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接著上一篇《想把敌人炸到连亲妈都认不出?弹药就得这么装!》聊。

对于不同的弹药来说,其大体分类可以根据其作战用途进行分类。比如反装甲弹药、软杀伤弹药、攻坚弹药、特种弹药等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炮弹来讲,因为火炮的结构基本相同,弹药的结构基本是确定的。

一般来讲,弹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战斗部和药筒。其作用非常好理解,战斗部就是用来发挥火炮效能的,药筒就是提供给战斗部飞出去的能量的。所以我们在讲威力的时候,一般要看战斗部。而在讲射程的时候,我们一般要看药筒。

我们先来讲弹头。

其实弹头这个说法并不唯一,按照书上的说法应该叫做弹头或者叫做弹丸。虽然弹药因为其效用不同而变化繁多,但基本从上至下包含著几个主要部分。

风帽:风帽位于弹头最前端,外形有点像航天飞行器当中的导流罩,比较圆润,主要起到减少风阻,保护弹头的作用。现代炮弹中的风帽一般采用脆性较高的材料制作,在与目标发生碰撞接触之后会立即碎裂,使炮弹的弹头发挥出其外形设计作用。风帽最常见于风帽被帽穿甲弹中,现在已经被逐渐的淘汰了。

引信:引信在弹头当中的作用就是引爆主装药。根据主装药和炮弹的不同,引信也分很多类别。其中最常见的为碰炸引信,延时引信,无线电遥感引信,压感引信等。由于炮弹的种类和功效经常有部分叠加,因此现代火炮的引信一般采用复合引信。比如我们最常见的rpg7火箭筒采用的就是碰炸延时引信。火箭弹在接触到坚硬目标后,碰炸引信被触发,火箭弹主装药被引爆。而火箭弹在没有命中目标时,会在飞行400米后自行引爆,这一段使用的就是延时引信。

无线电遥感引信一般被用于防空炮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VT防空引信,这种引信在二战末期拯救了无数的美国海军士兵,在神风特攻当中幸存下来的美军海军士兵,恨不得把发明这种引信的工程师抱起来狠狠亲上两口,顺便再把妹妹介绍给他啥的。而那些神风特攻中的本子飞行员,基本只能唱著「希望之花」然后在空中炸成一朵灿烂的烟花吧。

压感引信一般用于深水炸弹或是集束炸弹中,主要通过随时探测周围气压和水压来控制飞行高度或是水下深度,当气压或水压达到预定值后即刻引爆。比如在著名电影猎杀u571当中,英国人就是利用深水炸弹把潜艇炸了个七荤八素。

战斗部:弹头主要发挥作用的部分,也是整个炮弹最暴力的部分(发射药:你说啥子?)。大部分炮弹根据战斗部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甚至可以只更换战斗部而不重新设计弹药整体快速研发新型弹药。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俄罗斯著名的76mm ZIS-3型火炮及其衍生火炮。

ZIS-3火炮最早是设计作为师属野战炮,因此这些火炮主要装备有高爆炮弹,高爆破片弹,攻坚弹等。后来苏军面对德军的钢甲洪流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这些长身管的野战炮作为反坦克火炮非常好使,因此装备了大量的穿甲弹药。这些穿甲弹药根据其结构和样式分为了穿甲榴弹,穿甲弹,风帽被帽穿甲弹,硬芯穿甲弹,破甲弹。与德军坦克同时而来的除了步兵外,还有天上的飞机,因此利用该型火炮改装出了大量的m1938型76mm防空炮。因此也特地改装生产了防空破片弹和防空干扰弹。而在战争中期,大量的ZIS-3火炮被搬上了小舢板,摇身一变成为了炮艇,而这些火炮也变成了舰炮。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火炮还被榨干了最后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作为礼炮,另一部分发给消防部队,配合上干冰降雨弹和森林防火弹,可以说是非常的尽职尽责了。

弹体主体:弹体就是弹头最外边那个壳子,是承接所有战斗部和引信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如果细说的话,那就太吹毛求疵了,其制作工艺也有简有繁,因此我们只说外形。我们常见的炮弹外形像是一个大冬瓜,或是一个削尖的圆柱体,或者是圆锥。在这个主体的上方安装风帽和引信,在内部装填弹药的战斗部。弹体主体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作用就是保护战斗部成功稳定抵达目标,并起到战斗作用。

