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人不勞而獲的享受, 還是少部分人的不勞而獲與大部分人的失業無助?

如果是短時間內的科技爆炸導致的所有行業被機器人取代,人類是否會產生極大的混亂?


機器人這個梗都快被大家玩壞了,其實各位對機器人存在很深的誤解,機器人並不是電視宣傳的樣子,更不是網路大佬意淫的樣子,也不是人民大眾心中想像的樣子。

機器人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機器人會給這個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01 機器人只是一個工具

汽車的發明並沒有代替掉人類堅實的雙腿,計算機的出現也沒有替換掉人類的雙手,機器人的應用一樣無法改變人類的作用,歸根結底,機器人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也僅此而已。

那機器人的應用到底會改變什麼?

A、帶來工作效率的極大提升,這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部分人工,但是並不代表著機器人就是萬能的,它依然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而且在柔性製造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間等待發掘。

B、帶來工作質量的極大提升,這就是所謂的又快又好吧,這也算是機器人最大有點了,不知疲憊到「冒煙」為止。

C、帶來工作方式的改變,很工作的流程和節奏都有可能基於機器人的加入得到優化和再造,因為機器人並不是人,而是冷冰冰的機器,他們是沒有情緒的,是不懂得好易惡勞的,是不知疲憊的,是能一如既往到底的。

D、 帶來生產成本的下降,從長遠來講,生產的成本肯定是呈下降趨勢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如果大家都用機器人,那這個優勢也就不所謂優勢了。

如果你將解放全人類的重任寄托在一個工具上(機器人),那未免顯得有些太難為機器人了,他們承擔不了你這個偉大的夢想。

02 社會產業結構發生調整

機器人永遠都消滅不了人類的工作崗位,所不同的是會出現工作崗位結構的調整,因為機器人也需要人去生產,機器人也需要人去安裝,機器人也需要人去維護,機器人更需要人去升級。

隨著一些人工崗位被機器人不斷的代替,也必然會增添更多別的新生崗位來匹配各種資源的調配與生產,人其實可以去做更有價值的工作,而不是回家「混吃等死」,這才是社會發展的本質與動力。

例如我所在的公司,增加了很多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很多一線操作人員,但是卻也增加了一個維護的團隊,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需要定期維護和保養的,而且這是個很技術的活兒,並不是隨便在大街上拉一個人,或者從學校招聘一個人就能輕易搞定的,這需要經過大量專業的培訓才能幹得來這個工作,這就是人才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也許是存在很多崗位或個人的利益被技術替代而犧牲掉,但是這也給了很多新生崗位和人員以機會,讓他們可以更高效而有價值的奉獻他們的能力,這才是「機器替人」的本質所在。

03 終身學習很重要

任何時代的變革都會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和前提,如果我們希望那一部分人不包括自己,那唯一應對的方法就是「學習」,持續的終身學習已經慢慢的內化為職場人士的一種能力,學習不再是學生時代的責任,而是一個人自我發展與完善的最佳捷徑,尤其是信息爆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習能力變得更加的難能可貴,因為我們時刻都身處被淘汰和OUT的邊緣,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當然因為機器人工作效率的提升,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我們被工作禁錮的自由,我們可以分身去做很多更貼合自己愛好的事情,例如更多的從事藝術創作,什麼琴棋書畫,什麼吹拉彈唱,什麼詩詞歌賦,什麼刀槍棍棒,什麼斧鉞鉤叉,我們通通的都可以搞一搞嗎,我就在等待這樣的「碌碌無為、浪費人生」的日子快點到來,當然在這之前,我還得為了不被這些「冷血」物種淘汰而繼續努力著,畢竟被一個沒有靈魂的機器人打敗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04 科技爆炸是什麼鬼

問題中說描述的科技爆炸導致人類短時間內被機器人取代,那就不是科技爆炸了,那是外星人入侵,我們被俘虜了,都已經被俘虜了還用得著去操心這個世界是否混亂嗎,操心著怎麼去應對入侵者的審判吧。

有一天,你被一陣雷聲從睡夢中驚醒,你拉開窗帘一看,外面開始下「機器人」雨,無數的機器人從天而降,手持各種你從來沒有見過的精銳武器,經過一場「意料之中」的掙扎,我們被俘虜了。

