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

開始粟裕的目標是小淮海,就是殲滅黃伯韜,前出兩淮;恢復兩淮根據地,最高目標前出蘇中,恢復甦中根據地(淮陰到蘇中為蔣1綏靖區)。動用兵力為華野,敵人為黃百韜的7兵團、李延年的9綏靖區;以及可能來援的敵駐守徐東的李彌兵團以及可能的邱清泉兵團一部,同時請中野牽制徐州西面(劉汝明)以及南面(孫元良等)之敵。

國軍方面呢,豫東、濟南以後,發現兩個整編師的小型兵團不安全了,需要擴充編製。兵力哪兒來?需要收縮兵力,於是放棄鄭州、開封、商丘、海州,撤銷綏靖區,組建新兵團、擴充老兵團,黃百韜接收了9綏靖區的部隊成了一個擁有5個軍的龐然大物。

開戰後,粟裕攻擊黃百韜,李彌逃回了徐州,但是把有堅固工事的碾庄丟給了黃百韜,黃百韜躲進了碾庄,徐州剿總集結兵力全力來援,把宿縣的孫元良兵團調到徐州守備(孫元良在徐州守了個空,無所事事),丟下了宿縣空擋。

劉汝明跑路了,中野不必牽制徐州西側國軍兵力,跟在劉汝明後邊跑到宿縣撿了個漏,同時堵住了蚌埠的劉汝明(8兵團,由河南商丘跑來的的4綏靖區改編,2個軍,如果劉汝明不去蚌埠去徐州,那麼孫元良還要去徐州嗎?宿縣丟不掉,後面淮海二階段怎麼打?刺激啊!)、李延年(對,就是9綏靖區的李延年,丟掉了9綏靖區的部隊到蚌埠又有了3個軍的新編的6兵團司令,其中有兩個軍是從東北跑來的)。

國軍方面呢,從華中跑來的黃維來援,蚌埠的劉李二兵團北進,一共7個兵團,至此國共雙方兵力都擺上了檯面。

這時國軍方面起碼紙面上有絕對優勢,由於碾庄的堅固工事,華野打的並不順利,而徐東邱清泉、李彌(對,就是從碾庄跑掉的李彌,我胡漢三又想回碾庄了)二個兵團全力東援;共軍岌岌可危,但是注已經下下去了,買定離手,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好在華野及時解決了黃百韜,同時嚇破了邱李、徐州以及南京的諸位的膽。

此時中野包圍了黃維,但是是一個薄皮大餡的餃子,隨時都會破;但是轉機又來了(為什麼有個又?),蚌埠劉、李在向北攻擊,中野已經撐不住了的時候;南京害怕了,怕是個圈套,命令劉、李撤回了蚌埠。

在此期間杜聿明從徐州逃出來了,運動戰共軍還沒怕過誰;運動中孫元良的16兵團被殲(孫元良也是倒霉催的,從宿縣到徐州再到陳官莊光跑路了),由於劉、李二兵團縮回了蚌埠,華野又從南線支援中野的部隊中抽調3個縱隊和北線華野部隊一起圍住了杜聿明。

然後劉、李(6、8兵團)在二公子緯國帶來的的裝甲部隊鼎力支持(鞭策)下又重新向北攻擊(再來個又),但是就幾天時間華野騰出手來了,抽調的部隊又運動到位了,劉、李攻不動了。

最後黃維被殲,南京嚇破了膽,杜聿明被放棄了,劉李(6、8兵團)撤到江南,和看了幾個月戲的1綏靖區一起建立江防防線去了,淮海大戲就此落幕,(劉汝明在淮海也是個長跑冠軍,從商丘到蚌埠,再從蚌埠向北,又回蚌埠,再向北,最後勝利轉進江南,跑了個全場,最後全身而退,到了江南,人家守備「首都」花花世界去了(讓蔣嫡系守南京李代總統大概不放心吧),關鍵是劉汝明是馮玉祥和宋哲元的西北軍及二十九軍的老底子,竟然是淮海唯一帶著部隊全身而退的,也是人才)。

