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最怕无「升」无「息」!

资料图片

新型肺炎疫情肆虐,打击经济活动,投资气氛趋弱,部分心急套现的业主减价去货,令楼价受压,若疫情持续,未来楼价有机会续见调整,不过现时不少业主已供满楼,普遍持货力强,加上近年吸取多次楼市逆周期后高速反弹的经验,亦未敢冲动大幅劈价放售,怕再次「落错车」,相信楼价跌幅甚于2003年沙士时期的机会不大。在全球放水下,现金将面临贬值,购入资产方能保值,不过现时股市如坐过山车,股民爱股汇控亦「失息」,更突显「砖头」保值,不少市民蠢蠢欲动,希望「捞底」入市,究竟现时是否入市好时机?

资料图片

有意置业者首要考虑自己实际需要,例如结婚、换楼等,下一步就要是思考应该租楼还是买楼? 若果租楼,租客随时面对业主加租风险,另外,租金只为一去不回的净支出,相反买楼的供款大部分为还本金,物业属于自身资产,楼价上升时可享财富增值的回报。放眼各国央行相继推行量宽,大量热钱将涌入市场,料将推高资产价格。若果没有持有资产,将面对现金贬值风险,未来若楼价上升,则错失入市时机,买楼难度更高。

资料图片

考虑买楼前当然先留意楼市走势,本港疫情仍然严峻,二手交投放缓,部分业主接受现实,扩阔议价空间,吸引买家承接,若疫情持续,预期楼价将继续调整。楼价调整固然对准买家十分吸引,息口亦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美联储局上月两度突发减息,重回零息时代,虽然本港银行进一步调减最优惠利率(P)空间有限,不过低息环境势将持续,有利市民控制供楼支出。

若遇到心仪笋盘,准买家宜先计算好自己是否有充足购买力支付首期、印花税、律师费等支出,并考虑自身供款能力,做好风险评估,冲量自己在疫情下能否维持稳定收入,最好预留充足资金作缓冲,避免遇到突发情况时失预算。

资料图片

疫情冲击环球经济,各国政府及央行均各出其谋出招救市,港府日前亦推出第二轮防疫抗疫基金,助市民渡过难关,当中包括向个人持牌人提供现金津贴,相信有助纾缓部分从业员短暂财政压力,不过建议政府推行更「贴地」措施,兼顾业主及买家角度,从速调整辣招,促进二手物业流通,让有需要人士置业安居,同时避免楼市急跌,令负资产加剧。

电邮:[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