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清朝電視劇中,關於親王和軍機大臣的劇情比比皆是。在影視劇中,出現了軍機大臣直接對抗親王的情況。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親王和軍機大臣都是皇帝身邊的人,那麼,軍機大臣和親王之間,到底誰的權力更大的呢?認真的說,這需要看實際情況。面對強悍的親王,軍機大臣肯定不是對手。但是面對旁支親王,軍機大臣擁有很大的優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親王的權力曾經非常大。例如漢朝和晉朝的王爺們,能夠列土封疆。但是屢屢發生王爺起兵叛亂的事件,朝廷逐步開始限制王爺們的權力。到了唐宋時期,王爺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權力了。但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再次出現藩王的問題。明成祖朱棣本身就是藩王,使用武力取代了建文皇帝。在此以後,明朝採用了“防火防盜防藩王”的政策。分封到各地的王爺們,其實就是變相的囚徒,根本不能離開封地。清朝入關的初期,在爵位和權力分配方便,則出現了極端的情況。

  首先,我們看一下軍機大臣的由來。在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延續了議政王制度。換句話說,就是皇帝和一些旗主王爺們一起商議政務。但隨着清朝統治的穩固,皇帝不希望受到權力制約。康熙皇帝建立了八旗都統制度,雍正皇帝則是直接建立了軍機處,從而架空了議政王制度。在軍機處工作的寵臣們,被稱爲軍機大臣。一般來說,軍機大臣都兼任其他的職務,品級一般是正一品或者從一品。凡是擔任軍機大臣的官員肯定都是皇帝的心腹,能夠在皇帝面前說上話、提出自己的建議。類似於皇帝的大祕書,由於軍機大臣的權力很大,其他的官員對軍機大臣都畢恭畢敬,甚至稱呼一聲“相爺。”

  至於親王則僅僅是清朝爵位的一種,清朝的爵位分爲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輔國將軍等等。其中,親王又分成了能夠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和不能世襲罔替的普通親王。親王是皇帝的親戚,但不一定是皇帝的心腹。例如恭親王奕訢,在咸豐皇帝在位時期,恭親王雖然貴爲親王,但沒有太大權力,一直坐冷板凳。在權力上明顯不如軍機大臣肅順,直到同治皇帝上臺以後,恭親王才迅速崛起。雍親皇帝的弟弟怡親王胤祥,在雍正皇帝登基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雍正皇帝加封自己這個弟弟爲鐵帽子王,而且負責部分軍國重事。對於怡親王胤祥,即使是軍機大臣也需要畢恭畢敬。

  不過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情況則又不一樣了。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身兼40多個職務,權勢滔天。除了皇帝的弟弟弘晝,一般的親王,和珅根本不會放在眼裏。所以說,軍機大臣一般都擁有不小的權力。至於親王有沒有權力,全看皇帝的心思。如果是負責輔政的親王,那權力明顯超越了軍機大臣。但如果是普通的閒散親王,其實和富家翁沒有太大區別,根本沒有什麼權力。親王屬於超品,而軍機大臣屬於一品。軍機大臣見到親王以後,確實應該拱手請安,但親王也需要還禮。

  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由於處於多事之秋,一些親王開始進入軍機處,例如醇親王、慶親王等等。自己本身就是親王,而且在軍機處工作,權力上超越了軍機大臣。不過這僅僅是少數,大部分王爺的權力不如軍機大臣。對於普通的清朝親王和郡王們來說,由於自己沒有什麼權力,只能依靠皇族的優勢做生意。在京城和直隸省,很多田莊和店鋪都有王爺的股份。如果順天府或者街頭的混混找事,王府這個後臺能夠嚇退絕大部分人。很多皇室成員都是這樣的生活方式,畢竟自身沒有實際權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