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映的《芳華》票房已過十億,口碑也是出乎意料的好,據悉該片吸引了不少經歷過「火紅年代」的人前往影院觀看,當然,觀影者中年輕人也不少,可謂是老中青三代皆宜的「共賞電影」。

不過,有網友卻在網上留言,表示對年代、事件還原度極高的《芳華》還是出現了小紕漏。比如那精彩的6分鐘長鏡頭戰爭戲和鐵路旁戰地醫院的部分鏡頭……網友指的是戰士們的「鋼盔」——該網友觀點是當時一線作戰部隊只有炮兵配備了鋼盔,步兵和野戰醫院護士並沒有裝備鋼盔。

在下查閱了一下當年那場戰爭的圖片,發現我軍步兵的確是只戴了軍帽,而沒有戴鋼盔,就像平時演習那樣,為什麼會這樣呢?據鐵血社區軍事論壇的朋友說,我軍裝備的第一型制式鋼盔是1982年定型的GK80型鋼盔,而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使用了這種鋼盔。但當時此盔還未正式定型,只是發至前線試用,所以並未保證參戰人員每人一頂,佩戴較多的只是炮兵部隊。後來的老山、者陰山戰鬥中,我軍才全面裝備該款鋼盔。

不得不說,提出「鋼盔」問題的網友的確非常了解這段戰史。《芳華》有兩場戲大面積使用了鋼盔,一是以何小萍為代表的軍醫護士下火車到達戰地醫院時,這些非作戰部隊一水的制式鋼盔。還有在鐵路旁集結的作戰部隊,都戴了鋼盔。劉峰的運輸隊也是如此,每人一頂鋼盔。

儘管網友指出了有可能的紕漏,但《芳華》能夠重現這段可歌可泣的戰史,已經是極大的真誠與功勞。相比之下,馮小剛導演的另一部作品《集結號》在武器裝備上就有些畫蛇添足了。

在下指的是穀子地連隊在小煤窯阻擊美式裝備國軍那一段。講真,這淮海戰役「小插曲」所展現的國軍王牌部隊的「美式裝備」也太精良了,幾乎與美軍一模一樣,而且還得是美軍王牌師。

這伙子國軍無論是冬衣皮靴圍巾,還是挎在身上的皮質子彈夾,又或是鋼盔步槍,應該可以讓美軍軍需官目瞪口呆了——明明是A貨,怎麼清一色的原單?

從「美式裝備」的豪華程度來看,與穀子地連隊交戰的不是第5軍就是第18軍,國軍華東戰場只有這兩個王牌軍,另外兩個王牌軍新一軍和新六軍已經在東北「交待了」。

不過,有網友通過很多方式考證了當時淮海戰役國軍美式裝備的資料和照片,最終得出結論——《集結號》里的「美式裝備」過於豪華了,甚至已經超過了《太極旗飄揚》里同樣美式裝備的李承晚韓軍。網友的意思是:1948年國軍的美式裝備絕沒有那麼豪華。

不知道《集結號》為什麼要把國軍裝備得那麼豪華,的確挺養眼,但實際上卻是失實的。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王牌部隊究竟穿什麼樣?用什麼樣的武器?著名影片《大決戰》就是最好的參照,裡面的內容都是真實的,包括所有服化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