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eg

 

修行人该去除的执著心⋯下篇     

 

修道修行人在八万四千法门与三千六百道门的宗教派门之中,到底应该选择在哪一种宗教派门之修行最为适合呢?我们到底适合在哪里修行,那是取决于自己本身道根与悟性高低的问题,

 

与进入什么宗教派门修行没有直接与必然的关系。另外还有一种原因是灵源、灵脉的牵引,会直觉得引领修行者来筛选适合自己的宗教法门而走入修行~这样对修行者才是最恰当的决定「其决定权还是在于自己」。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宗教法门都是人类在近三千年之内所创立的,但是释迦牟尼佛与老子他们修行或悟道的时期却都是在这些宗教派门尚未创建之前,因此你认为他们两位圣哲是因为在哪一种宗教派门修行才悟道的呢?

 

宇宙之大无处没有道,也无处不能修行,因此若是修行人执著一定要在哪一种宗教法门修行才能悟道,那不是表示自己的无知吗?

    

有一种修行人总是认为,为什么他很认真的在念经、拜佛、做善事、当义工或捐钱供养师父,但是为什么越修行家里所发生的状况好像会越来越多呢?

 

而对他个人的事业、前途、婚姻或是身体健康方面也好像没有获得任何神佛的庇佑,因此他便觉得修行对他本身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倒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去做什么修行,免得花钱又浪费时间。有这种现象的人只有一个答案能解开他的迷团,那就是他根本没有在修行。

 

还有另一种现象是你很用心的在念经、持咒、静坐.....等等的这些修持上,换来的却是经济状况的不顺遂,这时你会怀疑自己是否修错法门?是否还要继续走下去?

 

其实还有一种我们常会忽略的细节,那就是三世因果的障碍!有几个问事个案是累世因缘果报现前⋯在阻碍他们的修行道路。当然这些是属于个案,并不是每个人的现象都是ㄧ样,所以也不要凡事不顺遂就怪累世因果的障碍。

 

如果误将念经、拜佛、做善事、当义工或捐钱供养师父…等等的这些善行、俗事与杂事当成是在修行,对于这样的修行结果⋯⋯

 

并没有改变他以往的那些错误观念与行为,而使之产生中庸之道的思维与言行,要知道修行的对象是自己的「身、心、灵」,必须在这三方面的同步学习、精进,才能真正地扬升与净化。

    

而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有》,而是要返回《无》,佛教的《解脱法》不是教导世人要看开、看淡、看清与看透宇宙万事、万物的无常,然后放下对那于些「假相凡尘」的执著心吗?

 

凡尘俗事皆是因缘而生有,因此消除了对于那些假相与幻相迷惑的因《贪执、贪求》,才能解决那些令我们感到痛苦的果《知其因,了其果》。

 

而源起于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罣碍与执著《五蕴:贪、嗔、痴、慢、疑》,才会延生了那么多的烦恼种子出来《须知,起心动念乃是累世的轮回种子》请细思,慎思啊!

 

痛苦的因没有消除掉,自然要去承受那些痛苦的果,所有的痛苦主要原因都是因为自己没有看开、看淡、看清与看透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无常」,也没有放下对那些世俗假相的执著心,所以才会感到痛苦。

 

因此自己为什么不好好的自我检讨,平时为何不多下点功夫在⋯修行上努力精进呢?还在一味的怪罪没有获得任何神佛的庇佑呢?

 

学修无怨言,修行无批评。

修真无计较,团结无是非!

    

何谓超渡?「超渡」这两个字的解释:「超」字是指超越生死的意思,而「渡」字则是度脱六道轮回,免受轮回生死的痛苦之意,这才是「超渡」这两字的真正含意。

 

何谓「渡」呢?「渡」是一个隐喻字,也就是说众生的灵体经由宗教的经典教义内容等法宝,或是讲经说法的师父解说之后,因而使其灵体由《痴迷的此岸》经过了苦海而到达⋯《觉悟之彼岸》。

 

「经典其实是神、圣、仙、佛所留传下来之修行内功心法,只要你的资质够,道根深的修行者多半都能~从中证悟出真理出来」!

   

寺庙主要的工作是讲经说法、领众修行,所以古时候的寺庙叫道场,佛教的解脱法在世间最主要是渡人的,不是渡鬼魂,因为灵体若是活著的时候都渡不了,那死后更执著又怎么渡得了呢?

   

正所谓「各人造业各人担,各人因果各人了,各人修行各人得」,因此要自己先悟道再来谈渡化他人,活人先渡得再谈渡化亡魂,而且千万不能假藉法会名义来行敛财之道。

 

「经」者是指悟道的一条路径也,是各宗教法门传世的经典教义,其经文内容不一定是在劝人为善,而是在启发众生之灵性;要启发世人参悟的却是宇宙间那唯一的真理,因此劝善只是一种手段或是过程,并非是经典传世之真正目的。

   

念经是因为众生的凡心杂念太多,先让众生去除一般外在的杂念回到宗教的经文或阿弥陀佛佛号这一念,然后再由这一念修到无念之境界。

 

如此念经才能达到心灵平静之目的,若是认为念经有什么功德可以让自己来世更好或可以回向给自己已亡故的祖先,那是误解了经典传世真正之用意!

 

经文内容是要让众生参悟之用的,而不是让众生口持心诵的,因为经文内容中有隐含宇宙唯一的真理在其中,若是悟性高或道根深的人即能悟道,

 

若是不思此道,误以为念经有什么功德拼命的念经,那么这些人轮回万世其实仍旧在痴迷之中,因为那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不愿做的。

 

释迦牟尼佛、耶稣与老子…等等圣哲,他们在悟道之前有念过哪一部经吗?或是他们是念哪一部经才悟道的呢?因此有智慧的修行人应该深思。

 

抄经不如念经,念经不如解经,解经不如悟经义,悟出经义中之《第一义谛》唯一真理⋯⋯

 

佛言诸法性空,然世间凡众颠倒谓【有】,是为世谛→《世俗谛》。

实际真知,空无自性,诸法实相,【性空】为第一义谛→《胜义谛》。

 

第一义之中没有烦恼分别的执著,却有无私的智慧和平等的慈悲。第二义又名为世俗谛,是以自我中心出发,来看世间事,先有自我的价值判断,

 

次有自我所执著的模式,所以是主观的,亦即《金刚经》所说的「有所住」心,这时所见的世界,就是能够引起烦恼痛苦的世间法。

  

要达到第一义,很不容易,一般人能从理论知道有这种境界,也算不错了,虽然不能真懂,也不能真的做到,但不妨揣摩一下这个偈子。

 

每当心里混乱困扰之时,告诉自己:不要接受环境的摆布,不要接受烦恼的作弄,对人要存慈悲心,对事要有智慧心,凡事看淡不执著,如此一来,也就不致于那般的痛苦和烦恼了。

 

凤凰山脉 慈凰宫 发表时间~~2014.12.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