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學習機器人編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驚喜地發現他現在變化很大,例如,原來數學成績總是不上不下,現在也不那麼費勁了;原來不願意出去找同伴玩,總喜歡宅在家裡看平板玩手機,現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也慢慢多起來。現在終於閑下來有時間把這篇經驗記下來,供跟我一樣的父母參考了。

一、認清大勢

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對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什麼是審勢?就是審時度勢。就是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規律:「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所謂規律,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順之則成,逆之則敗,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孫子兵法》說:」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也是這個意思。

我一直信奉一句話:有選擇的人是幸福的,而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是沒有多少選擇的。初出茅廬時並不相信,總認為機會是隨時出現的、選擇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可而立之後漸入中年,終於覺出那句話的無比正確性!然而,把握大勢比選擇要重要得多例如:房價!(嗚嗚嗚……)

都知道未來是人工智慧(AI)時代,那這個時代會何時到來?跟我有什麼關係?跟我孩子又有什麼關係?這連著的三個問題是上次跟我閨蜜級哥們喝酒擼串跟他分析大勢時,他一邊擼著大腰子一邊甩出來的。當時我是這麼回答他的:

1.人工智慧時代會何時到來?

國家在2017年7月發布過一部戰略性文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提出了我國人工智慧戰略目標及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So,我們會於最遲2030年置身人工智慧時代,那時候我們國家領先全球。

2.跟我有什麼關係?

現在的學生(一年級到高三)家長大多都是75後~85後這個區間的吧,也就是30歲到45歲這個年齡段,想想2020、2025和2030年時你多大?還沒到耳聾眼花拄拐棍的年齡吧,你想想你那時候會與人工智慧有什麼聯繫呢?!一想便知!!反正今天這個年齡的我父母那是成天微信+視頻電話的,想想十幾年後的你只會更加深陷人工智慧而無法、也無法自拔吧!

3.跟我們孩子又有什麼關係?

我當時在回答完前兩個問題時,我閨蜜哥們一臉崇拜地等我回答第三個問題時,我只想拿我手上的大腰子抽他。雖然沒抽出去,畢竟烤腰子好貴啊……

算了,繼續做個數學題吧,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算起到高三)現在是3歲-18歲,2020年時他們5歲-20歲;2025年時他們10歲-25歲;2030年時他們15歲-30歲!

正是迎接(為)(國)(家)(出)(力)(干)(活)即將到來的好時候!

近了,近了,人工智慧時代正邁著不以任何人意志而轉移的堅定步伐闊步向我們走來。So,認清大勢,你和孩子一起積極做好準備吧!現在不做好準備的後果,就跟十幾年前房價還是那麼溫和時你不買房,現在房價已經漲到你買不起,你才終於忍受不了蝸居而下定決心一定要買房的悲催局面是一樣一樣一樣滴!

二、聽國家的話

除了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外,還可以關注一下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概念,核心素養的提出,讓教育改革進入「3.0時代」。

通俗點講吧,為了你的孩子以後生活幸福,現在不光要學好語數外,還要有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它已經與語數外一樣成為了一種基礎,就像我們生活中的自來水、電、大馬路一樣,很重要很重要,重要到只有離開它們時你才能覺察到它們的存在。

而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恰恰是我們中國孩子的弱項!我是一名教師,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學校在這方面教育的欠缺,欠缺程度比你想像中的要大的多!震驚吧?!但在大多數地區大多數學校,這種現狀卻是事實,一個誰都不願承認但誰都肉眼可見的事實!

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早在上世紀就分別提出過「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學校並非不想給學生更好地教育,並非不想開設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課程,學校有學校的難處,真的。既然學校教育給不了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必須站出來!因為孩子是你自己的,你不為孩子的將來負責,那孩子就不會為你的將來負責!

三、剛需

看到這裡的家長都應該明白了吧,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是剛需。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家長還是沒有多少選擇的。這正應了我一開始說的:有選擇的人是幸福的,而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是沒有多少選擇的。既然學校教育不給力,只能選擇通過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來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了。

能實現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我要讓孩子學習機器人編程呢?

我用一年多的時間考察市場、做決定(雖然沒的選,但我至少還可以選擇讓孩子學什麼)。符合國情的(我們沒有國外的車庫創新文化)且有可操作性的(中國人都太忙了,你能靜靜的陪孩子成長?!)目前只有上課外科技輔導班了。

解答這道選擇題,我最終確定了兩個路線,一個是硬體路線,另一個是軟體路線。

所謂硬體路線就是從動手能力的培養做起,逐步深入,可選的有:科學實驗輔導班、機器人搭建,以及各種博物館、實驗室參訪(我是老師,有些便利,你懂的呵呵)。

所謂軟體路線就是從計算思維的培養做起,逐步深入,可選的有:各類思維訓練班、編程班、記憶力培訓等等。

中間考察、決定的過程,著實費心、費力、費錢、折騰人。我將在隨後向大家介紹我吃過的那些虧、上過的那些當、掉進的那些坑。現在從那個階段過來後,不堪回首全是淚啊——TM這個社會套路太深了,我們這些第一次、第二次當家長的簡直就是任人擺布的「小白「呀!

最終,結果是好的,我選擇了最符合我要求的(對教育教學,我可是個內行,所以挑剔到讓無數輔導班推銷MM淚奔……哈哈哈)、最具性價比的輔導——機器人編程!

不是機器人!不是編程!而是機器人編程!!!是完美覆蓋硬體路線和軟體路線的終極答案!選擇的具體原因和我的思考過程將在下一篇文章裡面說說。

對於我這個學理工科的來說,碼這麼多字真不容易。這倒沒什麼,就怕我以後說的都是實話、真話,會得罪某些公司或既得利益者,會無緣無故的被罵,甚至影響到我的生活。那時候腫么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