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這個系列為緊急補充內容。本篇為上篇

前言

第一篇會簡要帶過精神病態學發展的歷史上關鍵的幾個人物,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講發展歷史,而是在講事實,事實被歪曲的過程,謠言與信息壁壘——一種對歷史的觀念。

目錄

  1. 臨牀診斷,謠言與歪曲
  2. 澄清與反駁
  3. 信息壁壘


精神病態學的歷史(上):臨牀診斷,謠言與歪曲

首先,精神病態有一組特定的神經反應特性,具體我不確定,但這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神經變異。我能找到的具體描述高功能精神病態傾曏者主觀體驗的資料是上世紀的。

好,接下來的重點是:關於謠言和精神病態學。

首先,客觀事實是,

A普通人-B精神病態傾向由弱到強-C亞臨牀精神病態-D臨牀精神病態

1遵守社會規範-2偶爾不遵守社會規範-3經常性不遵守社會規範-4嚴重違反社會規範和秩序

問題在於,A~D,1~4,這四組人和四組行為,兩兩組合究竟可以組合出多少種可能的問題。

沒有人知道具體比例,但是對於比例的猜測值,因為謠言的影響,逐漸升高,最後,在James Fallon出來聲明之前,穩定在一個對精神病態者極為不利的比例。

來說下這其中大概經歷過一個怎樣的過程。

①Hervey.M.Cleckly

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sociopath」這種稱呼,也沒有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自戀型人格障礙(NPD),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精神病態分的那麼細。總之,Hervey Clerckly的psychopath checklist非常有價值,但是隻能作為臨牀診斷使用。對於普通人來說,那時候並不熟悉這種專業性的術語,他們也許會在生活中觀察到類似的人,但這些人的行為跟現在人們的行為是不同的,這一點待會說。

②Robert.D.Hare與PCL-R

Hare聲稱他的checklist繼承自Hervey Clerckly,這兩個checklist咋看上去非常相似,但是實際上有很多很多的不同。一部分人認為Hare的單子並非來自Clerckly而是來自其他三流研究。

不過不管怎麼說,Hare之後的PCL-R對於監獄中的ASPD有很好的辨識效果

③Robert.D.Hare對精神病態者的不當科普和抹黑行為

Robert.D.Hare邁出了作為一個科學家不該邁出的一步,就是身為犯罪心理學家,自己打破了臨牀診斷的規定,聲稱「可以目測辨別精神病態者」,而且還刻意抹黑

舉個篡改消息的例子:

  • 原文:我一視同仁地喜歡地理,歷史,政治,三者並無偏頗
  • 轉述:我喜歡地理,同樣的,我也喜歡歷史和政治。沒有二次確認的過程,但通常人們不會誤解
  • 春秋筆法(可抵賴的篡改):我喜歡地理,歷史,政治。在一部分人看來,就會認為我喜歡地理大過歷史和政治了。
  • 添加細節進而篡改原意:我喜歡地理,歷史和政治,但我不喜歡歷史記載中的政治內容。聽上去有點像「我不大喜歡政治,而是喜歡政治史」的樣子

我刻意選擇了一個不涉及法律、道德、倫理的例子,好讓大家看出什麼叫轉述過程中的信息失真,什麼叫有意的帶節奏,什麼叫篡改。

再接下來,看看謠言的類型:

  • 重罪罪犯中有一部分人是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精神病態者。(一定正確,但說了等於沒說)
  • 重罪罪犯中有大部分人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精神病態者。(編造數據。一定不正確,因為完整數據無法獲取。但人性喜歡寧可信其有)
  • 反社會的精神病態者中有許多人是重罪罪犯。(充分和必要條件倒置。一定不正確,因為人口放大到社會層面,無法獲取可靠的樣本。)
  • 反社會的精神病態者是重罪罪犯。(擴大化解釋,謠言開始放大)
  • 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精神病態者是重罪罪犯。(混淆概念。反社會行為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一個是人的行為,另一個則是一種心理疾病。而反社會行為的比例是多少?這裡又被處理的模糊化。實際情況:我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絕大多數人,多多少少有一點點反社會行為,不多,但天天都有。)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沒有人知道比例是多少。在歐美確實有相關統計,但注意那是歐美的。

