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印巴同為英屬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戰後,雖然英國政府同意向印度人移交政權。為了達到在撤走後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國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政黨對立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1886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

1947年,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蒙巴頓方案」將印度一分為三,即印度教徒的印度、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規定各王公土邦有權按自願原則選擇加入上述兩個國家,或保持同英國的舊有關係。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後,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領土等各種矛盾愈益加深,兩國共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圖為1947年8月15日,蒙巴頓宣布印度獨立。

印度與巴基斯坦關係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衝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是「分而治之」的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克什米爾問題。克什米爾地區是查謨-克什米爾的簡稱,包括克什米爾谷和查謨平地。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

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重建於孔雀王朝的城市遺址之上。14世紀伊斯蘭教傳播至克什米爾。1339年該地區建立賽義德王朝,信奉伊斯蘭教。19世紀克什米爾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但先後置於杜蘭尼王朝、莫卧兒帝國和錫克帝國的統治之下。1845年英國擊敗錫克帝國,克什米爾成為英屬印度的邦。斯利那加,阿富汗統治者於18世紀建起作防禦之用的哈里帕布城堡。

印巴分治以及分別獨立時,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未獲解決。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爾發生武裝衝突。1949年劃定停火線。巴基斯坦控制區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二,人口約四分之一,其餘為印度控制區。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兩次印巴戰爭,停火線以西的一些地方為印度佔領。

1947年印巴戰爭或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就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問題於1947年到1949年爆發的一場戰爭。戰爭雙方共有約1500名士兵陣亡。巴基斯坦獲得了克什米爾約2/5的地盤。

第二次印巴戰爭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本次戰爭以印度敗而結束。1966年1月,在前蘇聯斡旋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使用武力而採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干涉內政的義務」。

印度以戰爭手段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以牽制巴基斯坦,11月21日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成立,巴基斯坦釋放了被以「叛國罪」逮捕的東巴人民聯盟領袖謝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國首任總統。

本文圖片來源:高品圖像(高品圖像官方網站 - 高端正版圖片影像資源共享平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