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個問題的邀請,後來覺得或許可以作為一篇文章發布,供其他的知友參考。

目錄

17~18年總結

  1. 政治平衡點
  2. 答題風格
  3. 標籤化現象
  4. 小議「精於偽裝的就是高功能精神病態者,不擅長偽裝的就是低功能精神病態者」觀點

18年完成的內容

結尾


17~18年總結

政治平衡點

像psychopathy,sociopathy這兩個領域,如何在普及知識的同時,找到政治上的平衡點,毫不自誇地說,我認為我的回答至少是一個及格分的樣板。另一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一個簡化版的信息共享平臺,對於我來說,知乎不再適合我,至少作為這個id來說不再適合。

答題風格

在答題的時候,我選擇的是一種「儘可能不同於Quora」形式的回答。我希望藉由這樣的答題方式,說明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並不是單純憑既有的理論、經驗可以完全解釋、預測的。

標籤化現象

在寫科普答案的過程中,隨著消滅我的關注點更多的趨近於政治層面歷史層面的、規律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能通過單純的科普解決(雖然它們經過拆分後,確實可以部分地用科學來解釋)。

像上面兩個領域還好。ASPD,有時候這個原本屬於臨牀診斷的專有名詞,經過輿論包裝,至少從功用上看,附加了宗教審判這一功能。像這類濫用臨牀診斷術語到日常生活的現象,據我所知,以6、70年代為發端,至今已持續了40年,並且還將持續下去。事已至此,至少目前來說,完全無法靠科學或者輿論來澄清。或者這麼說,靠科學或者輿論來澄清是科學家們的工作,這一工作究竟能在多少年內完成,或者乾脆大家都棄用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這一稱呼,結果沒有人能夠預測。但是錯誤的、負面的謠言害人,這一點是可預測、必須被阻止的,而且很多人都在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處理,或者出於社會責任感利用工作便利處理這方面的餘毒。

如果讓我自己給出個解決問題的思路:還不如換個稱呼算了,什麼Hervey Clerckly Disorder也好,Detached Personality Disorder也好,這樣說不定還方便,反正不影響臨牀診斷。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私下的想法,但至少,上面這段話已經充分表明了我對這一問題的態度:ASPD這一稱呼本身就帶有「排除出社會」的標籤化敵意,對於ASPD者來說,表露敵意,對NT沒有哪怕一丁點好處。

小議「精於偽裝的就是高功能精神病態者,不擅長偽裝的就是低功能精神病態者」觀點

雖說可能很多人在Quora上看到這一觀點,但就我目前的瞭解,這一觀唸的確切來源雖不可考,但一定不出自學術界的專家之口。

①拋出矛盾

不同於Quora的高票觀點:並不是說「精於偽裝的就是高功能精神病態者,不擅長偽裝的就是低功能精神病態者」。首先有的人壓根就不是精神病態者他們也不擅長偽裝。另外,以James Fallon為例,他肯定不是低功能,但是他在確診前是不偽裝的,因為對他來說不需要。

以我實際的社會經驗來說,雖說我不大確定:有些明顯具有精神病態傾向的人,年輕時壓根就不偽裝。他們自己不知道,這是一方面,沒這個必要,是另一方面因素。首先,一般人都是嫌麻煩的,真正專精於一個領域並且有出色成績的人,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在研究「如何偽裝」這種問題上。這樣想好了,這樣的人本身就有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他們生活在一個被保護的環境(protected area)(根據James Fallon的採訪),本來就沒有那麼多anti-social traits,再加上出色的專業成績,請問有必要浪費這個時間麼?

因此,我個人認為,「精於偽裝的就是高功能精神病態者,不擅長偽裝的就是低功能精神病態者」,至少存在這一問題:刻意省略了某些約束條件和上下文。

②經驗規律

首先,一般性的規律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經常需要偽裝,那麼TA的演技就高,如果一個人不怎麼需要偽裝,那麼TA的演技就低。用進廢退,這一點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有異議才對。

我認為這是一個適應環境的過程。當環境(人們)對精神病態者不友好時,精神病態傾向的人都開始高偽裝(至少在與NT打交道時偽裝),當環境對精神病態者友好時,精神病態傾向的人就趨向於低偽裝。

③個人評價

我只是寫下我所知道的東西,不敢保證它是完備的,僅作為參考。

我認為,在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現象,這只是這個時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經驗規律。

單就我的瞭解,建立在精神病態有某些特有的神經反應特性這一事實上,在「精神病態」這個詞誕生之前,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精神病態特質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或者兩個屬性,而是很多神經反應特性的集合(連James Fallon這個級別的腦科學家也數不清究竟有多少),雖說精神病態傾向的大腦思維特性有某些缺陷(比如混合自戀時「聽不進批評」),當事人也有很多非相關的屬性混雜(平時「注意力不集中」,Externalizing Traits),但是它們也有很多好的地方,而且憑藉這些屬性,當事人會得到豐厚的社會物質獎勵(地位、權力)和精神獎勵(聲譽、榮譽),至少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很多。再進一步,像「聽不進批評」也好,懲罰無效也好,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來修正的。

這跟神經正常人們照樣需要經過後天教育,通過學習來提高社會適應力,一樣道理。

難道神經正常人不經過教育就能夠輕鬆適應社會?不見得吧。

——以上,是我對於「精於偽裝的就是高功能精神病態者,不擅長偽裝的就是低功能精神病態者」這一觀點的看法。


18年完成的內容

①把希望寫的回答全部寫完了。

像psychopathy,sociopathy這兩個領域,知識鋪陳並不是難點,難點是政治。化用《戰爭論》的原話,論戰是政治的延續,在現實生活中解決不了的衝突,到了公共論壇就演變為論戰——至少我成功避免了論戰,這一點我對自己非常滿意。

②查清了若干疑問。

在知乎上發布答案,同樣可以獲取信息。


結尾

在知乎上寫答案我必須保證行文流暢性,有時候我明知讀者的理解跟我的本意有偏差,也不會作專門修正。

比如,也許在不少人看來我寫的東西很有感情,首先先明確一點,這只是為了避免情感誘導。其次,如果知友在閱讀時帶著感情去閱讀,即便是中性辭彙,也有可能產生理解上的偏差。

再進一步舉例,比如說這句話:

「我看著倒映在湖水中的月光」

可能在一般人看來,會自然而然地補上一些情緒性的聯想。

但是在我看來,這句話是這樣的

「我看著倒映在湖水中的月光,僅僅是看著它,並沒有喚起特別的情感

要知道,我在這幾個話題下答題就是答題,不是上來抒發心情交朋友的,不可能每寫一句話,還專門把我實際的心情註明一遍,這樣做在我看來非但沒必要,也顯得莫名其妙。

感謝你的閱讀。

===EN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