機器人完全剝奪了我們工作的權力,它們把什麼事都做完了,就是不讓給我們任何工作的機會,讓我們盡情的享樂、無聊、發獃、最後到奔潰,我們是多麼懷念曾經揮汗如雨的勞動人生啊。「我們要勞動」,「歸還我們勞動的權力」,「我們要工作」,「歸還我們工作的自由」,我們不要休息,不要睡覺,不要逛街,不要去旅遊,不要大吃大喝,不要榮華富貴,不要豪車豪宅,我們就是想有個事情去做做而已,難道連這起碼的做人尊嚴都不給我們嗎?只有那些表現好的「俘虜」才有資格獲得一點點「勞動」的獎賞,絕大多數人都在頹廢的吃喝玩樂,於是我決定反抗,我決定為自己的勞動自由鋌而走險一次,我不要這麼屈辱的活著,但是我再一次被機器人發覺了,它們這次加大了對我的懲罰,把我關進了一座屈辱的享樂之城,這裡有香車美女,這裡有露天盛宴,這裡有酒池肉林,這裡有錦衣玉食,我又開始了一次新的掙扎、掙扎、掙扎。。。。

最後我醒了,是該死的鬧鐘,還有幾套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還沒有調試呢,趕快起床去幹活吧,要不又要被客戶投訴了,說好的機器替人的呢?誰他媽來替我啊,機器人什麼時候入侵地球啊,求俘虜求懲罰啊。


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米迦勒奧斯本和卡爾弗雷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365 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1、 電話推銷員:被取代概率99.0%

在 BBC 所統計的三百多個職業里,「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幾率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

2、 打字員:被取代概率98.5%

而今,憑藉「打字」這一技能尚能存活的唯一職業也就是速記員了,而,等到語音識別技術普及的那一天,速記員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3、 會計:被取代概率97.6%

會計這樣一份要求不算低,職業前景也被社會主流看好,但細究來說,會計工作的本質便是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內部存在著嚴格的邏輯要求,天生就要求 100% 準確,從結果上來看,機器智能操作的優勢的確明顯。

4、 保險業務員:被取代概率97.0%

日本富國生命保險已經用 IBM 的人工智慧平台取代了原有的 34 名人類員工,以執行保險索賠類分析工作。

5、 銀行職員:被取代概率:96.8%

除了單調、重複,「低效率」也是造成銀行職員被自動化取代的一大因素。

6、 政府職員:被取代概率:96.8%

BBC 的研究人員在這裡所指的是政府底層職能機構的職員。

7、 接線員:被取代概率:96.5%

早在十幾年前,微軟便開發出了具有總機接線員功能的智能語音系統;而近些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接線員的絕大部分工作基本都可以被自動完成。

8、 前台:被取代概率:95.6%

目前,日本以及歐美多國都已經有醫院、銀行、電器店之類的機構購買了 Pepper,作為前台接待人員使用。

以上八種職業,被判定在未來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概率被人工智慧淘汰,而從上述這些概率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的結論:

1、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

創意和審美。

2、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只要熟練就行;

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里,不聞天下事。

以上標準可以用來自我審視,看看自己的職業在未來是不是有可能被取代。


個人愚見,如果是全部替換,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共產,要麼天網。


在第一地球的世界裡,這項法則由一個叫社會機器的系統維持。社會機器是一種強有力的執法系統,它的執法單元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有的執法單元只有蚊子大小,但足以在瞬間同時擊斃上百人。它們的法則不是你們那個阿西莫夫的三定律,而是第一地球的憲法基本原則: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它們帶來的並不是專制,它們的執法是絕對公正的,並非傾向於有產階層,如果窮人那點兒可憐的財產受到威脅,他們也會根據憲法去保護的。」

「在社會機器強有力的保護下,第一地球的財富不斷地向少數人集中。而技術發展導致了另一件事,有產階層不再需要無產階層了。在你們的世界,富人還是需要窮人的,工廠里總得有工人。但在第一地球,機器已經不需要人來操作了,高效率的機器人可以做一切事情,無產階層連出賣勞動力的機會都沒有了,他們真的一貧如洗。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改變了第一地球的經濟實質,大大加快了社會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速度。」

「財富集中的過程十分複雜,我向你說不清楚,但其實質與你們世界的資本運作是相同的。在我曾祖父的時代。第一地球60%的財富掌握在一千萬人手中;在爺爺的時代,世界財富的80%掌握在一萬人手中;在爸爸的時代,財富的90%掌握在四十二人手中。」