也不能怪常公,6、8兵團和1綏靖區(淮陰)不跑,江防就只能靠稻草人了。

所以淮海就是李德勝說的一鍋夾生飯,幸好吃下去了,沒拉稀。


我軍60萬對80萬國民黨軍隊,何來碾壓之說。

我父親參加過淮海戰役,他告訴我中野重炮很少,圍殲黃維兵團的時候,還是靠華野支援了一部分重炮。

淮海戰役是一鍋夾生飯,硬是讓中野和華野生吞活剝地吃下去了。此役,殲滅國民黨軍隊一個剿匪總部,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55.5萬餘人。達到了在長江以北殲滅國民黨軍隊重兵集團的目的,為以後渡江戰役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附上家父參加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紀念章圖片,紀念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和支前民工。

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


這是一場中國近代規模罕見的主力大決戰,這是一場完全出乎雙方最初戰役構想的力量比拼,此戰之後,贏的一方勢如破竹,僅僅三個月便基本解放了全國。


而敗的一方江河日下,九層之台瞬間土崩瓦解,粟裕因此戰而問鼎軍神,蔣介石卻因此戰黯淡下野,並最終退守台灣,這就是研究中國近代戰爭史,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淮海戰役。

1. 粟裕的計劃

1948 年 11 月 22 日,在蘇北一個叫碾庄的小村子裡,持續了 12 天的二十餘萬人大絞殺,終於落下了帷幕。

不過 200 戶人家的小小村子,此時已經被夷為了平地,村子裡里外外被戰死的士兵屍體圍得密密麻麻,足足有十萬具之多,被炮火熏黑的泥土和燒焦的樹木正默默訴說著戰役的殘酷,焦黑的屍體讓戰友連辨別敵我都已經做不到了……


國軍第七兵團總司令黃百韜見大勢已去,萬念俱灰,想到自己一生幾經轉換,不禁感慨良多,他的手槍營營長馮非此時可是急得團團轉,外圍陣地已經全部丟了,共軍隨時都可能打進來,他不斷地勸著總司令,讓他儘快突圍,手槍營會拚死掩護他離開。


但黃百韜卻揮了揮手,示意他先出去,自己還有事跟楊廷宴楊副軍長說,雖然著急,但馮非也只能先退了出去。


隨後,黃百韜拿出了自己的南京總統府出入證,在背面寫道:黃百韜盡忠報國。然後交給了楊廷宴。


楊廷宴只瞟了一眼就大吃一驚,忙大喊道:總司令!



圖片

圖片

煥然(黃百韜的字)兩次易幟,總統不計過往仍一路提拔,委以重任,知遇之恩不可不報,今生死存亡之際,只期盼能以煥然之死,警醒黨內勾心鬥角之輩,戮力同心,攜手禦敵,則黨國還有一救,否則,煥然雖死不能安也。黃百韜說完,推了楊廷宴一把,催促道:你快走吧,把我的死訊告訴總統,就說煥然已經儘力了……

楊廷宴還猶豫不決,就被黃百韜推了出去,少頃,屋內傳來了一聲槍響,正在外面等候的馮非大驚,急忙衝進去,卻發現總司令已經自盡了。


聽聞國軍第七兵團被殲,華北野戰軍代司令粟裕興奮地大喊了一聲「好」,隨後連續多日緊張作戰的身體再無力支撐,疲憊不堪地昏倒在地。


毛澤東身邊的人也在當晚吃驚地發現,主席卧室里已經亮了多日的燈熄滅了,大家紛紛猜測,這是戰役打贏了。


黃百韜死後,南京政府一片震動,蔣介石悲痛不已,親自派人到碾庄取回了他的屍體,為他舉辦了隆重的國葬,並追授二級上將軍銜。


但此時的蔣介石還遠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這場規模空前的戰役要從王耀武說起,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粟裕給毛澤東立下的軍令狀說起。


早在國民黨大軍進攻解放區根據地,共產黨轉戰陝北時,毛澤東就制定了深入敵人腹地、將戰場引向敵占區的戰略構想,並派中原野戰軍劉鄧所部挺近大別山。


但卻被國軍幾大主力圍攻,處境十分艱難,劉鄧不得已只好向中央求援,中央軍委在幾番會議後決定,派遣一支部隊下江南,牽制敵軍主力,以減輕劉鄧大軍的壓力,而負責帶兵的就是粟裕。