弹体拥有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极高的温度和外力),以及要承受极高的压力(数百兆帕斯卡的压力),还要在飞行过程当中保持稳定(旋转或者唯一稳定),最后哪怕炸了也可能需要尽到最后一份责任(需要形成破片),可以说是兵器中的劳模了。

常规弹体一般采用炮弹钢作为主体材料,不同弹体可以根据作战需要分为多个部分,在生产过程当中也会根据要求进行拼接。一般来讲,一枚炮弹按照其部分分为弹头部,圆柱部,弹尾部。其中弹头部主要安装有风帽和引信以及极少部分的装药,圆柱部承接了大部分的战斗部装药,而弹尾部一般起到增程(安装底部排气装置或者火箭增程装置)的作用。

而药筒就非常简单了,就两部分,发射药和底火。哦对了,还有外边那个筒。

发射药和底火,我们之前都已经说过很多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需要知道的是,发射药的药量,质量,以及燃烧状态,对于炮弹的弹道和威力的影响都非常巨大。

我在这里,我们所介绍的重点则是外面那个筒。

药筒我们一般称他为弹壳,一般分为两种,直筒式和瓶式。按照药筒长度一般分为半筒式(半可燃药筒)和全筒式。

直筒式药筒常见于大口径分装火炮或是定位精度要求较低的火炮/枪械当中。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类手枪弹。比如著名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和0.45ACP柯尔特自动手枪弹,这两种手枪弹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弹壳没有前段收口,弹壳最大处直径与弹头直径相差无几。

这种药筒设计能够保证在同样的药室长度下拥有尽可能多的发射药容量,进而提高威力。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瓶式药筒的定位能力,因此较为依赖药室的定位精度,而药室的定位精度受限于装配精度,因此精度都不高。除此之外弹头的速度也收到了极大的限制,毕竟相对的单位药量要小于瓶式的。同样对精度和初速度要求不高的霰弹枪子弹也一般采用直筒式药筒。

而在火炮当中,由于药室容积可以设计的很大,而定位的问题也随著大弹头的多重定心而解决,因此分装大口径火炮也采用直筒式药筒。最大化火炮的空间使用效率,进而提高火炮的威力。

瓶式药筒大多应用于中口径定装火炮和高精度步枪弹中。从外形上看瓶式药筒相比直筒式多了个收缩的坡度部分,药筒最大直径远大于弹头直径。可别小看这个收缩的坡度部分,这个坡度部分能够有效缓解火药压力和冲刷,在赋予弹头极高的速度的同时能够减轻整个药室的压力,还能够提高药筒的定位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弹头的定位能力,使得炮弹在飞出火炮之后不会布朗运动。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ZIS-3型火炮就使用的是瓶式药筒,不过不同弹药的坡度和坡长也有不同。比如虎(喵)式坦克使用的KWK36型88mm火炮使用的PzGr.39型炮弹可以看出,他这瓶式药筒比直筒式都要直。

之前我们讲了弹药中火药的历史,弹药的分类,也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一下弹药的结构,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现代战争当中最常见的几种弹药。

第一类,穿甲弹药。顾名思义,是对付具有装甲目标的弹药。

在排枪对射的19世纪,世界主流火炮都采用前膛装球形弹丸,这种弹丸几乎没有任何穿甲能力,而弹丸也大多为铅弹,对付有钢板等装甲保护的目标则没有任何办法。在19世纪中叶,欧洲国家进入了蒸汽装甲军舰的时代,以勇士号为首的一众装甲军舰作为战斗的主力,在采用相同火炮的情况下对木质舰队拥有著绝对的碾压力。

▲ 这就是舰炮炮弹了

▲ 这就是穿甲弹了

你们可以想想,你跟朋友打著王者荣耀。你好不容易出了一套平A装,心想著跟敌人好好打一架,结果发现对面出的是护甲装,你打他一下只掉一滴血,而敌人打你一下却是实打实的。面对这种铁王八,如果不研究一种新型的炮弹这招根本没法打,直接逆风20投得了。

因此,在19世纪60年代,各个主流军事强国发展了属于自己的穿甲弹。这一时期的穿甲弹以实心灌砂弹居多。这一时期的穿甲弹外壳采用铸铁或机加工弹丸,内部滞后填充一定量的沙子以弥补弹药重心的问题。由于这一时期舰船的水密舱发展和损害管理并没有二战时期那么规范,而且这一时代的舰船大多采用木质主体结构,加外敷钢。因此只要解决了穿甲问题,然后就靠势大力沉破坏军舰的龙骨并导致军舰进水。

