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搭!

乾脆給個更好的條件:這幾大兵團安全收縮到徐州。會怎麼樣呢?

那就是會按照粟裕的初始計劃打淮海戰役。

粟裕揮兵直撲兩淮,尋找機會打援。打不到援則收復華中,作為下一步的前進基地。

然後由東向西包抄徐州國軍,逼近蚌埠浦口,會同中原野戰軍,和徐州集團決戰。

下圖是濟南戰役前華野內部討論的兩個作戰方向,基本一致同意採用方向二。

方向二的好處非常明顯:全面恢復華中解放區,成為中原決戰的後勤基地,大大縮短補給線,隨時威脅徐州國軍的生命線津浦路,並形成和中野夾擊徐州國軍的絕佳態勢。

只不過因為軍委判斷(更可能是密息)黃百韜會去新安鎮,因此華野南下通路被隔斷,但黃百韜也突出的,變成挨打對象了而已。

粟裕本來計劃攻打兩淮,並在這個星星這裡打援。但是黃百韜進駐新安鎮(上圖中間那個圓圈),切斷了華野南下的通路。這才有了第一個作戰殲滅黃百韜的淮海戰役第一階段。

這事兒事關淮海戰役的起源,可以參考下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149068266


題主高看了48年國軍了。經過2年的解放戰爭國軍損失29個軍部、113個整師14個師部、摺合191個旅(師)264萬人。48年6月的國軍正規軍285個旅198萬人,一線249個旅(師)174萬餘人,二線36個旅(師)23萬餘人。裡邊被殲滅後重建的有127個旅(師),

粟裕帶著1.4.6縱在濮陽整軍的時候是立軍令狀不渡江創建閩浙贛解放區,保證6到8個月內殲滅第5軍。

題主假設1:粟裕帶著1.4.6.8.9.11和魯中南7個縱隊南下的時候,山東王建安的7.10.13縱從賈汪南下,蘇北韋國清2.11(中野).12縱江淮軍區2個旅也在沿著運河北上。7.10.13縱是分割徐州和李彌聯繫的,4.8.11(中野)縱是分割李彌和黃百韜聯繫的。陳毅帶著中野4縱、華野3縱、兩廣縱隊和冀魯豫軍區2個旅在碭山和蕭縣向徐州追擊孫元良。

劉峙這個廢物驚慌失措,以為中野和華野東西對進準備攻打徐州,讓李彌從曹八集撤到徐州,4綏靖區從商丘撤蚌埠,孫元良從蒙城撤徐州。下的唯一正確命令是劉汝明留1個師加強津浦路上的宿縣,劉汝明沒聽。

李彌不撤留在碾庄,不外乎劉伯承的看一個(李延年)夾一個(杜聿明)吃一個(黃維)變成了看著杜聿明夾著李彌吃黃百韜的粟裕版本。

題主假設2:包圍黃百韜後,粟裕以為10天內能解決黃百韜,還要宋時輪7.10.11縱機動防禦阻擊,誘使邱李兵團繼續東進,韋國清1.2.12、魯中南、中野11縱、江淮軍區2個旅向徐州東南切斷邱李後路。孫繼先華野3縱,曾生兩廣縱隊突擊徐州南面牽制徐州駐防國軍。

劉伯承也打電報表示怕粟裕打徐東兵力不夠,華野3縱和兩廣縱隊歸建,中野4縱歸粟裕指揮9縱看情況給,自己帶著中野1.2.3.6.9縱阻擊黃維。

只不過粟裕和劉伯承沒想到黨國淮海一群廢物中還是有2個忠臣的,黃百韜堅持了13天,黃維不管不顧的埋頭沖。

中野一下兵力不夠用了,阻擊黃維,李延年劉汝明3個兵團,本來是要交給粟裕3個縱隊的現在需要粟裕給中野3個縱隊,要不真夾生飯了。前委決定還是先解決黃百韜,黃維,華野阻擊徐州杜聿明和固鎮的李延年。

所以:李彌兵團留在碾庄接應黃百韜,孫元良兵團留守徐州,邱清泉兵團加上74軍趕赴徐東,會咋樣?的結論是並不會怎樣。不管是大淮海還是小淮海,粟裕的首要目標只是黃百韜7兵團和3綏靖區9綏靖區。不管是豫東,濟南,徐東,粟裕都沒忘了他的軍令狀留一手一直想吃邱的第5軍。

淮海國軍打成那幅比樣,因素不是華野中野開高達,是豬將劉峙賣了黃百韜,劉汝明保存實力丟了宿縣,廢物蔣介石賣了杜聿明,黃維這個二愣子一根筋李延年劉汝明6.8兵團划水摸魚不去抱團匯合只聽話往徐州前方的口袋沖。55開的局面打成完敗。

還什麼國防部卧底,即使打到黃維被圍,杜聿明想靠徐州城防堅守不成跑路,提出能走就不能打,能打就不能走,國防部要杜聿明走運河1綏靖區除了孫良臣107軍在大王集投誠李默庵還有3個軍沒動等著,杜聿明不聽走永城蒙城阜陽。廢物蔣 介石在遼瀋東西對進打通北寧線錦州沒成,現在想起在淮海杜聿明李延年南北對進打通津浦路解救黃維。。。最大的卧底就是蔣。