但幾經考量後,粟裕卻猶豫了。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陳毅正從中央開完會,回到華野駐地,一路走馬觀花,心情大好,於是作詩道:五年勝利今可卜,穩渡長江遣粟郎。

在陳元帥眼裡,這一招妙棋已經讓他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是當他回到駐地時,粟裕的一句話卻如晴天霹靂。


粟裕說:仲弘(陳毅的字),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能渡江……


粟裕在之前也曾幾次跟陳毅談過自己的想法,但軍委幾番思量後還是沒有採納,這次中央已經下達了準備渡江的命令,粟裕在這個節骨眼提出不願意渡江的想法,讓陳毅頗感為難,他的一番好心情頓時煙消雲散,來回踱著步子,思考了半晌後才說道:這個事情太大了,我做不了主,你去向軍委再陳述一遍你的觀點,讓主席定奪吧。


於是粟裕就再一次來到了中央,一向沒有出門迎客習慣的毛澤東聽聞他到來後,特地走到大門外迎接,緊緊握著他的手說道:我們的英雄來了!


此時距離他們上一次見面,已經有十多年了,毛澤東一度以為粟裕犧牲在了長征的路上,還為他召開了追悼會。


隨後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面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和任弼時五大書記,粟裕又一次直陳了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他已經 3 次在電文中提到過自己的戰略構想和暫不過江的理由,並在結尾用上了「斗膽直陳」四個大字。


會議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最終毛澤東等人被說服,但卻提出了一個要求:少則 4 個月,多則 8 個月內,必須「殲滅五軍等部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完成準備渡江之工作」。


毛主席並沒有徹底被粟裕說服,但他也沒有對手下的意見置之不理,而是願意讓他去嘗試一番,並且這份軍令狀僅僅是推遲渡江計劃,事後還是要渡江,同時為了方便指揮,在陳毅被調到中野工作後,粟裕即推辭後,被任命為華野代司令兼代政委,而粟裕沒有辜負這份期待,僅僅豫東一戰,就完成了軍令狀上的目標,並由此戰聲名鵲起。



圖片

圖片

隨後,他又對孤立於魯中的濟南發起了進攻,僅僅不過 9 天時間就攻破了這座堅城,殲敵十萬餘,俘獲包括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在內的將領 23 人,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當濟南戰役進行過半時,粟裕就已經有了淮海戰役的構想,當時他將 40 個團拿來攻打濟南,60 多個團用來打援,想伏擊北上增援的杜聿明部,結果老謀深算的杜聿明最終也沒有率部北上,這接近 70 個團的部隊從始至終就沒放一槍,毫髮無損。


於是粟裕就謀劃要發起下一次戰役,選擇的點就是兩淮和海州,並整理呈報到了中央軍委,那時的淮海戰役,跟後來的淮海戰役是完全不同的。


毛澤東接到報告後很高興,當即同意了這份計劃,開始組織發起淮海戰役,與此同時,在濟南丟了以後,國民黨內部也掀起了一番波浪……



2. 徐州剿總

1948 年 10 月,濟南被克後,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開始收縮兵力,集結四個兵團和四個綏靖區共 25 個軍多達 60 萬人之眾,作出了堅決守衛徐州的架勢,四個兵團沿隴海線一字排開,排出了一字長蛇陣的陣型。


但這卻在很早之前就被時任華中剿總司令的白崇禧視為不智之舉,早在兩大剿總初設之時,他就提出在中原不應設置兩個指揮部,提議應該合併由他來指揮,但長期對桂系勢力的警惕使得蔣介石不可能把這麼大一塊底盤交給身為桂系領袖的他來坐鎮,經過一番篩選後,蔣介石最終把防衛徐州的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學生劉峙。

劉峙出身黃埔一期,從北伐時就跟隨蔣介石,在戰場上鮮有戰績,全靠忠誠獲得了蔣介石的器重,在他上任時,南京一片嘩然,紛紛疑惑:徐州這麼重要的地方,就算不派一隻虎,也該派一隻狗啊,怎麼就派了一隻豬呢?