1894年的甲午战争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永恒的伤痛,其中最令人诟病的就是清朝对于海军的不重视,并且有著海军炮弹灌沙子之类的说法。但实际上,当时清朝军队装备的炮弹尤其是穿甲弹,与西方主流并没有什么差别,大家都是使用的钢制实心灌砂弹。真正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其实是武器装备之间存在的代差,以及指挥失误。甲午海战的故事,足够我们大书特书,因此在此不多讲了。

穿甲弹在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作为海军的炮弹,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作为第二选择炮弹(第一选择炮弹为开花弹即榴弹)。真正让穿甲弹上升到主流弹药则是在一战末期,坦克成为新锐兵器的时候。

在一战末期,英军首次在康布雷战役中大规模使用坦克这种新锐的装甲兵器,德国一时间无法抵挡。无论是机枪还是火炮都很难对坦克造成直接的伤害,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甚至比坦克出现故障趴窝被缴获的少一个量级。在索姆河战役当中,因为故障而趴窝的坦克占据了损失坦克的2/3,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德军缴获,也间接促成了德军a7v坦克的研制。

在一战与二战的间隙,反坦克弹药飞速发展,一时间甚至超过了海军火炮在穿甲弹上面的造诣,发展出了穿甲榴弹、风帽被帽穿甲弹、破甲弹等在二战期间广为使用的弹种。而高速钨芯穿甲弹也在二战中后期大规模使用,与此同时,脱壳穿甲弹也在这一时间走上了战场。

穿甲榴弹(AP/APHE)顾名思义,穿甲后爆破。这种弹药与常规的高爆弹最大的区别就是通过提高炮钢的质量和硬度,以提高穿甲能力。虽然穿甲能力不如铁冬瓜(实心穿甲弹),但是胜在能够穿甲爆破燃烧瞬间完成,面对薄皮儿大馅儿的坦克仍有一战之力,若是见到了装甲运兵车,那真的是乐到合不拢嘴。

风帽被帽穿甲弹(APCBC)是一种专门设计用来对付表面渗碳装甲的穿甲弹。表面渗碳技术能够使装甲强化硬度。这使得那些硬度和速度不太高的穿甲弹在接触到装甲表面后,会自身发生碎裂,进而保护车内乘员。而这种表面渗碳装甲,最害怕的就是比他尖锐还硬度高的穿甲弹,在面对硬度较高的炮弹时,表面渗碳装甲反而起到了反作用。风帽被帽穿甲弹就是将炮弹的弹头磨平,并在弹头中间加一块进行硬化的突起,并在前端增加一个用来导流的风帽。这就好比葛优带了个尖顶帽,帽子只是用来减少风阻的,里面那颗光头才是最硬的。

破甲弹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非动能穿甲弹药,这种弹药利用门罗效应,使化学能集中在一点,形成定向金属爆破射流,并利用这股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完成对敌方装甲目标的攻击。我们常见的RPG火箭筒反坦克就是用的破甲弹。

在二战时期,最早应用破甲弹的是德国人,他们在4号短管坦克上装备这种破甲弹,能够在超远距离上准确击穿敌方坦克。而这种不依赖动能的化学弹药最大的用途还是用于步兵反坦克,德国人制造的铁拳反坦克无后坐力炮堪称一代经典。吓得老毛子不得不在坦克外挂人肉爆炸反应装甲(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在二战末期,俄罗斯人会在坦克外面焊接一层铁栅栏以抵挡破甲弹)

而现代坦克的主流穿甲弹药则非常简单,就是被誉为钢针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

随著二战结束,现代装甲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及爆炸反应装甲的日益完善,无论是常规的穿甲弹,还是化学动能破甲弹都无法对现代的复合装甲造成太大的损伤。于是,一种基于二战时期钨合金硬芯穿甲弹改进而来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逐渐成为世界主流。

这种穿甲弹最主要应用于滑膛炮,从外形上看,这种穿甲弹主体就像是一根箭羽,在炮弹未发射状态加装了一个铝合金制作的弹托保证炮膛气密性。正所谓大巧不工,这种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弹药,却是现在反坦克弹药的发展主流。原因很简单,滑膛炮拥有极高的膛压和初速度,而速度越高,弹体截面积越大,其阻力就越大。而滑膛炮又无法采用原始的旋转稳定,因此只能发展一种截面积小,硬度极高,存速性能好,还能采用尾翼稳定飞行的弹药。

