懵逼的,毕竟是第一次做项目,而且看起来似乎错也并不在我,而更加在于零件设计工程师。

冷静下来反思之后,得到了进阶法则1:质量工程师不是质量协调。

在这里务必谈一下业内质量工程师的一些通用职责:

  • 通用职责1:问题分析与责任归属判定
  • 通用职责2:问题状态跟踪与反馈
  • 通用职责3:项目管理与协调

这样解释可能比较抽象,打个比方:如果说项目组是一支足球队,PM是球队老板,质量工程师(某些情况下会冠以质量经理的title)则是球队的教练。翻译一下就是:

  • 职责1:在球队进攻、防守不利时分锅,找到需要改进的球员
  • 职责2:持续监督问题球员的改进过程,并观察球队整体表现
  • 职责3:在出现更衣室打架事件时要迅速调解;球员消极怠工时要集中训练

后来一些年,我其实有些感谢当初骂我的那位PM,因为在此之前我真的不懂什么是追问,什么是challenge。如果质量工程师只是一味接收和认可其他人员的反馈,那被骂几乎是必然的。

原因在于:

  1. 整车制造或检测中的问题,很多既涉及软体,又涉及硬体,还会有一些其他对手件,因此,当碰到问题需要分析时,往往需要团队成员各自贡献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由于专业和经验上的不对等,会造成某些信息来源,实际上是错误的
  3. 成熟OEM的分工已经非常细致,而问题的责任归属者一旦认定,可能会承受来自项目可小可大的压力,因此,个人或部门立场不同,决定了某些信息可能并不会被轻易的挖掘出来。

此时,作为问题裁判的质量工程师,如果傻傻的听信某一方或几方的意见,要么会使分析误入歧途,浪费资源,要么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从何下手。

需要做什么呢?对于刚入门的工程师来说,一方面尽快熟悉整车结构,功能设计,这是为了让自己形成问题分析的基础思路;另一方面,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至少在内心要多问几个why:

  • 为什么原因是1而不是2?
  • 如果问题的原因是1,那么按演绎法推导出的结果有哪些?和问题症状表现一致吗?
  • 有横向对比吗?
  • 有没有可能是原因3?
  • 如果原因1解决了,问题能够马上得到解决吗?

质疑,是质量工程师入门的必修课。有逻辑有依据的质疑,是成熟质量工程师的表现。

未完待续。。。(太困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