豫東戰役後,國軍就吃不動解放軍縱隊反而會擔心單獨前進的軍、師會被吃掉所以取消整編師旅,改為軍師三三建制和番號,組建機動兵團,幾個軍近十萬人抱團。這樣防守要點的兵團解放軍啃不下,救援的機動兵團吃不掉。

淮海國軍唯一的勝利方針是,學46年中原突圍的解放軍一樣棄地存兵,濟南丟了,鄭州開封放棄了,那麼津浦路,膠濟路,平漢路,隴海路這都斷了,留個徐州在手3個機動兵團沒求用擺十字架本來就是上吊。海州,連雲港也不要就從海上走,3.4.9.1綏靖區10個軍有2個卧底算8個軍繼續撤。黃百韜為黨國盡忠,放給粟裕,讓邱李孫黃4個兵團守蚌埠,李延年劉汝明李默庵8個軍加上華北華中船運來的4個軍組建3個淮河蘇中兵團,這才是真正的吃不下啃不動,粟裕劉伯承沒辦法,只有等林彪的百萬大軍南下。48年9月後國軍多1個軍2個軍對戰局並無多大變化,除彭德懷和徐向前部兵力不足外,城南庄會議建軍計劃後補充基幹團拉上地方軍區都能打國軍城市和阻擊國軍。


按照國軍統帥部擬定的徐蚌會戰的作戰計劃,淮海地區被整體性放棄,要求黃百韜第七兵團、李彌十三兵團、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十六兵團撤退到徐州一帶,依託徐州外圍的永備國防工事,與華野進行戰略決戰,以求擊敗華野一部甚至全部。因為從當時的局面來看,這四個兵團加上李延年、馮治安、劉汝明三個綏靖區,國軍在這個地區的兵力是處於優勢地位的,有這個把握。

這個計劃剛開始執行,就被解放軍打破了。因為華野粟裕這時候也在算,準備在淮海地區消滅黃百韜第七兵團,收復兩淮,解放海州,也就是粟裕原來所說的小淮海戰役。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國軍剛開始按計劃撤退,就出現了混亂,導致黃百韜兵團為了等待海州的44軍,加上黃百韜對渡河準備不足,未能按照原計劃準時撤退,被包圍在了碾庄,最終被全部消滅,麾下五個軍也全軍覆沒。

當時黃百韜兵團的駐地還在新安鎮,李彌兵團的駐地在碾庄一帶。因為海州的44軍突然改變計劃,徐州剿總要求黃百韜兵團帶著44軍一起撤退,於是黃百韜只能等一下。這樣,在新安鎮與徐州之間的李彌兵團就很重要了,如果李彌兵團先撤了,黃百韜兵團和徐州之間的交通就容易被解放軍切斷,就被孤立起來了,加上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已經南撤,黃百韜兵團就容易被圍。

所以,在撤退的時候,黃百韜曾經特意跑到李彌兵團去找李彌,希望李彌兵團不要這麼著急往徐州撤退,能等一等,掩護一下第七兵團與徐州之間的聯繫。但李彌這時候只想趕緊往徐州跑,根本不想等待。所以,李彌跟黃百韜說,這是剿總的命令,我也沒有辦法呀!黃百韜見李彌不願意等待,只好回去了。最後果然導致黃百韜兵團被孤立在淮海地區,剛撤退到碾庄,就被全部包圍了,徐州與碾庄之間也果然被解放軍切斷了。

那麼,如果李彌兵團不撤,仍然保持原戰線,海州的李延年部也不撤退,就在淮海地區堅守,在解放軍包圍並且攻擊黃百韜兵團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因為這時候國軍的戰線看上去就比較完整,從海州到徐州這一線都有國軍部隊,不太容易被切割。如果解放軍按照原定的小淮海計劃,圍攻黃百韜兵團,李延年和李彌從外圍增援,邱清泉兵團和孫元良兵團再從徐州往新安鎮地區增援,是不是就有機會免於淮海戰役的全面潰敗呢?

其實也很難。黃百韜兵團原本下轄四個軍,除了他嫡系的25軍,還有粵軍63軍和64軍,以及王耀武帶出來的100軍,44軍是在撤退時臨時給他的,原計劃是要在撤退到徐州之後,劃歸二兵團邱清泉指揮。而李彌兵團名義上有三個軍,也就是8軍、9軍和39軍,但39軍被范漢傑帶到東北去了,此時實際上只有8軍和9軍兩個軍,總兵力只有六七萬人。如果李彌兵團和黃百韜兵團在一起,那麼就是大約十七八萬人。

李延年在海州原本是兩個軍,44軍被臨時命令改為從陸路撤退,他帶著從海路撤退的還有一個軍,劉汝明綏靖區名義上也是兩個軍,但實際上只有三萬多人。也就是說,如果李延年和劉汝明兵團不撤退,那麼在淮海地區和黃百韜留下來並肩作戰的又可以增加六七萬人,這樣就可以增加到二十三到二十五萬人的樣子,這就是比較大的部隊了,即便是被華野包圍,也可以抵抗一陣子,等待救援。

