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mophone.jpg

by darf_nicht_mehr_hochladen from Pixabay

 

 

 

桃花泣血记

 

 

人生就像桃花枝,有时开花有时死,
花有春天再开期,人若死去无活时。
恋爱无分阶级性,第一要紧是真情,
……

 

  娓娓唱出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是在台湾街头巷尾传唱的第一首流行歌,在1932年的台湾,它象征著一种自由开化、勇敢无畏。原本是为了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制作、来台上映的电影《桃花泣血记》特地打造的同名主题曲和宣传曲,特别邀请著名电影辩士詹天马作词、共乐轩西乐队指挥王云峰作曲,由出身台北的流行音乐歌手纯纯所演唱,并被英译为〈The Peach Girl〉。

 

  1930年代,电影仍然播放黑白默片,为了要让观众能够更加融入电影情节,都会有乐师及解说剧情的辩士在场。〈桃花泣血记〉在乐师穿梭大街小巷演奏之下,打开了电影的知名度,歌词最后的「结果发生啥代志,请看桃花泣血记」就像章回小说中的「请见下回分晓」,成功地勾起广大社会大众的好奇心而争相买票进戏院瞧瞧。

 

  〈桃花泣血记〉随之唱遍南北大街小巷,长期遭受日本殖民统治而不敢使用自身母语放声高歌的台湾人终于迎来用音乐传达在地文化认同的契机。与此同时,从日本引进的新式留声机与现代录音设备使得歌曲的制作。流通和接触消费更加容易。古伦美亚唱片公司体察到台湾人想唱及听自己的歌,进而把岛内这股内心渴望与唱片这个新鲜时髦玩意儿相互结合在一起。

 

  1932年,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社长柏野正次郎将电影主题曲兼宣传曲〈桃花泣血记〉录制成唱片,邀请已经有名气的歌仔戏演员刘清香录唱。

 

  这位献声演唱的歌仔戏演员,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纯纯」(艺名),因为这首〈桃花泣血记〉而爆红,年仅18岁,成为岛内第一位台语流行歌手。在往后短短数年内,更以〈望春风〉、〈月夜愁〉、〈雨夜花〉数曲席卷全岛。 虽然纯纯在29岁因肺结核而离开人世,却在短短十年内唱红的歌曲和录制的唱片的总数量不但在日据时代没有人可以超越,直到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仍旧在台湾人的音乐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翌年,1933年,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积极扩展方兴未艾的流行音乐市场。柏野正次郎延揽台湾新文学运动才子陈君玉担任文艺部长,来制作富有台湾为的流行歌曲。陈君玉召集并结合多位音乐人才,其中包括作曲家邓雨贤、作词家周添旺和李临秋等人,再加上偶像歌星纯纯与爱爱。在练唱工作结束以后,他/她们时常相约在台北大稻埕波丽路西餐厅、天马茶房咖啡馆等地方,一边聆听留声机流泄而出的音乐旋律,一边谈词曲创作、聊时事生活。

 

 

 

 

  古伦美亚唱片公司一开始录制中老年人爱听的南管、北管及受到年轻人欢迎的歌仔戏;再来,看准电影主题曲兼宣传曲〈桃花泣血记〉的商机而把它灌录成唱片;接著,自从西方社交舞步和流行曲式传入台湾以后,跟上潮流著手产出舞曲和台语流行歌谣,歌词中时常满载新时代思潮,为时下青年男女打开新视野。

 

  古伦美亚唱片公司是岛内唱片界最响当当的品牌,所聘用的歌手与词曲创作者成为台湾音乐界的先驱,其成功也吸引了其他日本唱片公司陆续投入台语歌谣市场,共同创造 193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

创作者介绍
创作者 Huang 的头像
Huang

福尔摩沙 太平洋岛屿上的孩子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