「在我出生時,第一地球的資本主義達到了頂峰上的頂峰,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資本奇蹟:99%的世界財富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這個人被稱作終產者。」

「這個世界的其餘二十多億人雖然也有貧富差距,但他們總體擁有的財富只是世界財富總量的1%,也就是說,第一地球變成了由一個富人和二十億個窮人組成的世界,窮人是二十億,不是我剛才告訴你的十億,而富人只有一個。這時,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憲法仍然有效,社會機器在仍在忠實地履行著它的職責,保護著那一個富人的私有財產。」

「想知道終產者擁有什麼嗎?他擁有整個第一地球!這個行星上所有的大陸和海洋都是他家的客廳和庭院,甚至第一地球的大氣層都是他私人的財產。」

「剩下的二十億窮人,他們的家庭都住在全封閉的住宅中,這些住宅本身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微型生態循環系統,他們用自己擁有的那可憐的一點點水、空氣和土壤等資源在這全封閉的小世界中生活著,能從外界索取的,只有不屬於終產者的太陽能了。」

「我的家坐落在一條小河邊,周圍是綠色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河沿,再延伸到河對岸翠綠的群山腳下,在家裡就能聽到群鳥鳴叫和魚兒躍出水面的聲音,能看到悠然的鹿群在河邊飲水,特別是草地在和風中的波紋最讓我陶醉。但這一切不屬於我們,我們的家與外界嚴格隔絕,我們的窗是密封舷窗,永遠都不能開的。要想外出,必須經過一段過渡艙,就像從飛船進入太空一樣,事實上,我們的家就像一艘宇宙飛船,不同的是,惡劣的環境不是在外面而是在裡面!我們只能呼吸家庭生態循環系統提供的污濁的空氣,喝經千萬次循環過濾的水,吃以我們的排泄物為原料合成再生的難以下咽的食物。而與我們僅一牆之隔,就是廣闊而富饒的大自然,我們外出時,穿著像一名宇航員,食物和水要自帶,甚至自帶氧氣瓶,因為外面的空氣不屬於我們,是終產者的財產。」

「當然,有時也可以奢侈一下,比如在婚禮或節日什麼的,這時我們走出自己全封閉的家,來到第一地球的大自然中,最令人陶醉的是呼吸第一口大自然的空氣時,那空氣是微甜的,甜得讓你流淚。但這是要花錢的,外出之前我們都得吞下一粒藥丸大小的空氣售貨機,這種裝置能夠監測和統計我們吸入空氣的量,我們每呼吸一次,銀行賬戶上的錢就被扣除一點。對於窮人,這真的是一種奢侈,每年也只能有一兩次。我們來到外面時,也不敢劇烈活動,甚至不動只是坐著,以控制自己的呼吸量。回家前還要仔細地刮刮鞋底,因為外面的土壤也不屬於我們。」

——選自劉慈欣《贍養人類》


不怎麼樣,機器人憑啥要更近一步?機器人不需要像人類,比人類更好就可以了。只有人才會希望自己更好,這是病,讓所有人都幸福的方法只有愛上醜陋。


可能嗎?不可能。部分替代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就太糟了,假設人口在這種社會停滯或減少那還能臨時鬆一口氣,如果所有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人類做什麼?繼續在物質和精神上提高追求,而機器人必然不是一勞永逸的工具,還需要各種資源來維持使用,如此便極速加快地球資源的消耗,短期的繁榮後勢必因自然資源枯竭而崩潰。恐龍滅絕不是因為隕石撞地球,而是因為自己身體龐大。


我之前看過一個TED的演講 有關人工智慧的

他將人(或者說行業)與人工智慧的關係分為了四個部分

人工智慧可以在重複 需要縝密操作 需要不斷優化的行業做的風生水起 但是在創造性的 富有愛 同情心 同理心的行業 往往人們更勝一籌

人工智慧可以成為人的得力助手 但他無法創造新事物和滿懷感情

這就是人工智慧與人的區別

這個視頻裡面也述說了 當人工智慧取代了大多數行業的人群的時候 未來的人們應該去做什麼

那就是 去愛

附上此視頻

https://m.yxgapp.com/d/mooc/GetShareShortVideo.html?courseId=20097?

m.yxgapp.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