如果是這個局面,那麼華野必須集中全部兵力來圍攻,包括蘇北兵團、豫皖蘇地方部隊等等,都必須全部投入進去。如果是這樣,華野能夠投入進去的部隊就要全部投入進去,後方反證這時候也沒有敵人了,也不用保留,此時的華野能夠動員參戰的全部兵力大約在45萬人左右,與這個地區國軍的比例接近二比一,雖然吃力,但還是有希望啃下來的。

問題在於,如果黃百韜、李彌、李延年、劉汝明都不撤,就在淮海地區堅守待援,那麼國軍還能抽調出來增援的部隊還有多少?實際上就還是只有那些部隊,從華中地區抽調黃維兵團,加上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十六兵團,馮治安綏靖區留守徐州,那麼能抽調出來用於增援新安鎮到海州一帶的部隊,實際上就還是邱清泉第二兵團和孫元良十六兵團,黃維兵團仍然有可能被阻擊在蒙城一帶。

如果出現這種局面,那麼就是國軍統帥部預訂的徐蚌會戰換了一個地方進行。因為在這種小範圍內,國軍部隊不是在運動戰中被包圍的話,就地集中堅守,其實戰鬥力還是可以的。考慮到華野包圍杜聿明集團之後有天氣原因導致的長圍久困造成的糧食供應不足帶來的士氣下降,那麼以華野當時的兵力,即便是能把45萬人全部集中起來,去圍攻淮海地區的25萬左右的國軍,確實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久攻不下,確實有可能最後被迫放棄。

因為整個淮海戰役的過程,其實都是解放軍在運動中包圍了國軍,然後才能加以殲滅的。比如第七兵團是開始撤退之後,63軍落單,從而第一個被消滅。然後是黃百韜兵團落單,又被消滅。之後杜聿明集團也是從徐州撤離之後,在半路上被包圍的。如果就是在徐州死守,可能也不會那麼快。所以說,如果黃百韜兵團不動,李彌兵團不動,李延年和劉汝明都不動,結果就難說了。

大路朝天:革命與道路京東¥ 32.20去購買?

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京東¥ 66.70去購買?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唯一的功勞就是迅速失敗。

淮海戰役也好,遼瀋戰役也好。這些都是白血病人掉的頭髮。

這人生病了,頭髮掉光了。 不是脫髮的問題,而是白血病的問題。

國民黨政治上(白血病)的失敗是必然的,軍事上的失敗是偶然的(掉頭髮)。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國民黨軍事這樣表現,問題出在政治上。

淮海戰役中,為什麼農民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推小車?國民黨是中國合法政府,共產黨某種程度上是反賊。是什麼原因導致善良的農民與賊為伍?

國民黨能讓這些農民「棄暗投明」嗎?難道怪這些農民不做安安餓殍嗎?


會死的比真實歷史還慘。

黃百韜作為國軍的兵團司令,最根本的毛病就是他是個雜牌兒。作為一個雜牌兒,他老有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幻想。

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第七兵團下轄的五個軍里,如果是一個嫡系將領,那麼他就會死保自己的老底子二十五軍和嫡系精銳一百軍,其它的都可以扔掉。

而如果同為嫡系,李彌還有可能帶著第八軍替二十五軍和一百軍扛一下華野山東兵團的三個縱隊。

開上帝視角看,只要十一月八日夜間二十五軍一百軍連夜向西突進,第八軍稍作接應,突破華野阻擊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這個就是國軍的最佳行動方案,保住兩個嫡系精銳的軍加入徐州守備,邱清泉也不用出去浪。

而按照題主的設想,碾庄包圍圈內加兩個軍、徐州東進部隊減兩個軍,那麼華野就會以偏師看住碾庄的六個軍,而以主力打援邱清泉。

碾庄雖有六軍之眾,也只能徒然困守,如果出戰,就會被華野偏師擊潰。

而華野主力黏住邱清泉第二兵團之後,以中野部隊插入邱清泉與徐州之間,則邱清泉亦陷入合圍,而邱清泉此刻是找不到工事固守的。

所以邱清泉就會被共軍十二個以上的縱隊野戰殲滅。

如此一來,開戰不出一周,國軍就有四個軍被殲滅,六個軍被包圍,徐州只有兩個軍守備,守徐州的還是孫元良。

樂觀的看,也許十二兵團就不用加入徐蚌戰場了。

淮海戰役的基本情況是:出城野戰,國軍大打大輸、小打小輸,據城守備,還有辦法。

所以國軍絕對不能立足於戰,任何促成決戰態勢形成的行動,國軍都絕對不應實施。

國軍要做的,就是重兵結寨,以集中對集中,迫使共軍在兵力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強攻國軍要塞,大量殺傷共軍有生力量,才能等到局勢逆轉。

但黃百韜為了保住四十四軍六十四軍兩個雜牌兒,一開始就違反了這個作戰原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