为稳定脱壳穿甲弹在火炮膛内加速的过程当中,弹托起到定心和闭气的作用,最大化吸收火炮发射药所赋予的能量。在火炮出膛后,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弹托分离,只剩下质量极大的弹芯继续飞行。

其实这也非常好理解,就拿我们常说的弓箭运动来说吧。我们经常进行射击训练的箭是我们常见的细杆箭,这种箭能够在空气中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飞行,并在击中靶子后稳稳的扎在靶子上。而我们见到的孩子或者弓箭对射的那种大头箭不仅不能长时间飞行,对目标的侵彻能力也很差,无法对人造成伤害。这就好理解为啥拿同口径的APFSDS弹药能够拥有超过600mmRHA的穿甲能力,而攻坚弹打个装甲车都费劲(你打雌虎和布兰德利这种变态玩意试试)

第二类,毁伤类弹药。

毁伤类弹药一般是对付常规软和半坚硬目标的弹药,比如说步兵、躲在建筑物里的步兵、躲在堑壕里的步兵、躲在碉堡里的步兵(步兵:我特么招谁惹谁了)。世界上最早的毁伤类弹药即爆炸性弹药依旧出现在19世纪中期。早期的爆炸性弹药被称为开花弹,由于当时引进技术的不成熟,这种开花弹被设计为外缠一圈引火绳的火药罐子。虽然在稳定性和实用性上有所欠缺,但是威力是相当给力的。

高爆弹(HE)

这种炮弹是最常见的炮弹之一,一般来讲,高爆弹药主要利用弹头战斗部内的炸药对敌人造成伤害。炸药在被引爆之后会产生剧烈的爆炸,爆炸中心拥有极高的温度,并伴有非常强烈的超压冲击波,利用冲击波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成吨的伤害。而在冲击波范围内的步兵则会直接被冲击波震碎五脏六腑,即使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受伤的痕迹,实际上受的内伤已经足够致死了。

这种炮弹相比高爆破破片弹最大的特点就是炮弹弹壁较薄,装药较多。造成的杀伤效果范围较小,但是依靠冲击波的穿透性基本可以无视地形。

高爆破片弹(FRAG-HE)

这种炮弹是最常见的反步兵炮弹之一,一般来讲,这种炮弹主要利用弹头战斗部内的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大量碎片。这些碎片具有极高的穿透能力,和杀伤能力。举个例子,一枚重达42公斤的,152毫米高爆破片弹形成的破片可以直接覆盖半径80米内的所有站著的步兵,破片即使飞出300米远仍有杀伤力。可以毫不留情的说,一枚152毫米炮弹可以直接将整个篮球体育馆的人全部报销,而标准的美式橄榄球馆也只需要一枚203毫米炮弹。

榴霰弹(BUCK)

榴霰弹是世界上最早的反步兵炮弹弹种之一,其原理就像是一个放大号的霰弹枪,利用弹托而将数千数万枚弹丸推出炮口,将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步兵打成筛子。这种炮弹在排队枪毙时期又被称为葡萄弹,只不过这种铁葡萄我是真的不想吃。

除了这些常见的炮弹外,还有子母弹,空爆榴弹,云爆弹,毒气战和烟幕弹、燃烧弹、凝固汽油弹、照明弹、信号弹等等,数十个类别数以百万计的不同型号炮弹。弹药的内容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各位小伙伴,如果对哪种弹药有特别的兴趣的话,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会尽量满足大家。

看了这么多干货,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蒙圈了,阿伦我也承认,我作为一个科普作者不够普。这里边除了因为作者我实在是坳于这些所谓干货,另外一个其实也是为了炫技。阿伦我虽然在语言上较为生硬,但我已经竭尽所能的在知识点附近穿插一些搞笑的玩梗的内容。毕竟这篇文章是一篇较硬的科普文章,还是希望各位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有任何的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相信在读完阿伦的三部曲后会对这些知识有个系统的了解,这也是我写这三篇硬核的科普文章的根本目的。在读懂这三部曲后,军迷小伙伴们对相关知识会有一个系统上的提升,也利于以后对于一些军事新闻的判断。

本文首发自蒋校长公众号(jiangxiaozhang666),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