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視覺中國

  種植在小區內的樹木,因有居民反映“遮光”就遭到“砍頭”,這是否合理?可以說,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本報也曾多次關注。近日,松江區泗涇鎮潤和苑小區內,數十棵近20年樹齡的香樟樹被物業公司集體“砍頭”,同樣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底有沒有“兩全”的辦法?記者展開調查。

  幾十棵大樹遭“砍頭”

  4月3日,記者走訪潤和苑小區時看到,八成以上的小區樹木都是香樟樹,有的已長成十幾米高的蒼天大樹。“30號樓旁邊的公用綠地上,好幾棵香樟樹被剃成了光頭,這讓我感到十分痛心。”根據小區居民張先生的指引,記者在所述地點看到,8棵粗壯高大的香樟樹幾乎均已只剩下了樹幹,與其他未經修剪的同類樹木相比,樹幹只剩下了半截長短。

  “就是因爲有業主提出,這些樹木影響了採光,所以,樹才遭到了‘毒手’。物業這樣的做法,根本就是在破壞綠化,真是太不應該了!”張先生嘆息道。他還表示,小區內遭“砍頭”的香樟樹不止這些,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至少有二三十棵香樟樹“同病相憐”。

  香樟樹長勢忒“兇猛”

  “小區30號樓是聯排別墅,他們家的前前後後都被大樹包圍着,這些樹長得實在太密了,如果不修剪,陽光基本上照射不到。”小區物業徐經理告訴記者,修剪樹木的要求是業主主動提出的。

  修剪樹木一定要“砍頭”嗎?對於這個問題,徐經理回答,香樟樹與其他樹種不同,長勢迅速,如果只是小修小剪,沒幾天就恢復老樣子了,“砍頭”並不會影響它的生長。確實,記者看到小區裏多年前經“砍頭”的香樟樹,如今都已重新爆出了新枝,而且長勢良好,形成了茂盛的樹冠。

  “再看這裏,枝葉快伸進居民家的窗戶了,特別是颱風來臨時,這將是很大的隱患。”記者跟隨徐經理一路參觀,發現有些樹與居民樓靠得很近,不光是樹枝“擾民”,而且隨着樹根的不斷生長,樓房的地基難免也會受到影響。

  物業貼錢做事“喊冤”

  據瞭解,該小區從開盤至今已有17年,這些樹,也是開發商建小區時栽種的,現在的物業公司,是在原物業公司撤走後,於去年1月時入駐的。該公司去年的財務報表顯示,該小區虧損達19萬元,光在修建樹木上的花費,就有好幾萬元。

  “我們已經是開源節流了,修剪樹木的工人都是自己公司的,捨不得租雲梯,就用人字梯,清運樹枝請的是環衛公司,因爲相對便宜。”徐經理說,僅上星期就清運了5車枝葉,目前還有十幾車沒清運,暫時堆放在建築垃圾房裏,讓他很頭疼。“小區里根本不適合種植香樟樹,而且還種了那麼多。”徐經理無奈地說。在他看來,物業公司既出錢又出力,結果還不討好,對此,他十分委屈。

  希望政府出面“解圍”

  “有的業主要求修剪樹木,有的卻說我們破壞綠化,這讓我們感到吃力不討好。”徐經理說,“我們也是爲業主做事的,安全隱患若不排除,談何宜居?更何況,這些香樟樹已經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記者瞭解到,根據《上海市綠化條例》第23條規定:“居住區綠地,由業主委託的物業管理企業或者業主負責養護”。對此,徐經理表示,“香樟樹難題”是開發商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僅憑物業公司一己之力,實在是入不敷出,難以生存。

  目前,物業雖然正與業委會協商修剪樹木及清運枝葉的費用問題,但還是希望政府部門介入,一同想想辦法,或是提供資金上的支持,或是乾脆將這些香樟樹移走,換成其他樹種。

  【記者手記】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物業管理擔負着城市基層管理的主要職責,它填補了政府對公共環境和公共設施以外的社區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空白,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泗涇鎮潤和苑小區的“香樟樹難題”只是衆多城市管理難題中的“冰山一角”。

  小區裏是否適合大面積地種植香樟樹?也許對於一些面積大、道路及樓間距寬敞的新小區而言,未必不可。但像潤和苑這樣有着將近20年房齡的老小區,小區佈局本身比較擁擠,大面積種植香樟樹就未必可取。

  經過走訪,記者發現,小區內的香樟樹確實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一定影響,除了影響採光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們有極大的安全隱患。有些香樟樹種植在距離居民樓不到半米的地方,大部分已超過四層樓高度,樹根已伸展到地基內,枝葉貼在外牆上摩擦,甚至碰到了窗戶。如果任其長高,樹枝、樹根隨意伸展,危及建築物只是時間問題。

  香樟樹很常見且長勢迅速,開發商種植香樟樹作爲綠化一方面能節約成本,另一方面能在短時間內讓小區被綠色充盈,但卻大大增加了養護者的管理成本。許多行道樹種也以香樟樹爲主,但畢竟有專業部門定期修剪,對於物業公司來說,要付出同等的人力、物力、財力,壓力確實頗大,這不利於這些小型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

  既然,政府已經出臺了多項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好政策,那麼,是否也可以考慮更加有針對性地爲物業公司提供一些城市基層管理方面的指導意見與政策扶持呢?事情終究要解決,早解決好過晚解決,主動靠前才能發揚好“店小二”精神,求真務實方能使精細化管理更上一層樓。

  新民晚報通訊員 薛亮亮 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