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三国演义》的传播,人们对诸葛亮越来越佩服。他草船借箭、借用东风败曹操、空城计退司马懿……诸葛亮智近似于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然而明朝也有位与之相似的牛人,叫刘伯温。

  诸葛亮辅佐刘备,打过多次胜仗,为他谋取天下的三分之一。而刘伯温作为后生,晚生,却是助朱元璋灭元,除割据,一统天下。

  世人皆拜诸葛亮,唯独少知他刘伯温。

  刘伯温不服气啊!文人历来相轻……

  某次,刘伯温赶路的时候碰到武侯祠,就进去避雨。祠里保存很好,供桌上不说纤尘不染,也是干干净净。还有贡品,以及正在燃烧着的蜡烛。

  刘伯温心里不舒服,区区诸葛亮怎会有这种待遇?就让人拆了匾额,然后笔墨纸伺候。刘伯温随手提笔,大书十四个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写完哈哈大笑起来。

  侍卫禀报刘伯温,说匾额上有字,且还是十二个。写道:

  我知后世有你,你知后世何人?

  除了这个故事外,另外还有一则。也是事关于武侯祠

  诸葛亮病逝于公元234年。地点五丈原。丞相遗嘱是薄葬于定军山。常服下葬,墓穴仅容棺即可。

  世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就为他立庙。由于他的谥号为忠武侯,所以,诸葛亮祠庙被人称作“武侯祠”。

  时间流逝,岁月不饶。又再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争,成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武侯祠虽然免于战乱,但也受到毁坏。

  当地的人感到非常痛心。但又没有钱修缮。当时的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发起倡导,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又积极发起,各地官员纷纷解囊,宋可发主持成都武侯祠全面重修的工作。并写有《重修忠武侯祠碑记》。

  在重修的过程,众人无意发掘出了一块巨石,而等完整挖掘出来才是石碑。用水清洗净后发现,石碑中间写有四个短句,总共十二个字。写道:

  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人知道。忙找人来翻译。最终解答出这样一个结果。

  原来,这是一条预言。水月主,上主下月,成青,左边外加水,合拢一看就是个“清”字,庚不大也就是“庚”字中的大是个小,这是“康”字。十八为木,十八子是李,那么盖十八就是一个宋字。

  所以为:

  清、康、宋、龙复卧

  将它们组合,就为: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姓宋的人,会重修武侯祠。

  这会是巧合吗?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会料到后世的刘伯温,以及为他修陵的宋可发?

  我认为不是巧合。由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百姓愿意祭祀他,加之《三国演义》的流传,所以在民间诸葛亮的形象一直是神的存在。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

  晓阴阳而推易理,通百家而长墨攻,呼风唤雨,有鬼神莫测之功。未出隆中,已知三分天下

  所以,不是巧合。人们是在美化诸葛亮。

  因为信仰

  所以美化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当地人为督促宋可发等人修缮武侯祠,故意捣鼓的这一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