Robert Hare,一方面他的研究確實經常被人引用,另一方面Hare在DSM、PCL-R診斷標準制定過程中,因為其策略被很多人批評。

可能一般人會認為「因為Hare是正義衛道士,他對抗邪惡當然會被懟」。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如果你讀歷史類的書比較多的話,事實上你欣賞的歷史人物中,有相當比例的人有精神病態傾向,而且肯定大於1%,因為精神病態意味著一組不同於NT的神經反應特性,這類人很容易在政治活動和軍事活動中嶄露頭角。


精神病態學的歷史(中):澄清與反駁

可能有人會質疑:既然Hare說錯了,那為什麼沒人反駁他?

  • 例子一:《動物農場》

中間經歷了原始信息篡改(上校的話幾經修改),反對派被排擠清除的過程

  • 例子二:一個更趨於描述性記錄的例子

(比例是我按照記憶大概估的)

一個現象產生之後——

開端

①1~5%的人非常清楚真相,但選擇不表達意見②共40%左右的人,持意見A;餘下50%的人持意見B;其餘10%棄權(包括上述1~5%)爭論因為知識門檻和認知偏差,持B意見的的人,在對問題理解完全錯誤的情況下,對剩餘40%的人展開道德抨擊,並拒絕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理解;持A意見的人,堅信自己觀點正確的人決定退出爭論,剩餘的繼續參與爭論。少數服從多數持A意見的人離開大部分之後,剩餘的人逐漸被持B意見者同化。信息壁壘相信B觀點的人一直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並排斥任何異議。在持B觀點的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持A意見的人,與現象的創造者達成共識。

第二個例子本身跟精神病態或者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無關,但性質,特別是反對派流出,1~5%的人知道真相但不能表達意見,最後多數派主導陣營,在高談闊論一些跟真實情況完全悖離的謬論。

關於精神病態,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子的(不僅限於實驗室研究):

詹姆斯·法隆(James.H.Fallon):Hare的PCL-R中涉及的僅僅是低功能精神病態者,存在高功能精神病態者,並且,精神病態者是對社會是有益處的

凱文·達頓(Kevin Dutton):按照他在科普讀物中(注意不是研究中。Kevin Dutton的研究未必直接跟精神病態有關)的觀點,人羣中精神病態傾向是一個連續的分佈,人們可以從精神病態者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Joseph.P.Newman:精神病態者,在他們的注意力被轉向他們自己的時候,會產生相應的微弱情緒反應。

謠言盛傳不衰的原因:

不是每個人都是Sherlock Holmes(註:為防萬一,這裡特別註明,至少在我看來,Sherlock Holmes僅僅只是一個文學藝術形象,對於他的記敘,是柯南道爾站在華生的視角上,像描繪自己老師一樣描繪他。第三方的觀察者,很難說得清。個人更傾向於他是阿斯伯格——對了,媒體渲染,也是謠言散播的一大渠道)。很多人是:「哦這樣啊」,並不是個個人聽到消息,都想著去調查個究竟的。


精神病態學的歷史(下):信息壁壘

隨便舉個例子,你很快就可以理解這點。

比如小孩子小的時候貪玩,惡作劇一樣跟小夥伴一起,背著老師經常搞小動作。等老師寫黑板一回頭,小孩子立馬做的比誰都端正,如果表演的仔細一點,老師是看不出來的,而小孩子們則心照不宣。

這就是有關精神病態的信息壁壘最最簡單的解釋。

複雜一點的解釋是:

雖然精神病態者之間,希望認出彼此有困難,但是精神病態者認出NT是很容易的,這就意味著,NT不可能成功偽裝成精神病態傾向高的人——即便你把精神病態者的相關論文全部背的滾瓜爛熟也不行。因為你並不是帶著這樣的精神病態傾向的神經結構長大的,你所經歷的生活全部是普通人的生活,這決定了你的行為,性格和思維方式,都完全是在NT模式下發展起來的。也許最開始只是一點區別,但一丁點區別,累積20~30年之後,形成的差距非常之大,以致於,精神病態傾向的人不會完全理解NT人羣,NT人羣也不會完全理解精神病態傾向的人羣。

===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