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豐田的品牌影響力已經達到了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最高點,而“加價”似乎也慢慢成爲豐田的主旋律。從漢蘭達雖加價依然一車難求,到埃爾法曾高達30萬的加價提車,這股勢頭至還蔓延到其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去年上市的全新ES也已經持續了近一年的加裝飾提車。

  而在今年豐田最爲重磅的轎車——一汽豐田亞洲龍上市當天,筆者就曾預言這臺B+級旗艦轎車有極大可能會“加價”提車。這樣的預言,在上市不到半個月後得到了應驗,亞洲龍果然還是加價了。

  筆者在諮詢了本地多家一汽豐田經銷店之後,得到了統一的答覆:售價20.88萬的燃油進取版,需加價1萬元等待1個月左右提車,而其他版本雖不加價但需要等待1到2個月左右才能提到車。

  亞洲龍的產品實力有足夠的“加價”資本

  豐田亞洲龍,作爲一汽豐田今年推出的旗艦轎車採用了全新的豐田tnga架構,並且不僅與雷克薩斯ES同屬一個平臺,亞洲龍從發動機到變速箱再到底盤的硬件軟件上,也跟雷克薩斯ES一模一樣,就算你把亞洲龍理解爲掛豐田標的雷克薩斯也沒多大問題。而雷克薩斯ES憑藉其出色的產品力,早已經走在了加價提車的路上,而豐田亞洲龍不管是市場熱度還是產品本身,都已經具備了“加價”的能力。

  畢竟消費者只要一紮堆,店商就會加價提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筆者曾經說過,買“面子”還是買“裏子”,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一直是個比較糾結的選擇題,但豐田正是想用亞洲龍來挑戰國內消費者這道心裏的坎,並且從上市後的市場反響(時隔上市之日僅8天后的3月30日,豐田“官宣”亞洲龍訂單過萬)和“加價”提車來看,證明了這一次挑戰豐田可能並不會輸。

  雖然亞洲龍僅提供2.5L車型導致拉高了入門車型的價格,但這樣的定價對於拔高整個車型的調性,確立其豐田旗艦地位(接任上一代旗艦皇冠),都起到了正面作用。而亞洲龍的入門價格雖然比凱美瑞更高,但細看下來凱美瑞用2.0L發版本拉低了起售價格,卻在搭載最新技術具有超高熱效率的2.5L發動機版本上,給出了21.98萬元的起售價,比亞洲龍的入門版還貴出1萬1千元,而在混動版車型序列上,亞洲龍的入門價僅爲22.68萬元,凱美瑞則高出了1.3萬元。

  不難看出,定位更高的亞洲龍其實整體價位比凱美瑞還要低一些,創造了一個更直觀的價值感知。而亞洲龍憑藉比凱美瑞、雅閣甚至邁騰等一衆老牌中高級轎車更大的尺寸、更好的質感體驗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同時也成爲豐田把握B+級車型定價權的一次良機。

  並且,即便是汽油版車型因爲“加價”等各種原因沒有獲得足夠的認可,但22.68萬起步比凱美瑞混動還便宜1.3萬,並且擁有與雷克薩斯ES相同動力總成和技術的混動版亞洲龍,無疑是接下來混動時代的“大魔王”。

  縱使如此 加價仍不可取

  當然,筆者並不是在爲亞洲龍唱“讚歌”。即便是產品實力和定價策略都成功,亞洲龍在經銷店的“加價”銷售仍然不可取,也許除了類似網紅小吃店經常採取的“排隊”效應提高知名度之外,對亞洲龍並沒有好處。

  在經銷商層面,不同的車型甚至相同車型不同的配置,其進銷差也就是單車利潤都不一樣,常規來說越便宜的車型利潤越低,亞洲龍也同樣如此。20.88萬的進取版,由於起到了拉低售價和吸引客流的關鍵作用,所以廠家層面的利潤就已經很“薄”,再到4S店就更剩不了多少,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加價”。

  但其實豐田就算能夠放任漢蘭達加價,也並不一定希望亞洲龍加價。

  漢蘭達由於先天的優勢和競爭對手的無力,幾乎已經成爲了它所在的車型和價格區間裏的唯一選擇,即便是大衆途昂在不斷地“降維打擊”,也無法撼動其25萬以下就能買到的高穩定性7座中大型SUV地位。

  但這樣的加價“資本”亞洲龍並沒有完全具備,如果誇張一點說漢蘭達沒有對手,那麼對於亞洲龍來說對手不僅多,還很強。

  首先,亞洲龍要接受來自“渦輪派”消費者的排擠,加速感不如渦輪發動機的對手;其次,即便可以算作換標雷克薩斯,但豐田依然是豐田,在面對寶馬3系和奧迪A4L的大幅降價時並沒有品牌優勢(還好上市時間卡得準,即將換代的新寶馬3系價格還能堅挺一段時間,亞洲龍也算是少了一個對手)。並且除了3系和A4L之外,標準C級車沃爾沃S90也將會對亞洲龍造成威脅,畢竟這臺二線豪華車已經進入了30以內的消費區間;最後,漢蘭達的加價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保值率有關係,高銷量決定了漢蘭達的高保值,但剛剛上市的亞洲龍保值率尚未確定,而此時加價又會對銷量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影響保值率,保值率一旦上不去,那麼“加價”也就失去了資本,這樣的悖論相信豐田肯定懂。

  及早禁止加價 亞洲龍纔有“飛”的可能

  在如今的手機市場上,小米的“飢餓”營銷看似熱鬧非常,但實際上流失了大量客戶轉投OV門下,而追求高端的用戶則攀上了華爲的高枝兒。那麼對於定位並非“小米”而是旗艦亞洲龍來說,玩兒“加價”這樣的營銷手段無疑在爲自己“添堵”。

  亞洲龍想要延續上市時的“低價高配旗艦”口碑,豐田需要及時干預加價,這樣的舉措對於豐田來說肯定比照顧經銷商利潤更爲合適。因爲廠家出面控制價格,在消費者層面會有“被保護”的良好體驗,這無論對亞洲龍的銷量還是口碑都比“加價一時爽”來得更實在。

  文/劉傑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訂閱號:車動力·大嘴說車——長按可複製:yuguo201410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