蔣介石對這個學生的能力也很清楚,濟南被克後,他感到共軍遲早要對徐州用兵,於是特地給他找來了杜聿明做副手,擔任實際的戰役指揮,以輔佐劉峙,接到任命後,杜聿明迅速擬定了一個先發制人的作戰計劃,就是佯攻濟寧,目的則是收復濟南,以打通津浦線,可恰好此時錦州戰局膠著,蔣介石只好把杜聿明派去東北救火,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圖片

圖片

面對中野、華野大軍壓境的困局,時任參謀總長的顧祝同心急如焚,他深知劉峙指揮不來這一仗,於是特地找到當時的作戰廳廳長郭汝瑰,要他去北平設法說服蔣介石,讓白崇禧出來統一指揮,臨行前,他拉著郭汝瑰的手再三叮囑,一定要說清楚一點,這次指揮只是暫時的,戰役過後,兩大剿總仍然分開。


郭汝瑰就這麼帶著顧祝同的意思去了北平,將這番話一五一十告訴了蔣介石,蔣介石聽完後,也大概是受困於東北的戰局,就直接說道:還分開做什麼,就直接讓他指揮好了!


1948 年 10 月 30 日,白崇禧興沖衝來到了南京,並在當天的會議上一口答應了這一任命,可出乎意料的是,到了第二天 上午開會上,他卻怎麼也不同意了,這個原因至今都眾說紛紜。


其中最可信的一種說法來源於他在前夜曾拜訪過桂系領袖李宗仁,而美國人在此前曾許諾過李宗仁,如果蔣介石在此戰失利,願意扶植桂繫上台。

白崇禧是第一個看到大戰迫在眉睫的人,回到駐地當天,他就電令各部,隴海會戰即將打響,令各部做好準備,然而此時,包括蔣介石和顧祝同等人在內的許多人都樂觀地認為,共軍剛剛打下濟南,必然要休整一番,至少在一個月內不會有行動,於是直到開戰的這六天中,徐州剿總的 60 萬大軍一直待在原地,一動也沒有動。


而在此時,面對即將爆發的戰役,國民黨作戰廳也向遠在北平的蔣介石報送了兩份作戰計劃:


一是將兵力收縮到津浦線,放棄隴海鐵路,作攻勢防禦;


二是放棄徐州,全軍退守淮海以南。


但當時的國民黨內部對於是否要放棄徐州議論紛紛,誰也不敢拿定主意,蔣介石也覺得未戰先退,未免有些自輕於人,於是作戰計劃一直拖到了 11 月 5 號,才下定決心將兵力收縮到津浦線,作攻勢防禦,這就是國民黨內最初制定的徐蚌會戰計劃。


當這份計劃被送到正在東北指揮撤退的杜聿明手上時,他又氣又惱,卻只能無可奈何地說了一句:想不到國防部的高參居然能搞出這麼一個計劃!



圖片

圖片

實際上負責制定這一計劃的正是時任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的郭汝瑰,計劃一作出後,他就派自己的人,把它通過關係轉交給了董必武。


於是當這個計劃還沒有定下來時,中共就已經掌握了國軍的戰役部署。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在國民黨內部居然埋藏了這麼大一個共產黨的高級卧底,甚至後來連共產黨內部對早年曾秘密入黨的郭汝瑰都難以考證,在幾十年里一直以戰場起義將領的待遇對待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戰爭的細節:歷史上的殘酷瞬間

驚蟄 文學編輯

¥19.90 會員免費


從一開始,就是一邊倒,借用電影內容。一邊是「傾家蕩產為前線」,「不要說你們一個縱隊,就算中原野戰軍打光了,其他部隊照樣過長江、解放全中國」。一邊是「為什麼大家都在談論項羽兵困該下,彷彿這古戰場註定對我們凶多吉少」,「你都下轄五個軍了還跟總長叫苦,那我們怎麼辦」


鄧都說出,「」中野打光了,其他解放軍照樣解放全中國」這種話了,能是一邊倒么?

不過也正是我黨的將領都有這種決心,不算小賬,才打得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